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大揭示手性选择能量转移奥秘

 timtxu 2023-04-03 发布于江苏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国庆教授团队揭示了在分子尺度下,手性分子能量转移效率的秘密,为高效手性识别提供了新的光谱学思路。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何谓手性?当一个物体无法通过旋转、平移等操作与其镜像相重合时,该物体即具有“手性”。手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人类的双手,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大分子氨基酸、核糖核酸、单糖等。

  张国庆团队近年来对有机室温磷光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相比传统荧光,磷光因辐射跃迁速度慢、发光寿命更长等优势,使得有机室温磷光在生物成像、信息存储、数据加密、防伪、传感和光电显示等众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然而,目前学界对于有机室温磷光的产生机理和光物理过程依然缺乏深刻理解。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张国庆团队在有机室温磷光体系中引入手性元素,构建了全手性的有机室温磷光体系,并观察到手性选择室温磷光增强现象:即当主客体为相同手性时,室温磷光会显著增强。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手性识别原理基于电子转移过程的手性差异,不同于利用分子间强、弱相互作用及反应性的识别机理,这不仅加深了对室温磷光机制及电子交换、能量转移过程的理解,还为室温磷光应用和手性识别提供了思路。(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陈婉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