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国医大师柴嵩岩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一凡e2qfuian1d 2023-04-03 发布于山西

一、诊治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发病部位不同而临床症状不同,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盆腔肿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孕等,有些患者还出现肠道或泌尿系统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疼痛方面疗效良好,目前的研究也证实,中医药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吸收、降低前列腺素浓度而改善临床症状。

图片
图片

柴老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这些病理特性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阳证、热证和实证。诸多因素导致湿热毒邪侵袭冲任血海,胞宫、胞脉瘀阻,日久成癥,临床见卵巢囊肿形成;因胞络阻滞,不孕症的发生也是临床常见的。

基于以上认识,柴老以清热解毒、化瘀消滞为法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金银花、野菊花、土茯苓、川贝、生牡蛎、益母草、茜草、三七粉等,其中金银花能解血中之毒热,是妇科清热解毒良药;野菊花辛散苦降,清热解毒;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川贝母清热散结消肿,本为治此病之良药,但因药价高,柴老常以桔梗、夏枯草入方。生牡蛎化痰软坚、清热除湿,常用以软坚散结,且可防活血化瘀太过而影响正常月经周期。茜草、益母草、三七粉等为活血化瘀散结之品。其中三七粉是柴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以疼痛为主诉者的常用药,多嘱患者经期服用5天,每天3克,分冲,取其化瘀、生新、止痛、散结之功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临证验案

1 孙某,女,32岁,已婚,孕202010512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一年余,加重3个月。

患者13岁月经初潮,既往月经规律6/30~32天,量较少,色暗,有少量血块,下腹轻微坠胀,经期前3天较明显,偶尔需口服止痛药治疗。LMP:2010年4月25日。3个月前因与同事不睦,情绪欠佳,经行腹痛加重,伴腰酸。平素性急,带下稍多,四肢不温,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滑。

辅助检查:2010年5月12日B超:子宫5.3cm×5.0cm×3.8cm,肌层回声均匀;左卵巢内可见约3.4cm×3.2cm不均质回声,内可见细密光点;右侧附件区无明显异常。诊断:左卵巢囊肿(巧囊?)。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辨证:气滞血瘀,湿浊内结。

处方:生牡蛎15克、菟丝子15克、川断10克、夏枯草12克、杜仲12克、川芎5克、益母草10克、川楝子5克、萆薢6克、枳壳6克、柴胡3克、三七粉(分冲)3克

14剂,日一剂,早晚服。

二诊:2010年6月4日。LMP:2010年5月26日,量中,少量血块,色暗红,较前有所改善,经行第一天下腹坠胀,腹痛时间较前缩短。舌淡黯,苔薄白,脉细弦滑。

处方:生牡蛎15克、茜草炭12克、当归10克、阿胶珠12克、白芍10克、柴胡3克、瞿麦6克、浙贝母10克、川芎5克、薏米15克、茯苓10克、月季花6克、炒蒲黄10克、菟丝子15克

20剂,日一剂,早晚服,月经第5天开始服。

另,三七粉3克×5袋,1.5克/次,2次/日,分冲(经期服)。

三诊:2010年9月30日。LMP:2010年9月24日,带经5天,量稍多,无血块,经行第一天轻微腰酸,无明显下腹坠痛,纳眠可,二便调,带下正常。舌质红略暗,苔薄白,脉滑。

辅助检查2010年9月30日B超:子宫5.3cm×4.2cm×4.8cm,肌层回声欠均匀;左卵巢内可见一大小约2.8cm×1.9cm不均质回声,内可见细密光点。右卵巢内可见一大小约1.0×1.2cm的无回声。

诊断:左卵巢囊肿(巧囊?)。

处方:当归10克、阿胶珠12克、萆薢6克、瞿麦6克、夏枯草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月季花6克、郁金6克、蒲公英10克、茜草炭12克、薏米15克、桔梗10克、生甘草5克

20剂,日一剂,早晚服,月经第5天开始服。

另,三七粉3克×5袋,1.5克/次,2次/日,分冲(经期服)。



【按】该患者痛经、癥瘕,证属气滞血瘀兼有湿象,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健脾除湿。

首诊方生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化瘀消癥;川楝子、枳壳、柴胡疏肝理气,行气化滞;川芎、益母草活血行气;菟丝子、川断、杜仲滋养肾阴;萆薢利湿化浊;三七粉活血化瘀止血,取其“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建新血”之效。本例气滞血瘀日久已成癥瘕,兼有湿象,柴老认为治当以“化”为主,所谓“化”,在此非通常之“化瘀”概念,兼具化解、化瘀、化浊之意。化解,即散结理气;化瘀,即活血化瘀;化浊,即利湿化浊。治疗时当根据证候变化,有所侧重。

二诊气滞血瘀有所缓解,继续给予生牡蛎软坚散结;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当归、白芍以补血养血,养阴柔肝,缓急迫;茯苓健脾利湿;薏米、瞿麦配合茯苓增加利湿之效;茜草炭、炒蒲黄、三七粉活血化瘀,止血不留瘀;阿胶珠补血养血,阿胶珠与阿胶相比黏性减少,止血之效更好,且煎服方便。肝郁症状缓解,加月季花去川楝子、枳壳,在活血化瘀的同时疏肝理气。

三诊治疗主要以养血活血止血为主,配合疏肝理气化湿之品。方中不再用生牡蛎、浙贝母等,因其寒性,久服易损伤阳气,仅用较为平和的夏枯草;并加女贞子、旱莲草补肝肾调气血。


案2 王某,女,38岁,已婚,孕5产1。2005年1月4日初诊。

主诉:经行腹痛2年。

患者月经规律,5~7/28~30天,量中,色红,LMP:2004年12月20日,2年前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并渐进性加重,每于经行期间下腹部疼痛难忍,伴有腰痛、肛周疼痛,近1年经期疼痛放射至大腿部,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可触及触痛结节。纳眠可,二便调。舌肥黯红,脉细滑。平素喜食辛辣刺激食物。

辅助检查:B超:子宫6.0cm×6.1cm×5.1cm,子宫内膜0.7cm,子宫后壁短线状回声,左侧附件区可见3.0cm×3.5cm边界不清低回声包块,内有点状回声,右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诊断:痛经,癥瘕。

辨证:湿热瘀结。

治法:化湿浊,祛痰滞,散结聚,解毒热。

处方:生牡蛎15克、夏枯草12克、川芎6克、川楝子6克、茜草炭12克、金银花12克、地骨皮10克、野菊花12克、枸杞子15克、茵陈10克、薏米15克、香附10克、三七粉3克

14剂,日一剂,早晚服。

二诊:2005年1月25日。LMP:2005年1月19日,经行腹痛及肛周疼痛明显缓解,大腿酸胀感,经量中,色红,5天净,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肥,黯红,苔黄,脉细弦滑。

处方:生牡蛎15克、柴胡5克、茵陈10克、瞿麦6克、荷叶10克、白芍10克、金银花12克、蒲公英10克、连翘10克、延胡索10克、蒲黄炭10克、川楝子6克、远志5克、合欢皮10克

另,三七粉3克×5袋,1.5克/次,2次/日,分冲(经期服)。

14剂,日一剂,早晚服。告知患者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三诊:2005年2月27日。LMP:2005年2月21日,之前BBT不典型双相,经行腹痛明显缓解,无肛周疼痛及腿部不适,经量中,色红,5天净,纳眠可,二便调。复查B超:卵巢囊肿消失。舌淡红,苔薄,脉细滑。

处方:枸杞子15克、川断12克、夏枯草12克、炒蒲黄10克、浙贝母10克、桔梗10克、薏米15克、玫瑰花5克、枳壳10克、金银花12克、蒲公英10克、远志5克、合欢皮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

另,三七粉3克×5袋,1.5克/次,2次/日,分冲(经期服)。

20剂,日一剂,早晚服。



【按】患者多次流产史,人工流产手术后出现痛经渐进性加重,宫腔手术导致冲任受损,瘀血阻滞冲任血海;加之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液代谢失调,导致湿邪内生,湿瘀日久化热,伏热伤阴,阴伤亦可致血行不畅,胞脉阻滞,不通则痛,瘀阻日久,聚积成癥,此为实证,舌黯红为阳证、热证。对于此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柴老提出了“化湿浊、祛痰滞、散结聚、解毒热”的总体治疗法则。首诊方以生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川芎活血理气止痛,引药入血,川楝子、香附行气活血止痛,茜草炭用在经后起到活血化瘀止血作用,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地骨皮、茵陈、薏米清热利湿,枸杞子平补肝肾,三七粉化瘀止痛。

二诊随症增加柴胡疏肝理气,延胡索理气止痛,蒲黄炭活血止血,远志、合欢皮既能安神又能补肾疏肝,瞿麦、荷叶清热利湿,白芍养阴柔肝,蒲公英、连翘助清热解毒利湿之效。并告知患者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瘀结之患。

三诊续以活血理气、清热散结之法巩固疗效。方用枸杞子、川断滋补肝肾;浙贝母、薏米、茯苓去湿化痰;并使用桔梗宣肺理气,使肺气通宣以启肾,气行则血行,调理一身之气血;玫瑰花、枳壳疏肝理气;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

柴老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热伏、湿阻诸证,相应治以理气、化痰、清热、利湿、散结之法,并形成特色用药经验。理气常用柴胡、川楝子、枳壳、香附、延胡索;化瘀常用茜草、蒲黄、三七粉、川芎;清热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夏枯草、地骨皮;利湿常用车前子、茵陈、荷叶、萆薢、瞿麦、萹蓄;散结常用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等。



本文摘自佟庆,黄玉华《国医大师柴嵩岩妇科临证经验及验案选》,特表致谢!

图片

柴老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这些病理特性认为,其本质是一种阳证、热证和实证。诸多因素导致湿热毒邪侵袭冲任血海,胞宫、胞脉瘀阻,日久成癥,临床见卵巢囊肿形成;因胞络阻滞,不孕症的发生也是临床常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