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唐太宗与宋仁宗的子女事

 邹蓝茶座 2023-04-04 发布于广东

                                       唐太宗与宋仁宗

    邹蓝/文,图

    唐宋。这先后连着说的两大皇朝,实际上间隔53年,唐朝(618年-907年)最后覆没,而宋朝起于赵老大黄袍加身(960年-1279年)。唐宋中间53年差不多就是人间地狱,安史之乱后的一片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百姓很惨。那也是魏晋南北朝战乱导致的衣冠南渡后,再度发生大量北民南迁,进一步强化长江南岸国土开发的契机。向南流亡避战火最远的,是进鄱阳湖沿赣江一路向南到现在赣州一带的先民,最后他们与南宋时逃难而来的第三波北民,逐渐形成了如今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福建龙岩为核心居住地的客家民系。

    我不扯远, 南北宋两段,南宋从开封南逃的赵构开始。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3日-1187年11月9日)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及南宋首任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他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羸弱而偏安江南的南宋,最后也没能摒弃老祖宗赵匡胤定的重文轻武传统,没能振作武力有效回击金兀术等的兵马,最后落得个山穷水尽,避金兵于福建广东一带。因而风雨飘摇中南宋末期最后几个小皇帝帝王命都不好。

    宋理宗儿子夭折,只能让侄子接任皇帝,为宋度宗,用了贾似道。宋度宗25岁上登基,团干的年龄,干11年。那时南宋风雨飘摇开始进一步逃亡。最后三个有名无实的皇帝,还都是儿童。这就是童子军的年龄,却当了皇帝。

    宋恭帝4岁多登基,干了3年多,给金人弄到东北,熬了43年,活到52岁。

    宋端宗赵罡,1276年匆忙逃亡路程中被立时9岁多,算干3年,12岁不到开始逃难,中途病死。

    最后一个末代宋帝是宋卫王赵昺,1278年8岁立,名分有2年,10岁不到1279年二月,跳海亡。

    有人琢磨了唐宋两个帝王的子女事。

    首先是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是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他前面有三个皇帝。

    我好奇地查了查宋朝的第一第二位皇上。第一当然是陈桥驿黄袍加身的赵老大宋太祖赵匡胤。他被弟弟烛光斧影后,第二位应该是赵老二赵光义。

    结果发现第二位名字叫赵炅,而不是赵光义。怎么回事?再核查,这老小子就是烛光斧影的那位,本名赵匡义,哥哥黄袍加身后,主动避讳改名“光义”。烛光斧影后入主大宝,又怕阴魂缠住赵广义,于是改名赵炅。赵老二真是挺鸡贼的。

    第三位是赵二的第三子宋真宗赵恒。第四位是真宗第六子宋仁宗赵祯。第五位是宋英宗赵曙。

    说起来,第五位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养子,生父是仁宗的堂兄濮王赵允让。

    有人研究发现,宋仁宗生了3个儿子和13个女儿。只有4个女儿活到成年。有人怀疑,他这一系的基因可能有问题。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也是宋真宗唯一活到成年的儿子。而仁宗的老爹宋真宗,也是子嗣问题上很麻烦。

    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而赵光义一生有9个儿子,其中除了皇九子早夭外,其他几个都长大成人。这么看,在男的一系赵老二宋太宗这里,应该没问题。那么问题应该在母系。

    太宗的各位嫔妃生养的孩子中,只有赵恒的母亲元德皇后为宋太宗生育五子二女,其中楚王赵元佐和真宗赵恒长大成人。有人觉得,这位元德皇后可能有严重遗传病,要为她儿子真宗、她孙子仁宗父子俩少子且子女容易早夭问题负责。因为接了仁宗的英宗,既然是仁宗的堂兄之子,那么堂兄的母亲肯定就不是元德皇后,而是另外一个女人。

    不过这只能是推论。谁都难以找到太宗的元德皇后以及她的儿子真宗和孙子仁宗的遗骸来做基因检测比对。

    反正啊,仁宗没了成年的儿子继承大统,就让小时候一起伴读的堂兄赵允让把他的儿子,当时在岳阳担任岳州团练使(相当人武部部长)赵宗实定为继承人,那就是后来的英宗。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同志,他一辈子生14个儿子,21个女儿。儿子有3个早夭,2个善终,其他9个都是在青壮年时死了。女儿方面,4个早夭,不少也都在青少年时死亡。嫡长女长乐公主,正青春妙龄时的22岁亡。自己没挂,倒先看见自己的儿女陆陆续续办起了丧事,也是够悲催的。

      明朝国运276年,共有16位皇帝,平均寿命43岁。这个平均数相比唐宋减少3年,很蹊跷。因为医术应该是积累进步的。没有理由晚于唐宋的明朝,医术反而还比早先的唐宋还不如。

    明朝皇帝当中仅仅是开国的朱元璋活的最久,活过70岁。能带兵冲杀,早先还叫花子饥一顿饱一顿的。老朱身体不行的话,是冒不出头的。

    从努尔哈赤开始算,清朝国运285年,出了12位皇帝,平均寿命在历朝历代皇帝中最高,有52岁。这么说来,清朝皇帝平均寿命高于汉唐宋三大朝代。清朝皇帝大都长寿,只有3个没活过40岁。 

    医术到清朝更好了?因为西医当时已经随传教士进入了中国之故?康熙32年康熙得了疟疾,是传教士的金鸡纳霜治好的。此后,康熙在宫内设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由那两个传教士主持。

    有可能皇帝皇族都望长寿,吃丹药啥的,而江湖方士也会瞎糊弄。结果命不长,反而短。根据历史,皇族子女,除少数因子女间争继承权或因此受牵连而死的政治性因素,主要还是病死为主。

    有文介绍说,虹耄酒广告吹嘘,1830道光年起成为宫廷贡酒。中国能有几个企业竟然能历清民红三朝到今天近200年的?吹吧。它吹嘘与清朝皇帝道光,嘉庆、同治等有缘。可是道光只活了30岁。同治活了19岁。嘉庆倒活到61岁。咸丰活到30岁,光绪也只有38岁。除嘉庆外,四帝都短命啊。从好处说,红猫黑猫没能帮皇帝上下通气不咳嗽,可能就是没人如同红高粱里头那样人工洒点湿料在里头,因此不能延寿。 

    归纳下来,中国历代帝王,平均年龄不到40。所谓万岁爷,实际上只相当于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74左右)一半多一些,是大城市居民(80以上)的一半不到。而皇帝正是历代中国最大的大城市住着,享受着古代集全国之力最好的中医和最好的药材,吃喝生活也都是古代当时的最好物质条件。他们尚且如此,一般平民百姓,估计在最好的和平年代,也就是粗茶淡饭。

     但是平民百姓的寿命倒未必都比这些倒霉的皇族后代短。看看康熙乾隆祖孙俩搞的千叟宴,请当时60或70的老人(官宦人家和民间老人)吃饭恭贺皇上的60大寿和70大寿。民间没有最好的医生,没有好药,没有鱼虾和肉,也有高寿的。

    说起来这很有意思。

帝京小景,什刹海看地安门的钟鼓楼

英京小景 西敏寺与Big Be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