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十年前,财富广场东侧一座二层小楼曾是侵略吉林城的敌巢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今天吉林市重庆街中段,有一座体量巨大的现代化商场——吉林财富广场。在许多吉林市人的记忆中,常会把这座建筑的原址笼统划为吉林医学院的范畴,进而忽略了吉铁防疫站等单位。其实即便是用医学院,人们也惯以最南端解放前的日本领事馆红砖楼来标注脑海中的记忆。可是,在原医学院建筑群中,除去那些红砖楼,还隐藏着许多有故事的老建筑——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老建筑的惊世往事渐渐隐于尘烟,以至于往事重提时,竟会惹得很多人倍感惊奇。

一、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作为获胜方,日本夺得了沙俄在长春以南铁路沿线上的各项权益。日寇马上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疾速在中国东北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一些为铁路运输提供配套服务的旅馆等公用设施随之被大量兴建。这些旅馆以西式现代管理模式、日本风格,结合所在地的发展状况,一方面满足住宿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殖民者毫不掩饰地炫耀邪恶梦想和殖民野心。一如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于1919年游历欧美时一次赤裸裸地表述:“我当上满铁总裁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沿线各城市建造旅馆。若单是为了日本人,自然不需要这样的设备,这主要是为了欧美人。就是说,我们希望有很多欧美人来满洲,同我们一道开发这一新天地。“(《后藤新平》)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大力鼓励和扶持下,日本企业和个人在东北兴建了大量现代化旅馆,除满铁会社直营的连锁旅馆——大和旅馆外。奉天的沈阳馆、鞍山的近江屋旅馆、四平街的植半旅馆等日本风格的现代化旅馆也在东北铁路沿线的各大城市拔地而起。

在这一风潮中,日本远藤家族冲在前列,1911年11月即在哈尔滨开设了第一家名古屋旅馆设有42间客房,以及理发室、浴室和餐厅等辅助设施)。而后远藤家族又在东北陆续建立了数家以“名古屋馆”为名的连锁旅馆。1924年,远藤家族在当时吉林省省城大马路兴建了一座二层钢混楼房,开设了吉林名古屋旅馆。虽为连锁旅店的支店,但其备案的“商工业主”与总店一样,也登记为远藤梅三郎

日本侵占吉林城的第二师团临时司令部设在名古屋旅馆,取自《吉林旧影》

二、

在吉林市解放以前,最为繁华的商埠大马路上,曾有许多日本人经营的旅馆,其中站前的东京旅馆、日清旅馆和大马路南段的名古屋旅馆,都是“新式洋楼”旅馆。在这些旅馆内,无论冷热水、暖气等硬件设施,还是现代化的客房、餐饮服务,都与传统中国式客栈不同,堪为当时吉林城旅店业翘楚。三个旅馆中,名古屋旅馆建成最早,又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在整条街道上颇有“一枝独秀”的意味。

吉林名古屋旅馆依傍戒备森严的日本领事馆而建,对面是1923年建起的东洋医院(满铁医院)及其附属别墅建筑,北侧隔着提法司胡同紧邻繁华热闹的东市商埠区——可谓闹中取静,地理位置绝佳。在当时,这家旅馆除专门向日本人提供高级住宿服务外,还设有名古屋餐厅,向日本人提供餐饮服务(《吉林市饮食服务志》)。不过名古屋旅馆在吉林城历史上着墨最多的还是其在吉林城沦陷过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1931年9月18日夜10:20,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城,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同时,日寇还快速派兵控制“南满铁路”上的一系列重要城市。19日,在不抵抗政策的影响下,长春沦陷。日军中将多门二郎率第二师团司令部移驻长春。当时主政吉林省的张作相回锦州老家奔丧,代理省政的是参谋长熙洽。作为“闲散皇族”,熙洽早有复辟清廷的野心,听闻日军占领长春,觉得来了机会。他马上派心腹张燕卿(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儿子)携密函赴长春请降。9月21日早6点,日酋多门二郎亲率日军乘列车进犯吉林城。因担心沿途遭遇埋伏,火车行驶得极其缓慢,直到下午17时许,才抵达吉林城。

多门的到来令日本驻吉林领事石射猪太郎兴奋不已。为了给多门进攻吉林制造借口,这个石射早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日本宪兵大尉甘粕正彦和特务机关长大迫通贞中佐潜入吉林城后,密谋实施“苦肉计”,在日侨住宅制造紧张事态,嫁祸中国百姓;日军进占吉林前,派出许多日本“在乡军人”(退伍兵)以“老客”(采购商)的身份分散到吉林城内外,只待日军占据吉林后,戴上“横出部队”的红胳膊箍,配合日军控制吉林城交通要冲(《吉林旧事见闻》)。

当多门二郎到达吉林火车站后,石射立刻偕熙洽的代表到火车站迎接。引导日军进占吉林城,快速控制电报局、电话局、车站、永衡官银钱号(金库)和军械厂(军火库)等要害部门,解除中国警察的武装,由日军警戒全城。为了协同日军占领吉林城,石射建议第二师团临时司令部设在紧邻日本领事馆的名古屋旅馆。

伪满地图上的名古屋旅馆一带

在名古屋旅馆内,多门二郎、石射猪太郎会见了诚心投敌的熙洽,向熙洽提出脱离南京政府,组建吉林省伪政府等要求。熙洽不仅全盘应允,更恬不知耻地在达成卖国协议后,与多门“握手言欢,畅述师生旧谊”(熙洽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多门二郎是他的排长)。可以说,在吉林沦陷过程中,名古屋旅馆既是熙洽丑态百出、卖国求荣表演的舞台,更是吉林城一段屈辱历史的特殊见证。

三、 

吉林市解放后,直至1954年9月,原日本领事馆楼房一直为吉林市政府办公使用。1954年吉林市政府迁往松江路,房舍交由吉林省卫生干部学校使用。当时,省内数所卫校都被合并到这个校区,学校用房紧张,原名古屋旅馆建筑也被学校征用。1958年4月1日在旅馆原址成立了“吉林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1958年吉林省卫生学校升格为吉林医学院,8月医院随之更名为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吉林医学院又改为吉林医学专科学校,6月医院也更名为吉林医专附属医院。1967年吉林医专附属医院迁址南京街伊公祠(该处为吉林卫校原址,当时是卫校的食堂和宿舍,1973年改为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市地名志》)。医院迁出后,原名古屋旅馆改由医专科研处使用,临街一侧的楼门也被封闭,改用西侧院内楼门。再之后,北侧“梁华盛游泳池”平房被拆除改建,位于医学院东侧的科研处办公楼被遮挡起来,在重庆街上很难看到旧名古屋旅馆的样子。

直到新世纪前后,当时吉林医学院几名年轻教师承包学校的试剂商店,于是在重庆街一侧,又重新开了一个临街店门。但很快,随着学校并入北华大学及学校整体搬迁,科研处办公楼于2005年被拆除——名古屋旅馆是吉林市重庆街上旧时三大日本旅馆中最后被拆除的一座。

四、后记

常听闻“心动起意,意起缘生”。一切机缘,大多来自心思与事物的无形连结。然而漫漫人生路上,最永恒的却又往往是心思的变化,可惜心与物的连结多以遗憾错失,进而只成全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俗话。吉林医学院尚存在于重庆街边时,一遍遍地往复路过,幢幢旧建筑竟未令我心动,对名古屋旅馆甚至没有丝毫印象。可当一切旧貌荡然无存时,医学院北侧那座砖石幻影却因“只知来时,不知去处”而让我为之费力劳神、不茶不饭。好在机缘巧合,前不久,与北华大学退休教授李乔先生攀谈时,无意间知道了这座建筑的最后时光,终于让我对这个消失的建筑探源之心,画上了一个句号。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北华大学李乔教授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