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百五,去填土”,清明节到底是一天还是三天?

 一堂国学 2023-04-03 发布于山东

今天是“一百五”,是去坟地给先人修葺坟墓、添土的日子。

“一百五”、寒食、清明这三天相连,是民俗所说的“清明节”。

关于这三个特定日子的由来,我们分别讲述:

一、“一百五”

“一百五”一般为4月3日,也就是清明节气的前两天。

为何称为“一百五”?与24节气的算法有关。

古人认为,从立冬节气到清明节前的“一百五”这天,正好是150天,而从冬至到清明前的“一百五”这天为105天,也称“一百五”,是一百零五的简称。

俗话说“一百五,燕子土”。意思是“一百五”这天,燕子自南向北归,开始衔泥筑巢了。

东夷始祖少昊金天氏以鸟为图腾,燕子又称“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古人把燕子看做“天使”,是24节气的重要物候之一,由此可见“一百五”的民俗与东夷部落的鸟图腾崇拜有关。

古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参人事”,将燕子“一百五”衔泥筑巢的物候应用于民俗,于是就有了“一百五,去添土”,为先人修坟添土的习俗

二、寒食节

清明节气的前一天为“寒食”,这个节日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和义士介子推的故事有关。

传说重耳颠沛流离19载,于公元前636年,在秦穆公的帮助下,结束了政治流亡,返回晋国登上国君宝座,成为晋文公。

晋文公登基后,封赏与其流亡共苦的群臣,唯独遗忘了“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介子推,一说是介子推认为割自己大腿的肉侍奉君主似乎发自内心的自然之举,不必要得到封赏,为了躲避,便携老母隐居山西绵山,晋文公为逼出介子推,不得已下令三面焚山,只留一面出逃,结果风向变了,火烧群山,介子推母子宁守气节,“抱树烧而死”。

当晋文公得知后,悲痛万分,下令全国此日禁止烟火,只能寒食,此日正是清明节前一天,流传至今为“寒食节”。

宋人《癸辛杂识》记载: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说明寒食节在“一百五”后一天。

苏辙在《新火》中写道:“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说明寒食节可能不止一天,“一百五”也为寒食节期内。

陆游有诗: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说明南宋时期,皇家也在寒食节祭祖。

由此可见,寒食节源于晋文公重耳对义士介子推的怀念,是民俗上坟、扫墓、祭祀祖宗和先贤的日子

三、清明节

清明节是24节气的第5个节气,也是暮春的第一个节气,由卯月转入辰月的起点,清明、谷雨所属的季节为春季辰月。

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球的东南方(天干辰,地支乙),太阳视运动到黄经15°,对应《归藏》12消息卦的泽天夬卦:

泽天夬卦,五阳照一阴,阳气正能量更加充足,春和景明,心情舒畅,夬有决断和快乐之意,古代清明节有踏青,踢足球,放风筝,插柳等习俗。

由此可见,“一百五”、“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具有关联的三个不同节日。

(作者:张宏峰 中国民俗学会会员 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