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中山三器铭文|书法专业体系·篆书II(选修)

 朝歌淇水悠悠 2023-04-03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中山国,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狄族鲜虞部在今河北中南部建立的诸侯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期达到鼎盛,后为赵、燕所灭。从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始见记载开始,至公元前295年被赵灭国为止,在210多年的风雨中,中山国不仅能在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等中原强国的夹缝中生存,而且在公元前323年与“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燕结盟,共同称王(史称“五国相王”),与秦、齐、楚3个大国抗争,成为仅次于7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这是战国史上的一个奇迹。 

图片战国中山三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今平山县三汲村附近)和中山王陵等的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其中中山王鼎、中山王方壶和中山王圆壶3件重器,分别刻有469字、450字和204字铭文,记载了中山王世系和中山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中山王三器”铭文均为刻款,是待铜器铸好后刻制上去的,非常考验刻画者的功力。铭文镌刻运刀如笔,线条刻画生动,尖入尖出,同时追求方圆、粗细、轻重、虚实等变化,体现了高超的技艺,是我国古文字中的经典。从书法风格上看,铭文线条流畅,纤细劲秀,字形修长,重心偏上,极富装饰趣味。章法随势附形,排列参差错落。通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灵动自然,风格独特,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品。

中山王鼎

图片

中山王鼎,鼎为铜身铁足,圆腹圜底,附耳,兽蹄足,覆钵形盖,顶有三环钮,通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自鼎盖环钮以下至鼎腹足部以上,刻铭文469字。方壶即通常所谓的钫,肩饰四条夔龙,腹两侧各有一铺首,通高63厘米,腹径35厘米,腹的四面刻铭文450字。圆壶为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通高44.5厘米,腹径32厘米,腹与圈足皆有铭文,腹部铭文59行、182字。中山王鼎、壶的铭文内容相似,主要是赞颂相邦率师伐燕而建立的功勋,并谴责燕王哙让王位于燕相子之,因为'臣主易位,逆天违人,故身死国亡'。

中山王鼎铭文拓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山王鼎铭文照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中山王鼎铭文拓片2
文献记载,当时只是齐国乘机入侵,攻破燕都。今据鼎、壶铭文,中山国的相邦司马也率师参加了这次伐燕,并夺地数百里,城数十座。齐伐燕事发生在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 316),鼎和壶的铸造时间当在此后不久。

中山王方壶

图片


中山王方壶,1978年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在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这些龙装饰的使用,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调相称,共同构成一种素雅明快之美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中山王方壶 铭文图像

图片

图片

图片中山王方壶 铭文拓片

该壶最受学术界珍视之处,是它的四个光平的腹壁上,用纤细的笔道、工整优美的篆书,刻下的长达四百四十八个字的铭文。根据铭文的记载,这是一件中山国王命令其相邦(相国)铸造的酒器。该壶铭文云:'择燕吉金,铸为彝壶,节于禋〓,可法可尚,以飨上帝,以祀先王。'意即选择燕国优质铜,铸造铜壶,按照禋祀的礼仪规定装酒,用于祭祀上帝和祖先。在铭文中说该器叫做彝壶,用来盛祭祀上帝、祖先的酒。到了汉代,人们给这种方体铜壶起了个专名叫做'钫'。

中山王圆壶

图片

中山王圆壶为中山王的嗣王为先王所作。圆壶为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通高44.5厘米,腹径32厘米,腹与圈足皆有铭文,腹部铭文59行、182字。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中山王圆壶 铭文图像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中山王圆壶 铭文拓片

中山王圆壶,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所铸,通高44.5厘米,1977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中山王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圆腹,圈足,有盖。器肩部铸二铺首。器腹两首弦纹间有刻铭五十九行,一百八十二字。铭文内容是追颂先王中山王的一篇悼词,除歌颂先王的贤明外,还大加赞扬相邦马赒的内外功劳。
上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发掘了战国中山王厝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青铜大鼎、方壶和圆壶这三件器物上就有数以千计的铭文。其中大鼎的铭文最多,加上重文、合文共计469字。方壶的铭文次之,加上重文、合文共计450字。圆壶上的铭文最少,加上重文共计182字(不包括圈足部位的铭文)。其铭文数量之多、历史文献价值之高、器物制作之精,创下了三个世间之最,中山国从此名扬天下,引世人瞩目。 
“中山三器”行文流畅,文字精美,风格独特,是中国古文字的精品奇葩。铭文以中山王鼎最多,也最精美。铭文为刻款,体现了华美的书写风格。铭文章法随势附形,排列整齐。从书法上欣赏:铭文绮丽多姿,典雅飘逸。笔划一丝不苟,线条下垂,纤细劲秀,布局均匀。字型修长优美,重心偏上,体势秀逸,摇曳多姿,极富装饰趣味。文字排列参差错落,穿插自如。圆转流畅,灵动自然。是战国晚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从刀法上欣赏:镌刻技巧精熟,运刀如笔。线条刻划生动,多姿多彩。用刀的轻重起伏,得心应手。行刀节奏的快慢徐疾,灵活多变。单刀、双刀交替使用,提按分明。刀法曲直变化,方圆皆备。转折处衔接准确,变化丰富。契刻用单刀利刃,尖入尖出,更显爽利劲健。线条组合上追求粗细、轻重、虚实变化。横、竖等主笔粗、重、实,其它副笔细、轻、虚,这就使通篇文字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