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纪事:炮手口渡口旧址并不在江湾大桥(彩虹桥)两端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吉林市旧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作为濒临松花江的水旱码头,水上交通自古便在这座城市举足轻重。在历史上,吉林市不仅有头道、二道、三道、官轮等码头,自旧城东莱门外顺江而下,还依次有改集街、炮手口、口钦、东团山、口前(龙潭山下)、尼什哈、哈达湾等渡口。这些码头和渡口是吉林市没有跨江公路桥时代,松花江两岸车、马、行人往来的重要交通方式。而今,由于多座跨江桥梁的建成,吉林市区松花江两岸早已用便捷的公路交通取代了渡船为主的水运,仅个别渡口以旅游观光码头的形式季节通航。

随着时光流逝,许多旧渡口更渐渐消失于历史。一如今天所说的炮手口渡口,许多现代吉林市市民,甚至不能准确说出渡口的旧址到底在哪里。说起炮手口渡口的位置,许多资料都说是在现在江湾大桥(彩虹桥)两端。这种描述是不确切的。

吉林市松花江上的旧时渡口,多以松花江右岸地名命名。炮手口渡口即因江东侧炮手口子屯而得名。炮手口子屯是丰满区江南乡永安村所属自然屯,现大部分为北华大学东校区。而江湾大桥南端则是丰满区江南乡建华村改集街屯所在地。改集街旧时分东、西两部,西改集街在吉林大桥南端,建华村的改集街屯是历史上的东改集街——这一点在1992版《吉林市工商地图册》上有明晰标注。因而从命名习惯上判断,江湾大桥所在之处不是炮手口渡口旧址。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炮手口渡口是从前江南、江东附近农村车辆、行人进城的民用渡口,可在1900年以前却并非如此。清光绪七年(1881年),经清廷批准,东北第一座近代工厂——吉林机器局在吉林城东大滩创办。修建这座工厂旨在自产军械武器,防备帝国主义染指中国东北边疆。当时吉林地方政府从安全角度考虑,“在1886年第一次扩建同时,厂区相对的松花江南岸,完成了机器局属火药局的修建”(《吉林市发展史略》)。在当时,无论是修建机器局所需建材、设备,还是建成后生产原料和制成品,均通过渡口用船舶往来运输。而当时联络吉林机器局和吉林火药局的渡口,正是炮手口渡口。甚至有人猜测所谓炮手口并不是俗言打猎的猎手,而是火药局雇佣看守军用渡口的警卫人员(不是士兵)。1900年,沙俄侵占吉林城,炸毁火药局,江右岸不复再有工厂,炮手口渡口遂变为民用渡口。因而从渡口发展的历史脉络上判断,江湾大桥位置也不是炮手口渡口旧址。

10多年前市区松花江上的小船

在吉林市市区江段的各个渡口中,炮手口渡口消失得比较晚。经这个渡口乘船往来松花江两岸的市民还有很多人生活在吉林市,甚至当年渡口的船工还有可能健在。网友“萨沙”向我回忆:上初中的时候每年夏天都去江东,在渡口坐船终点就是炮手屯下面的江边。渡船每个人是一毛钱,自行车是一毛五,摆船的是两口子,四十多岁。那个女船主很爽快,每次她抽烟的时候就问别人抽不抽,口头禅是:烟酒不分家……向我回忆炮手口渡口的人不止一个,其中竟无一人把江湾大桥认作渡口。因而从当事人的回忆判断,江湾大桥位置绝不是炮手口渡口旧址。

夕照永安河口

我少年时曾数次随家长由这个渡口乘船去江东游玩。由于近年来松花江左岸城建变化极大,我只能粗判这一侧的码头在松江东路劳动大厦门前的江岸附近,但对岸码头位置却记忆深刻。松花江右岸的炮手口渡口就在今天北华大学与工行吉林市金融培训学校之间的永安河河口。仍记得当时渡船就停泊在这里。船靠岸后,仰望河口附近的参天树木,皆若悬于陡岸,阳光浸透树影,婆娑闪烁,如同欢迎来访而晃动的钻石花束,令我不由得激动兴奋……

永安河口附近的栈桥

在渡口消失的岁月中,松花江两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高校校园代替了旧时的田园风貌。一条观光木栈桥由江湾大桥直抵圣母洞附近的江岸,栈桥穿越枝叶繁茂的树林,远比江湾大桥西侧的栈桥幽静,这里已成为许多人散步、健行的好去处。只不过途经永安河口时,不知还有多少人心下记得:到渡口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