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与杜甫十多年未见,写首妙诗,质朴的语言,尽显真挚的友情

 昵称503199 2023-04-04 发布于湖北

欢迎各位的到来,一起回忆诗词中的点滴往事。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是历史佳话,李白在东都洛阳供奉翰林时遇到了比自己小11岁的杜甫,两人自此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此后经常诗文唱和,分别后,也互相写诗抒发思念之情。

乾元二年(759)二月,李白流放夜郎途中,江行上三峡,在巫山遇赦,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赋诗一首《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好多年未见李白了,他的佯狂豪放真令人悲哀。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与李白十多年未见了,他们自从天宝四年(745)在山东兖州分别后,一别十多年,一直未见。这么多未见杜甫对好友李白的思念是只增未减。

开篇杜甫就对李白抒发感叹,首先感叹两人的分别久,其次诉说了李白的性情。李白自诩“我本楚国狂人”,经常饮酒,游历四方,蔑视权贵,笑邀公侯,很狂放地抒发心中的悲愤。也正是李白狂放不拘小节姿态,使得被流放,杜甫为他感到悲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世上的那些人都想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是个人才。“世人”指的是统治集团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他们将李白称作“乱臣贼子”,除以极刑。杜甫怜惜他,立言他不是叛臣,不但称赞李白的文才,也有对他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的“怜才”也是怜己,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相似的遭遇,政治上的失意两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在流浪漂泊中尽显浪漫的诗人形象。文思敏捷,落笔成诗千首。李白在游历在漂泊中无以销愁,只能喝酒解愁。李白爱写诗,爱喝酒,一生诗意风流,快活时喝酒,烦闷时也喝酒,既是诗仙,又是酒仙。“诗千首”与“酒一杯”形成强烈的对比,暗含杜甫对李白才华的赞扬,对其不幸感到忧愁,还有深切的怀念之思。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匡山那里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白了就该归来。“匡山”:大匡山,位于四川绵州的彰明,李白少年时期就在此读书。

结尾除杜甫想到了李白少年时期求学读书的地方,知道李白到处飘摇,想到其内心肯定希望回到故乡,整日漂泊流浪,到处游山玩水,看似很惬意,其中也有说不尽的辛酸,风餐露宿,漂泊流浪的日子哪有待在家乡稳定舒适。

这时期的杜甫客居在成都,生活也是相当困苦,希望李白能见到,两人把酒言欢,再现昔日畅游的美好。杜甫希望李白回到蜀中,既是情理之中,又是照应诗题中的“不见”。

杜甫的这首诗娓娓道来,既有对李白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有深切的思念,质朴的深情的语言,尽显深厚的友情,结尾愿李白历尽千帆仍回故里的,那种深深的期待令人动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