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保安之战没打好:毛主席看到指挥员是谁后,无奈亲自下场指挥

 伟天英 2023-04-03 发布于河北

毛主席亲自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还是1962年中印边境那场大战?

上述都不是。而是题目中所说的新保安之战。

什么叫亲自指挥?平津战役、海南岛战役、中印边境之战,伟人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最高领袖、最高指挥。但也应看到,这几场带有标志意义的战役,伟人几乎都是战略层面的指导,而非战役层面的指挥。

亲自指挥的几个标志:

1.指挥控制行动贯彻战役始终。

2.指挥具体战役行动。

3.亲自发布战役级别的命令指示。

4.处理与作战直接相关的问题。

等等,不一而足。

很明显,前述几场战役都不符合。真正符合的,笔者以为应当是发生于1948年末的新保安之战。

一、杂牌中的王牌最难打

新保安之战的打击目标是国民党军三十五军,军长是郭景云。

这个军虽然与国军五大主力无法相提并论,与二十五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第一军、粤军第六十四军、桂系第七军等稍次一些的国军主力部队也不能比,但也是相当难缠的一支主力部队。

三十五军是傅作义起家的老底儿。傅作义的起家也是一段传奇,因为涉及三十五军的战斗力,故多说两句。

文章图片1

傅作义的绥远系,是清末以来历代军阀中最晚的一个,也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傅是山西人,但不受阎锡山待见,一直被排挤,属于山西人中的外乡人。傅作义为人既精明又敢战,抗战中山西一泻千里,无人能抵御日军,傅作义挺身而出,义守太原,令河东父老感佩。

蒋介石也看出傅作义的不寻常之处,他早就有意分化晋系,就借机把傅作义派到绥远当省主席,军政大权一把抓,从此把晋系割裂为晋、绥两个系统。

阎锡山自己抗日无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傅作义独立出去。

三十五军就是傅作义在绥远苦心孤诣拉起来班底武装,乃是绥远系中的王牌军。

当时傅作义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看在眼里,治军理政都自行一套,与延安的作风很是相近,时人号称“七路半”。他的部队一不吃空饷,二不搞官压兵,三不人浮于事搞派系,官兵上下基本都是傅作义挑选出来,训练有素,临阵敢死,所以全面抗战八年,绥远省孤悬华北,并未全部沦丧敌手,其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毛泽东赞誉绥远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之先声”。中共中央也派专人携带“为国御侮”的锦旗来绥远慰问国民党抗战将士。

内战爆发之后,傅作义逐步掌握了华北军政大权,以己部十余万兵马,以小驭大,掌管三十余万中央军,而其最为倚重的,就是三十五军。

就在新保安之战爆发前不久,1948年10月,华北我军在北平附近的康庄、青龙桥一带发起攻击,企图引诱傅作义主力西进,战斗僵持之际,三十五军拍马赶到,与华北我第二兵团鏖战一场,杨得志无法取胜,只好撤兵而去。

战后,傅作义疾向蒋介石告捷,并称,华北部队攻守有余,可集中五个军的主力部队,必要时尚可南下支援华中战场。

国民党军当时在中原、华东接连惨败,济南、开封相继被解放军攻取,蒋介石愁云惨淡,傅作义这样说,自然有讨好及挟功自重的心思,让蒋介石继续把华北大权交给他。但毕竟也可从中看出三十五军的战斗力。

二、几位司令都有想法

三十五军打完青龙桥之战后,一直在平张线之间来往巡警,随时准备出击。

1948年11月底,华北我军进攻张家口,企图切断绥远与北平的联系。绥远是傅的老巢,不敢弃之不顾。傅作义立即命令三十五军西救张家口,这么一来,就中了毛泽东布下的调虎离山计。

三十五军如果一直放在北平,不利于打北平,调出三十五军,才好下手,这个道理今天我们看的很清楚,勿庸赘言了。

伟人对此事早就开始运筹。1948年11月29日傅作义派郭景云率三十五军西援张家口,但伟人早在一个星期前,也就是11月22日,就预见到傅作义会派兵西进。但他无法确定傅作义究竟派谁去解围,毕竟伟人也不是神,他也只能从战争的一般规律来判断。

伟人张网以待,先派华北三兵团,也就是杨成武(司令员)、李井泉(政委)、李天焕(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率领的部队,包围张家口,吃掉这股敌人。

文章图片2

杨成武

与此同时,派华北二兵团,也就是杨得志(司令员)、罗瑞卿(政委)、耿飚(参谋长)靠近张家口,准备收拾傅作义派来的援兵。

这时东北野战军也开始入关,伟人电令东北先遣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进入北平附近不要声张,以免打草惊蛇。

这三路大军,杨得志兵团约7万人,杨成武兵团约5.3万人,程子华兵团约10万人,我军在以张家口为圆心的一个大圆环上,布置了二十多万大军,虽然形势上略见分散,但对付张家口附近国军数万守备部队,以及北平可能派来的援军,自然绰绰有余。

所以,伟人起初并没有太过在意张家口附近的战事,让下面去执行就好了。当时有更着急的事,粟裕、刘伯承已经在两大战略方向上动手,淮海战役进入最紧张的阶段,伟人注意力放在那里。

伟人放心是有理由的。杨得志、杨成武两位久在华北,都是人中龙凤、军中虎将,尤其杨成武坐镇晋察冀多年,是不可多得的既懂军事又懂政工的全能选手,由他担纲主攻,吃掉张家口的国军一点问题没有。

程子华更加凶猛,东野数一数二的猛将,手下有两支刚刚经过辽沈战役锻炼的雄师,还有一个强大的炮兵团。

主官强,部队也强,应该没问题吧。

但令伟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几位能战之将,差点把这场好仗打砸了。

首先是杨成武兵团判断错了方向。

三十五军等部队向张家口进援,加上其他几个部队,张家口、宣化一共集结了共约两个军外加两个师、两个骑兵旅的兵力。

杨成武手中只有八个旅(约等于国军的师级单位),八个旅对近九个师,要硬打,那是半斤八两。只能尽可能地拖住敌人,待杨得志兵团和程子华兵团杀过来合力包国军的饺子。

怎样拖住敌人呢?有两个选择,一是把主要力量放在张家口的东面,防止郭景云窜回北平。二是把主力放在西面,防止郭景云西窜绥远。

两难啊!去哪都有可能。杨成武理解中央的意图,终极目的是干掉三十五军,如果让他跑回绥远,将增加解决傅作义老底子的困难,于是,杨成武把阻击的主力放在张家口西面。

这样一来,犯了个不是错的错。

傅作义得知东北解放军入关的消息,想收缩兵力,让郭景云带三十五军回北平城,郭立即东进,而不是像杨成武设想的,郭部会狗急跳墙回绥远老家。

在东面阻挡郭景云的,杨成武派出一个旅,其余都是冀热察军区的部队,战斗力远远不及正规军。

可想而知,郭景云几乎没受到什么阻拦,就离开张家口了。

文章图片3

杨成武将军在回忆录中也客观地承认:相对而言,这些部队就十分单薄了。

杨得志兵团呢?虽然伟人早就给杨罗耿打过招呼,让他们准备向张家口、北平之间进击,与杨成武兵团配合作战。

但杨得志兵团并没有过于快速地前进,一方面那是郭景云还没离开北平,如果过早地杀到北平附近,有可能引发傅作义恐慌,三十五军就不会出来了。另一方面,还有一层难以言说的顾虑,争功。

华北三大兵团,徐向前带着一个兵团在山西暴打阎锡山,另外两个兵团基本上都是独当一面。此时张家口之围即将收获大功,杨得志带兵冲过去,虽然能胜得更快一些,但不免掠人之美。

所以,杨得志兵团并未进入全速前进状态,而是保持正常速度,坐观杨成武奏凯。

程子华兵团也同样出了点情况。

东野入关,傅作义早已知道,但最初并未作出激烈反应。程子华按伟人命令掠过北平,准备直插平张线时,顺手打下密云县城。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引发局势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东野部队实力强大,一个纵队有4万多人,是华北部队一个纵队人数两倍之多,加上炮兵多,打密云几乎算得上摧枯拉朽,极大震撼了傅作义。

本来傅还有信心让三十五军在张家口多留一些时日,彻底驱走杨成武,但密云一战出乎意料,傅作义自感危机将至,坐飞机跑到张家口,明面上是视察防务,其实是当面下令,让郭景云以最快速度赶回北平。

网上盛传程子华违反伟人命令,导致傅作义提前发现东野入关作战,进而提前令三十五军回师北平,惹得伟人怒批程子华。

这种段子大家看看就算,不必当真。试想,东野先遣兵团多达10万人,还有浩浩荡荡的炮兵部队,在国民党军不断有飞机侦察的情况下,焉能做到完全保密?密云之战爆发前,傅作义其实一直在观察东野的动向,如果程子华兵团没有急进,也没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下密云,他也不会收缩防守。

说到底,是程子华兵团太猛。

三大兵团司令各有各的想法,这场仗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充分形成合力,郭景云这条大鱼,从张家口溜出来了。

三、伟人亲自下场

郭景云这个军原有2万余人,向张家口进援时,有一个师留守北平,所以只有一万六千余人。

这个军是全美械,有400辆大卡车,可一次性装载一万余人。所以还没等杨成武反应过来,三十五军就跑了。

伟人闻讯大怒,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大战当前,伟人来不及追究谁的责任,他仔细分析了三个兵团的部署位置,对三位司令的脾气秉赋以及作战风格,又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终于意识到,战前的安排似乎有些不妥。

不妥在哪呢?没有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指挥员。

程子华、杨得志、杨成武地位相当,战时让谁出来统一指挥,都比较难办。

文章图片4

程子华

从兵力多寡上看,自然应当程子华当统一指挥员,但他偏在北平的东北方,距离张家口距离太远。反倒是兵力最少的杨成武就在张家口近傍。

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

以当时情形而论,有一个最佳指挥员:徐向前。他是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一兵团司令员,华北毫无疑问的军事第一人。但他当时坐镇山西,与阎老西的较量正进入关键时刻,不好调回来。

如果调贺龙,又显得远水不解近渴。派其他副职高级指挥员,伟人又不放心。

无奈,伟人只好亲自操刀,直接向三个兵团发布命令,直接指挥了追击、围歼三十五军的这场大战。

笔者查阅这一段时间的毛泽东军事文稿,他连续给杨得志、杨成武、程子华以及林、聂等人发了35封电报,都是围绕打三十五军之事发布命令指示。

这些命令基本越过了林聂,不需要他们再向下指挥,而只是向他们通报情况,让他们在外围作一些配合,具体战术行动伟人都是直接到兵团。

其实真实的命令、指示还远不止这35封。

杨得志回忆说,整个平津战役中他看到的伟人亲自起草发布的电报有90多封,其中55份是直接或间接发给杨得志兵团的,而这55份绝大多数又是关于新保安战役的。

可见伟人对这场战役指挥之精细、之直接。

例如12月4日,当郭景云率三十五军从张家口逃离,伟人压抑着怒火,给三位兵团司令同时发布指示,这份电报部署任务之精细,大大超出以往,大家看看细节:

(一)杨罗耿务于明(五)日用全力控制宣化(不含)、怀来(不含)一段,立即动手构筑向东西两方的坚固阻击工事,务使张垣(笔者注:即张家口)之敌不能东退,这是最重要的任务,不要忙于攻击宣化之敌。如下花园只有一个团,则歼灭之;如有一个师,亦不要打,只包围之,等候程黄(笔者注:即程子华兵团)到怀南线后再打。

(二)杨李一纵(笔者注:即杨成武兵团)务必固守张宣间阻绝阵地,如兵力不足,应增加兵力。

(三)如张宣之敌绕道向北平撤退,杨罗耿(笔者注:即杨得志兵团)、杨李两兵团则应在敌运动中追堵包围之。

(四)杨罗耿明(五)日是否能到宣怀线,程黄何日可到怀南线,即告。

打哪里不打哪里,区分什么情况打,什么时机打,伟人交待的清清楚楚。

大家可以同步参阅一下四大野战军给各纵队下达命令,详细程度也不过如此。

三个纵队接电后都感到脸上挂不住,各自使出死力包围三十五军。

杨成武兵团拼死追击,一路打一种追,极大迟滞了郭景云的前进速度。

杨得志兵团十九个小时连续接到伟人三封急电,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赶到下花园堵住三十五军东退之路。伟人放出狠话,如果三十五军跑掉了,则由杨罗耿负责。

文章图片5

杨得志回忆说,“都坐不住了”,立即命令部队从易县紫荆关一带全速开动,拿出了当年红军长征时一日一夜行二百余里的拼命劲,连续行军四天,踏过刺骨的河水,终于在12月8日赶到新保安,堵住了郭景云。与此同时,杨得志命令在最前面的四纵十二旅(该旅先于大部队提前到达新保安附近),以打光的决心,必须拖住郭景云。

事实证明,正是杨得志的快速行动,掐断了郭景云最后的生路。

程子华兵团掠过北平后,也以最快速度掐断了北平援军向西救援三十五军的路线,主要对付国军104军、105军和十六军等部队。

伟人仍然不放心,一封又一封电报不断发向三个兵团,不是不相信三个司令的能力,而是战场局面异常紧张,已经没有更多的容错空间了,他必须确保对每一个战役行动的精准控制。

就这样,待三大兵团全都到达既定位置后,12月21日,杨得志兵团发起对新保安的总攻,全歼郭景云以下共一万六千余人,三十五军基本覆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