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市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

 上帝也有烦恼 2023-04-03 发布于湖北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截至2022年底,福州全市户籍人口683.5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138.9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33%,老年人口和老龄化程度均居全省第一。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省会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在省委改革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福州市成为全省唯一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试点地市。三年来,福州市委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制定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积极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集成改革实践,努力为全省养老服务探索经验、提供样板。截至2022年底,80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经验成效获得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国家层面宣传推广。




坚持“一盘棋”统筹,顶层谋划有高度


一是统筹组织力量。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26个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集成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实行“每月一会商、半年一通报”,推动养老事业从“单枪匹马”向“协同作战”转变。

二是统筹规划布局。在完成《福州市中心城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基础上,启动新一轮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修编,构建起三级三类养老设施布局体系,实现四个100%(即:每个县区有1个福利中心,每个街道和重点乡镇有1个照料中心,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站,每个村有1个幸福院),推动养老设施从“零星布局”向“全面覆盖”转变。

三是统筹政策保障。在全省率先颁布《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法治保障。配套出台长者食堂、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以制度方式规范市场发展,推动养老市场从“政策管控”向“全面开放”转变。




加快“一体化”发展,服务供给有梯度


一是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推动家庭养老床位与长期护理保险融合模式,将养老床位“搬”进家,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在享受最高1530元/月长护险报销基础上,还可叠加享受最高1000元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补贴。截至2022年底,3024名失能参保人员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全市签约家庭养老床位2375张,开展居家上门服务31.4万人次。

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在街道(重点乡镇)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社区层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六助一护”(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上门照护)等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乐学”“驿站”“家园”三种社区养老服务落地模式,社区养老服务人数达百万人次。

三是持续推动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出台《进一步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十七条措施》,重点鼓励采取独资、股份制、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养老机构,支持养老机构承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吸引优质的国企资本、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布局养老行业。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67家,其中,县(市)区福利中心覆盖率达100%,民营养老机构占比94.61%。




强化“一揽子”保障,要素支撑有厚度


一是创新项目供地模式。启动养老用地“千亩计划”,下调养老用地基准地价,吸引优质养老服务企业进驻,试点以来,养老用地基准地价下调约20%。鼓励将空置的办公楼、厂房、社区用房等,提升改造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用房,按照不低于20%的标准,无偿用于养老服务。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育、引、留三方面发力,积极推进养老服务领域校企对接,对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最高给予60万元补贴。实行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补、在职奖补“双补政策”,最高给予3.6万元补贴,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从2017年底的2142人增至5692人。

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分别从投融资、税费减免、减免租金、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年均财政投入逾1亿元。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配合在榕银行机构推出“税易融”“纳税e贷”“战疫同心贷”等各类信贷产品,有效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打造“一连串”品牌,典型引领有力度


一是打造“长者食堂+学堂”服务品牌。聚焦老年人用餐需求,采用多方式空间供给、多元化主体投入、多途径政策扶持等,着力破解长者食堂“在哪办”“谁来办”“持久办”等难点问题。同时,以长者食堂为载体,创新引入省市老年大学,推广“9点钟课桌+11点钟饭桌”运营模式,更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建成长者食堂499家,提供餐位19630张,日均就餐量12435人次;长者食堂融合学堂比例达82%,累计开展学堂活动15181场;社区养老日均服务人数同比增长120%。

二是打造“e福养”智慧养老品牌。立足“一网统管”,建成全国首个集服务与监管于一体、覆盖市县两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e福养”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以“双闭环”体系(“需求—服务—监管”闭环、“发现—处置—反馈”闭环),串联助餐、助浴、助医等多个应用场景,实现养老服务“一键下单、服务上门、全程监管”。

三是打造“金厝边”为老志愿服务品牌。创新探索“12345”为老志愿服务模式,即试点在社区搭建1个邻里互助驿站,确定自愿成团互助、认领志愿服务2种服务模式,组建居民、志愿者、服务组织3支服务团队,聚焦助餐、探访、义诊、陪伴4类服务项目,建立时间银行5项激励机制,同步完善“时间银行”全市性存储、通存通兑、时间兑换服务规则,切实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互助志愿服务。

供稿:福州市委改革办
编辑:陈娜
审核:祝维剑、潘曦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