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重复前人?从《滕王阁序》这个句式上,可看出他的发展与创新

 昵称503199 2023-04-04 发布于湖北

有网友在悦华谈《滕王阁序》七字句的一篇文章后发表评论,说,文中的七字句句型在《别赋》《登楼赋》《哀江南赋》中“俯拾皆是”,“作者都比王勃早几百年”。

更正:上篇文引图为黄鹤楼,不是滕王阁

是的,江淹、庾信都早于王勃,王粲更早,王勃骈文受汉、特别是南北朝赋体文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很早就有人指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对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一句的仿用。

但是,不能仅凭这一句,就来证明王勃是因袭前人的,王勃的七字句在形式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发展与创新的。

今天单说说“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一句型,它区别于前人甚至同时代人之作之处。

这个才是滕王阁

这一句型特点明显,每个句子都由两个三字主谓结构用“而”连接而成,不仅两个句子构成对仗,每个句子内部两个三字结构又构成“当句对”,所以,看似结构简单,其实颇具匠心。

结构相同的句子在文中还有“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等两组,不过这两组并没有“潦水尽”对仗那么工巧,因为它们单个句子内部的三字结构并不构成典型的“当句对”。

还有一组是由三字动宾结构由“而”连接的,“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个内部是“当句对”,对仗也很工巧。

这个是鹳雀楼

我们回过头来找找《登楼赋》《别赋》《哀江南赋》吧,找完就会发现,文中并不存在这种句型,遑论“俯拾皆是”了。

不过,与以上类似的六字句倒有不少,仅摘几例:

①“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王粲《登楼赋》)

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江淹《别赋》)

③“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江淹《别赋》)

④“居负洛而重世,邑临河而宴安。”(庾信《哀江南赋》)

⑤“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庾信《哀江南赋》)

和王勃七字句简单比较一下,收获很多。

四大名楼之岳阳楼

前人的六字句同样由“而”连接,“而”之前是一个三字短语,之后是一个二字短语,两个短语之间具有并列或承接的关系,这和上面提及的“潦水尽”等七字句体现的逻辑关系是相同的。

这,可以看出它和例举的王勃的七字句之间的继承关系。

我们之前可能想当然地认为,王勃变古人的六字句为七字句是添加了一个“而”字的结果,但通过比较发现,其实添加的那个字不是虚词而是实词。

将前人与王勃的句子放一起对照,更清楚。

阆中滕王阁

第一种类型:主谓式。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如上,王勃添加了“清”“白”两个字,变单音节主语为双音节主语,在节奏上比六字句更加舒缓,当然,这也使三个字的“当句对”成为一种可能。

不仅如此,“清风”、“白云”与“爽籁”、“纤歌”这种修饰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增加了句子的描写功能,表现力比六字句明显要强。

第二种类型:动宾式。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土。

七字动宾式句型增加的字在宾语上,所起作用与主谓式相类。

王勃浮雕像

综上,“潦水”式七字句是从汉魏南北朝时期辞赋中的一种六字句转化而来的,被王勃在其骈文作品中广泛运用。

也就是说,除《滕王阁序》外,仅在他的诗序作品中,几乎每一篇都会用到这一句式。

——“长松劲柏,钻宇宙而顿风云;大壑横溪,吐江河而悬日月。”(《山家兴序》)

——“清风起而城阙寒,白露下而江山晚。”(《送萧三还齐州序》)

——“轻荑秀而郊戍青,落花尽而亭皋晚。”(《上巳浮江宴序》)

——“俗物去而竹林清,高人聚而兰筵肃。”(《九月九日采石馆序》)

……

兰亭:“兰亭已矣。”(《滕王阁序》)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识着与他同时代的作家们不运用——与他齐名的“初唐四杰”里的那三位也在用。

仅举几例:

“落叶响而庭树寒,残花疏而兰皋晚。”(骆宾王《秋日饯曲录事使西州序》)

“风云竭而交道衰,势利行而小人长。”(杨炯《宴族人杨八宅序》)

“北牖动而清风来,南轩幽而白云起。”

(卢照邻《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虽然在用,但用得不太普遍,也达不到“俯拾皆是”的程度。

“四杰”雕像

总之,王勃的骈文作品是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他对文字的独创性要超出同时代的作家们,这,从他的“潦水”式七字句中就可以看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