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643年,新城公主陪着唐太宗去看望病重的魏征。结果,唐太宗对40岁的魏叔玉开口道:“我女儿虽只有9岁,配你足以了”

 四季视野 2023-04-03 发布于山西
公元643年,新城公主陪着唐太宗去看望病重的魏征。结果,唐太宗对40岁的魏叔玉开口道:“我女儿虽只有9岁,配你足以了。”

663年,年仅29岁的新城公主离世。而在新城公主短暂的生命里,却有着三段姻缘。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嫡出女儿,长孙皇后离世时,新城公主才只有一岁。虽然从小失了母爱,但唐太宗对新城公主还是非常宠爱的。

公元643年,年仅9岁的公主陪着唐太宗去看望病重的魏征。唐太宗对魏征很是信任器重,见他如此憔悴的模样,心中甚是不忍。

这时唐太宗突然看了看在病床前侍疾的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说道:“爱卿不要忧心,他日公主长大成人,朕便将她许配给魏叔玉,如何?”

当时的魏叔玉已经40岁了,而新城公主只有9岁,魏征可真的不敢想唐太宗居然会为他们立下这样的婚约。

而唐太宗还将新城公主叫到身边,对着魏征说:“今日就当着魏公的面,让他二人行携手订婚之礼吧!”

就这样,新城公主与魏叔玉两人订下了婚约,魏征见唐太宗如此器重自己,又给了自己儿子驸马的身份,便再也没有顾虑,安心地离去了。

魏征的安葬礼仪,唐太宗一心想要为其大办特办,并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去吊唁,尽显自己对魏征的器重,但被魏夫人拒绝了。

没想到过了没多久,唐太宗便听说魏征生前有结党营私之嫌。唐太宗甚是气愤,不仅下令对魏征进行了鞭尸,还将魏叔玉与新城公主的婚约也解除了。

虽然最后唐太宗知道自己冤枉了魏征,并且重新为魏征立碑,但新城公主的婚事,唐太宗却不再提了。

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重,临终之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新城公主。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将公主许配给了长孙诠。

他是长孙皇后的娘家族亲,而当时的长孙家族在大唐的地位非常高,有这样的家庭庇护,想必公主一定会过得很幸福。

新城公主与长孙诠成婚之后,确实过了几年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

可因为长孙无忌与武则天不对付,又因唐高宗昏庸懦弱,使得武则天掌权以后,对长孙无忌处处打压,之后还找了许多罪名,将其流放,而长孙诠也被他连累了。

当时的唐高宗想要将长孙诠斩首,新城公主得知后进宫痛哭哀求,希望唐高宗能放过长孙诠。唐高宗看在新城公主的面子上,便将斩首改为流放。

可这长孙诠却在流放地,被当地的官员杀死了。新城公主得知夫婿已死,心中很是痛苦。她整日魂不守舍,不愿梳洗,不思茶饭,这让姐姐东阳公主很是忧心。

之后东阳公主找唐高宗商量,要为新城公主另觅夫婿。

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的韦正矩,魁伟英俊,又是世家子弟,身份尊贵,与新城公主也算般配。

于是,唐高宗做媒,将新城公主嫁给了韦正矩。韦正矩也靠着和公主联姻,一路晋升,一年之内就连跳八级。

本以为韦正矩靠着公主的仕途之路会越来越顺遂,而公主也会因为再嫁而收获幸福,可没想到二人成婚后却常常闹矛盾,感情并不好。对此,唐高宗也有耳闻。

到了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突然一病不起。唐高宗为了给妹妹续命,便兴建佛寺,为其祈福。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新城公主,同年二月,新城公主病逝。
 
唐高宗得知妹妹离世,非常伤心,并且认为公主的离世一定与驸马有关。

于是,他便下令将韦正矩逮捕拷问,而韦正矩又无法自证清白,最后唐高宗下令将其斩首,并将韦氏一族流放。
 
后世曾有人说韦正矩曾家暴公主,这是导致公主去世的主要原因。
 
其实这样的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新城公主是唐太宗的嫡女,又跟李治是同胞兄妹,深受两代皇帝的宠爱。如此被皇帝看中的女子,试问谁敢欺负,更何况是家暴。
 
再者,若韦正矩真的不知死活,家暴公主,可为何唐高宗却认定他是“遇主不以礼”的罪名呢?
 
遇主不以礼,也就是说韦正矩在和公主在一起时,没有以尊卑礼节对待公主。在现代人看来,这顶多就算是不够礼貌,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这样的罪名确实不小。
 
第三,若真是因为韦正矩,公主才会猝死,那唐高宗在事后又怎么会将两人合葬呢?
 
所以,基于这三点原因来看,公主的死就是意外,跟驸马韦正矩没有关系。

不过经此一事之后,使得唐朝的官员以及世家子弟,不愿再迎娶公主了。

毕竟,地位不平等不说,皇宫中的规矩也多,一不留神,惹了皇家人,那没准就没了命。

皇家女婿不好当,甚至比普通人家的入赘还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