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边卖菜的阿姨,才是最会享受生活的人

 秋天的兔子 2023-04-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家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菜场,菜场后面有一条专门给附近村民摆卖的街道。
周末的时候,我会主动承担起买菜的任务。我喜欢去后面的街道猎猎奇,想看看本地的村民吃什么菜,了解他们是怎么做菜的。
在这条街上,我经常会看到很多我之前听都没听过的菜,比如西洋菜,芥菜,节瓜.....
我会借着买菜的名义和这些阿叔阿姨们攀谈几句,问问这些菜怎么做,通常他们都会说用开水烫一下加点生抽就可以了,末了还会用粤语加上一句“这个菜很甘甜的”。
哈,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相对于广东人),这种做菜方式太清淡了,我都一笑置之,最终还是选择爆炒。
慢慢和其中的一位阿姨熟悉后,我忍不住和她开玩笑说:“阿姨,在家收租就好了,何必这么累来卖这一点点菜呀?”
阿姨带着浓浓的广东口音回答着:“没有租收啦!要是可以当包租婆我也不想这么累呀!自己种的菜吃不完就拿来卖啦,这些都是我自己种的,很好吃的啦.....”
眼前的阿姨,黝黑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双枯枝样的手青筋暴露,消瘦的双脚上穿着一对有广东特色的拖鞋,裤管还挽在小腿肚子上。
从她的穿着打扮上看,的确看不出她有钱,当然广东的有钱人都很低调。
阿姨一边大声地招呼路人买菜,一边麻利地整理着自己的菜,以便这些菜卖相更好,还时不时地和周围的摊主交谈着,一副快乐又忙碌的样子。
尽管我听不太懂粤语,但我知道阿姨聊得很开心,因为她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
我很喜欢阿姨的这种状态,她总是很快活的样子。尽管她每天卖菜的钱并不多(据她告诉我最多只能有60--70块),似乎她卖的不只是菜,而是一份快乐。
我发现周围很多本地人都有这种快乐的能力。很多小摊主卖着自己的小商品,要么是自己种的菜,要么是自己做的熟食,要么是自己的小手工.....
都是在做生意,但他们似乎并不急于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脸上并没有那么一种迫切。他们会在腰间或摊位上放一个随身听,伴随着悠扬的粤语歌曲打点着自己的小摊位。
有时候我也会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坐在肠粉店或附近的茶楼里悠然地吃着点心,他们心满意足地享用着老广们说的“一盅两件”,有时候他们是和老伴儿喝茶,有时候是和两三个老友喝着本地的低度白酒。
不管和谁,他们总是高兴的。
但在我的老家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我的父辈们绝不会拿着好不容易,赚来的一点辛苦钱去享受生活的,他们觉得如此消费是极大的浪费。
看着眼前的这些老广们,我忍不住感慨他们才是最会生活的人,他们的生活里虽然有辛苦的劳作,但也有悠然自得的享受。他们知道辛苦过后,适当地犒劳自己既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增加生活乐趣的途径。
他们的钱也许真的不多,但他们的快乐却不少,他们才是最会生活的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