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伉俪情深,比翼双飞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4-03 发布于天津

王文娟:原名王彩娟。著名越剧演员。1926年,出生在浙江嵊县。于2021年8月6日逝世,享年95岁。

孙道临:著名导演,电影演员。1921年,出生在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哲学系。1948年踏入文艺界,成为电影演员及导演。2007年12月8日逝世,享年86岁。

王文娟和孙道临是一对挚爱伉俪,是活跃在两个不同文艺领域的的恩爱夫妻。

王文娟和孙道临夫妻合影

王文娟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个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越剧。作为家里的长女,为了改善家里的贫困,11岁时,决定奔赴上海,投奔已经在越剧舞台站稳脚跟的表姐,著名小生竺素娥学戏,赚钱以贴补家用。

刚开始学的是小生,后改成花旦。王文娟有着唱戏的天赋,加之后天的努力,在越剧舞台上游刃有余,自成一派,即越剧王派。

最有代表性和我们观众最熟悉的作品有:越剧戏曲片《红楼梦》《追鱼》。

当年王文娟饰演林黛玉时,已经是35岁。而她却以个人高超的修养和艺术,把一个柔弱多情,楚楚动人的大家闺秀,呈现在观众面前

王文娟在《红楼梦》片中饰演林黛玉。其中我认为三场最为细腻感人。一是黛玉进府;二是黛玉葬花;三是黛玉焚诗稿。

黛玉进府:黛玉因为失去母亲,父亲公务繁忙,将其送到外祖母家寄养。

面带愁容进府,左顾右盼观望,察言观色揣摩。王文娟以细腻的神态,把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内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宝玉的出现,她又表现出了女孩的好奇和顽皮,因此有了传世的越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黛玉进府

黛玉葬花:林黛玉,手握花锄,掩埋落花,由景生情。淡淡忧伤花落去,不知何人葬香身。那首大段的唱腔,让人听了潸然泪下,怜爱之心油然而生。

黛玉葬花

黛玉焚稿:林黛玉病容憔悴,当得知宝玉大婚,失望、悲愤交织在一起。王文娟把一个孤苦病重,在死亡边缘挣扎,在情感中熬煎的林黛玉,表达的入木三分,观众的情绪随着她的精彩表演而起伏。

黛玉焚稿

当然除了上面三处,越剧电影《红楼梦》还有很多经典之处,如“读西厢”等。

王文娟将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叛逆精神,演绎的令人至深,感人肺腑,别有韵味的王派唱腔,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有芳香。

我们北方有些老一辈人喜爱越剧,也源于看了越剧电影《红楼梦》。

王文娟还主演了越剧戏曲片《追鱼》。

《追鱼》剧照假牡丹和张珍在碧波潭前

追鱼讲述了穷书生张珍(徐玉兰饰),从小和富家小姐牡丹订婚,后来张珍父母离世,只好投亲相府。

牡丹小姐看不起张珍,相爷也冷眼相待,只好把张珍安排到碧波潭草屋读书,鲤鱼精无意间看到张珍,爱意由生,扮着牡丹女与张珍相会厮守,后被相爷夫妻发现,两个牡丹女真假难分。

后来请来包公断案,假牡丹回到碧波潭请来假包公,真假包公断案,好戏连出。真包公用计测出真假情,放走了鲤鱼精和张珍。

天兵天将下凡,要惩治鲤鱼精,后被菩萨相救,鲤鱼精放弃千年修行,,甘愿痛苦的脱下金鳞,变成民间女,与穷书生张珍喜结连理。

王文娟把一个善良多情的鲤鱼精呈现给观众,尤其最后脱下金鳞的高难动作,足以展现了她精湛的表演艺术和过硬的舞台功底。

孙道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6年15岁就写了短篇小说《母子俩》,发表在校刊上。1938年考入燕京大学。在学校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一些 舞台剧的演出。

1948年正式在上海清华影业公司担任演员。后期并担任有关影片的导演。

1949年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主要参演的电影有25部;导演的电影有5部;配音的作品有6部;参演的话剧有4部。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有:《渡江侦察记》《永不消失的电波》《詹天佑》《李四光》等。

电影《渡江侦察记》,诞生于1954年。由“先遣渡江英雄连”的事迹改编。孙道临第一次在此片中扮演军人形象。

开始他心里没底,请同剧组的陈述给自己画了一张,身着军装,手握钢枪的画像。看着自己英俊帅气的军人形象,瞬间自信,似乎找到了创作灵感。

因为在拍摄前,孙道临曾经亲临过朝鲜战场,他亲眼目睹了志愿军英勇作战的场景。脑海中浮现了战士的光辉形象。为他成功塑造连长的军人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道临饰演李连长

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孙道临在此片中出演党的地下工作者李侠。

此片是由优秀的共产党员,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李白的英雄事迹改编。

1938年,我党在上海设立的秘密电台遭受侵华日军特高课的严重破坏,上海和延安的无线电联络中断。党派李侠前往上海尽快的恢复地下情报工作。

同时,党派地下工作者何兰芬与李侠假扮夫妻,协助李侠工作。

李侠白天是湘绣商人,晚上就到阁楼收发电报,后来和何兰芬产生了感情,经党组织批准结为夫妻。

李侠揭露国民党右翼的投降阴谋,用电波传送抗日主张,被敌人发现被捕入狱,经过了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暴露身份,最后释放。

日本投降后,李侠夫妇继续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斗争,在解放前夕,党组织要求李侠夫妇撤离,在撤离前,李侠得到了两条重要情报,他让妻儿先走,自己坚持把情报发出。

敌人查到踪迹,赶到阁楼前,李侠咽下电报底稿,最后向党组织发出:“同志们,再见了,我想你们”。壮烈牺牲。

《永不消失的电波》剧照

孙道临在此片中,用自己扎实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人赞叹。

此外,孙道临还导演和主演了《詹天佑》和《李四光》两部电影。

从以上介绍来看,王文娟和孙道临,其实,他们之间从家庭出身、文化程度、有着一定的差距,所从事文艺的领域也不尽相同,为什么能走到一起,缘分天注定。

王文娟和孙道临都是事业狂,他们为了各自的艺术,都没有过早的考虑个人婚姻问题。

孙道临在近四十岁的时候,一个中秋夜,走在大街上,看见别人家三口手牵着手在散步,他骤然觉得自己也该成个家了。

过后,他找到了挚友黄宗江(黄宗英的哥哥),让人家帮忙物色,黄宗江想来想去,想起了三十多岁,还在闺中的越剧演员王文娟。

电影同仁张瑞芳知道此事后,也参与进来。

其实,孙道临对王文娟早有好感。因为从小陪着母亲看戏。久而久之,也喜欢上了越剧。

张瑞芳亲自找到王文娟,王文娟也有意,水到渠成,1962年,两人喜结连理。时年,王文娟36岁,孙道临40岁。在那时这么大岁数结婚,实属个例,因此在当时的文艺界成为佳话。

时隔两年,生下了爱情结晶。因为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孙道临将爱女取名为庆原。

孙道临英俊潇洒,王文娟典雅秀丽,两个人相敬如宾。他们在一起,谈的最多的话题是艺术创作,孙道临朗诵,王文娟是观众;王文娟越剧有新的唱腔,孙道临是第一个听众。

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两个人,文化的差异、饮食口味的不同、爱好的各异,都没有影响他们至深的感情,始终恩爱如初。

文革中,他们也是相互鼓励,共同度过那漫长的岁月。

走出阴霾重见光明,他们焕发出新的希望,新的乐趣。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奋发突进。

为了达成夫人多年的愿望,孙道临亲自导演了由王文娟出演的越剧《孟丽君》。

孙道临和王文娟排演《孟丽君》照片

王文娟和孙道临,相濡以沫四十五年,他们夫妻伉俪情深,鸾凤和鸣。如今,他们都已离世,想必他们在那个世界,还是相依相爱,还在切磋、创造更多的艺术精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