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

 刘爷hp5e2uvwwc 2023-04-03 发布于北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汉字命名为“表意图形文字”,非常科学地说明汉字两个重要的特点:来自图画的字形是它的外观,丰富的联想表意是它的内核;汉字是最科学的、智慧的、规律有序的视觉信息符号;

汉字的方块形、会意性,字形生动鲜明。根据宋朝郑樵的诠释,“书同画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意思是汉字书画同源,内涵丰富,具有神性、灵性和意象性,和朦胧的暗示性,特具华夏民族的审美和思维特性。

可是,当前汉字教育的种种痼疾,人为制造了三座大山:一是从信息学理论上,丢弃汉字是拼形文字视觉符号特色,误入西方拼音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理论歧途,使丰富多彩的汉字信息功能,受到“拼音化”“符号化”干扰和异化;二是从教育学上,籍口推扩普通话,将汉字拼音作为汉字识字教育的入门,违背了汉字是表意图形文字的属性,先入为主造成对儿童的心理误导,三是教育方法死板教条,没有按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结合当代信息教育学和传统有效的汉字习得教育经验,看图识字、联想解义、韵语串读,临帖习字、提升修养,识字明理、开智益脑,培养创造素养。反思这些年我们在汉字文化上的错误导向,使我们生活在汉字故土中的大陆民众,“这缘生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当务之急是全民汉字科学扫盲,醒悟汉字的科学、艺术、哲理、智慧,接手传承自己祖先的伟大创造和对人类的贡献;同时,要与时俱进地追随信息时代的需求,重新审视汉字文化研究和创新成效,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慎重审定汉字文化的发展方向,做到“以字为本,寻觅本源,以人为本,探明方向”,重显汉字智慧光芒,让汉字走向世界!

科普汉字应该讲清四个Know知识:

Know What ? 汉字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Know Why? 现代汉字为什么是这样的?

Know How? 如何科学地学习汉字?

Know Where? 汉字将往哪方向发展?

本文先讲清前三项:汉字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学?

汉字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称汉字为“表意图形文字”,意为本质上是象形文字,用字形表示事物形状或喻意;单一基本事物演化成独体字,多个事物组合成情景演化成合体字,古人曰:“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是有序地按《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由最原始的象形字,开发出自己规律有形的汉字视觉体系。《六书》中前四项为造字规律,后两项为用字的规律。

宋朝郑樵说:“书同画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六书也者,皆象形之变也。”

下面,以人的脚掌为例,描绘出汉字用六书造字的过程,每个图示旁,提示汉字由图画——图画字(甲骨文)——图案字(篆体字)—— 表意图形文字(现代汉字隶、楷、宋体字)全过程。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1)

象形字:从图画形体直接创造了象形字“止”,读zhǐ。原形为一只脚趾,甲骨文将五个脚趾简化为三个脚趾,表示脚趾或脚印,在造字中可正、倒、横置等很多变形,组成许多与脚趾有关的字。篆体用曲线描绘出图案文字。宋体用笔画写成“止”。汉字象形字有500多,常用做构字的字根(部件)。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2)

指事字:用一只脚掌正面加一画演化而来指事字“正”,读zhī。意为面对脚前正面方向,用指事符表示方向,表示正面、正确、正对、正直等意思。指事字常用一个象形字加上一横,指明需要突出的字义,汉字指事字不多,如:上、下、本、末、正、天、刄(刃)等。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3)

会意字:是由几个象形字组合成的合体字,如左图是由两个脚印组成的“步”字,读bù。原图是上面一只左脚,下面一只右脚,应是两个“止”字,后汉字发展过程中下面的“止”有了变形;从图可以联想出整个字义表示一步一步迈步走。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4)

形声字,“齿”声似“止”,读chǐ。原始的甲骨文图形是满口的牙齿,后从象形图配上声符“止”成“齒”字,简体写作“齿”。汉字的合体字多为会意字,就是声符也尽量含有意符意思,像“齿”含“止齿”,一般指下齿、龋齿。

解读汉字,要把汉字看做图画,读字如同读画,用联想思维来读出方块字中的形、义、声,以至联想出字中文化内涵。

人的信息来源,听觉占11%,味、触、嗅觉占6%,而视觉占83%,汉字的方块图形表意,发挥视觉的“明确简约高效”信息特性,正是汉字的科学与智慧的属性,才产生了古诗文和书法这样举世无双的人类文化瑰宝。

现代汉字为什么是这样的?

汉字在长达四、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的图画或情景,画出原始的象形字,后经历了几个时代的变迁,尤其是秦、汉时期,隶书的出现,汉字终于完成了从古汉字向现代汉字的演变,形成了具有汉字构字规律,即“笔画——独体字(字根)——合体字”的规范的现代汉字体系。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5)

公元前2070年新石器时朝,传说当时夏朝的一位智人仓颉,从捕猎时观察鸟兽蹄迹,得到“依类象形”的启迪,开始用图像纹迹来标志不同事物,创造出最早的象形文字。如左图一只脚掌,用一个U形加上一个弧线,描绘含有脚根和三只脚趾的图像,就是后来的“止”字原形。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6)

公元前1600年殷商时期,完成形似图画的象形文字体系。在1899年从我国河南安阳小屯村发掘出殷墟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的象形字,已具单字四千多个,是现代汉字的字源。图示上面一只左脚,下面一只右脚,中间表示一条河水,生动描述一双脚踩着水过河,是“涉”字的原始形态。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7)

周朝到春秋战国前后约五百年间,在当时青铜器、陶器等上面出现了籀文、石鼓文、金文等(后统称大篆)形体各异的文字,将甲骨文进一步演进为篆刻在器皿上的图案文字。图示中间为正在行进中的一双脚,两侧都被水波围住,生动形象地画出一双脚踩在左右水当中,做出正在过河的动作。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8)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秦丞相李斯将大篆改为小篆,简化笔划,规范偏旁,统一了全国文字。图示将“涉”归为属于与“水”相关的文字,“涉”由“水”“步”两部分构成。篆书结构严谨,是一种图案象形文字。

“篆”字由“彑豕””三部分构成,源于观察猪在猪圈内打转的形象,创造打转笔形的象形字“彖/〇豕”,取发音“转”,再加上“”竹字头,表示是用于在竹简上书写的字体。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9)

公元25年,东汉蔡邕改进秦代已有的隶书创立了标准隶书,简化了偏旁,将“水”变成“氵”三点水,用规范的笔画“横竖撇点折”来书写,奠定了现代汉字的标准,从此汉字从古文字演进到现代文字,汉字的形体结构就基本固定下来了。

“隸”字由“木示隶”三部分构成,“木”表示种植,“示”表示祭祀,“隶”描绘用手握笔写诉讼表示狱吏,因此“隶书”是一种适合平民百姓的文字。

值得注意的是,汉字从图画到甲骨文,到小篆都是字形与图画十分相似,但从小篆演进到隶体字时,由于追求笔画规范化,去掉了逆笔,简化了偏旁,使有些字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些差异,产生了人们常说的“隶变”,这在识字时要加以注意。

简论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汉字科学智慧属性的探索与普及)(10)

公元220年东汉末年魏晋时代,人们在书写时去掉了隶书的波挑,就形成了更便于书写的楷书,“楷”含有楷模的意思,所以到了六朝把楷书叫真书、正书,定为正式场合应用的通用字体,一直应用到现在。到了宋代,又形成供印刷用的宋体字;在书写中又发展成行书、草书;形成了近代汉字的完整体系。

现代汉字的特点,一是有源可循,二是常用字有限,三是语音有变化。因而往往看得明白,读不正确。有源可循,但要明白“隶变”的规律,隶书简化统一了编旁,“水”变“氵”,“心”变“忄”,“手”变“扌”;常用的象形字有变形,如表示人的“大”变“土”,演化出“走、去、達”等字,表示“火”的,有“光、送、煑煮”,表示“舟”的,演化出“前、朕”,“朕”字意思是举着火把在船上引路的人,就是古时皇帝的自称。

古今汉字虽总数可达十万字,但常用汉字只有6000字,其中最常用的只有3000字。《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只用了4466字;《红楼梦》单字数731017,只用了4462个不同的字;近代名著《子夜》《雷雨》《日出》《骆驼祥子》,都只用了不足3000个不同的字;其中使用频度最高的500字,占全部的35%左右,就是说,掌握了500个字,语言交流就没有问题,书面阅读每四个字就能看懂三个字,加上解读汉字特有的联想思维,对一般日常文章也就能联想看懂看通。

汉字最难之处是语音有变,有些字一字多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掌握词语去分辨,如“音乐yu蔓快乐lè”,“长cháng度”“长zhǎng大”。学习现代汉字最重要的是从了解汉字的字源和演进,以字为本,通过联想思维解读字义,通过韵语串读,掌握正确平仄发声、形成记忆和识字明理。

(作者:张泰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