分享

深度博物馆游览•青铜器•食器篇

 aricci 2023-04-03 发布于湖北











深度博物馆游览·青铜器·食器篇

辨识青铜器,逛博物馆再也不害怕了,今天这一篇是《食器篇》。

🔥鼎-图2

「锅」,用烹煮食物(主要煮肉)。

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鬲(lì)-图3

口圆、三足中空的器具。鼎可以明显地分为腹身与足两部分,而鬲(lì)的腹部与足部则是相通不好分开。

🔥 甗(yǎn)-图4

「蒸锅」,其上部为甑(zèng),下部为鬲(lì),是两者结合的一种蒸食器。甑底有穿孔的箅(bì)和鬲(lì)之间分隔,鬲内盛水。甗的主要用途是蒸饭或肉食,上层放食物,下部煮水加温,蒸气通过中间“箅”的将上部的米或肉蒸熟。

🔥 簋(guǐ)-图5

相当于「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 簠(fǔ)-图6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方形器具。簠的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用途与簋相仿。

🔥盨(xǔ)-图7

盨是汉族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晚期——春秋后期,在这一段时间昙花一现。

🔥敦(duì)-图8

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豆-图9

是用来盛放肉酱类食物的。下有把、大多数有盖。豆的容器部分都是碗形状的,而铺的容器部分,是扁平的。

🔥铺(fǔ)-图10

铺是一类浅盘、镂空高圈足的豆形器。这类器物的铭文自名常常以“甫”为声符,如“铺”“㕊”等。因此不称之为“豆”,而特别以“铺”称之。

🔥匕-图11

挹(yì)取器,匕是中国古代习用的一种食器,其历史可能比筷子还要早,功用是自盛器中拨取食物。

🔥俎(zǔ)-图12

切割承载器,是承载、切割肉食的器具。成语「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便来源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