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桃源路上的北宁里,曾有一所吉铁四中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所谓“曾经”,通常指的是“过去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事件、行为”。用“曾经”一词描述吉铁四中这所学校,似乎时间积淀得稍显单薄,毕竟2014年之后,这个校园才基本失去了学校的功能。可恰恰是消失不久,一些旧时记忆尚未被时光冲淡,回味起来,才会让与之有过关联之人,心中的郁郁感怀更加丰满。

对吉铁四中,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1987年我在小学毕业时,身边有一半的同学按居住区升入了铁四中,在1990年考入铁一中时,同学中又有一半来自铁四中——铁四中的奇闻轶事始终未绝于耳;陌生,则是因为我初中在铁三中度过,“远”在北宁里的铁四中,生平只进入过数次——对铁四中的房舍校园只觉新奇,并无情思可寄。

我知道吉铁四中和吉铁三中同龄:1973年,由于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导致铁一中、铁二中容纳不下,经吉林铁路局决定,新建铁三中、铁四中两所中学,吉铁四中由杜锡祥担任革委会主任(校长),校址被布局在吉林市城区西侧的北宁里。

在当时,北宁里的吉铁四小保留番号,学校并入铁七小校址,腾出始建于1956年的二层教学楼(是今日尚存的少数五十年代楼房建筑),由新成立的吉铁四中使用。1975年,铁路部门为解决校舍拥挤的情况,出资在校园东侧新建一栋建筑面积3021平方米的三层新教学楼。1978年又陆续增建了锅炉房等附属建筑。自此,校园格局确定,并一直保留到学校消失。

当年铁路子弟学校的小升初大致是划片升学。在铁一中放弃初中部后,铁安里、新建、北宁里等铁路住宅区,基本划为铁四中学区。另外记忆中黄旗屯铁小的铁路子弟,也都升入铁四中就读。

虽同为铁路子弟中学,铁四中和铁三中暴烈酣畅的校园风气不同——至少在我印象中,铁四中打架等情况比铁三中要少很多。在我上初中的八十年代末,铁四中在体育比赛上一直被铁三中压制,但音乐、美术方面的比赛却不惧铁三中。至于课业教学质量,两所铁路中学的差异并不恒定。毕竟在那个并不内卷的时代,无论铁三中还是铁四中,学生成绩的优劣与教学质量虽有关联,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情况和环境影响。

世纪之交,依靠铁路部门的强力支持,拥有18个教学班,80名教职工的吉铁四中,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较初建时有了很大的发展。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电教室、实验室,硬件设备皆属一流;图书室、阅览室窗明几净,藏书丰富。以“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美育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为办学特色的吉铁四中,已获“吉林省普通初中达标校,吉林市一类一级学校,吉林市中小学收费群众满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成绩优秀单位,沈阳局办学条件、工作质量达标学校,分局文明单位”等一系列殊荣。学校教师在省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和教学能手大赛上频频获奖。学生在全国奥林匹克英语、数学大赛和全国“圣陶杯”作文大赛中均有上佳表现。

然而在时代大风向下,许多变化总让人始料不及。新世纪,吉铁四中与所有铁路中小学一起,从铁路部门剥离,移交给吉林市政府,成为地方公办初级中学,校名也改为桃源中学。失去铁路部门的强力支持,加之与市五中距离过近,存在学区交集,新学校缺乏竞争优势,生源越来越少。为优化教育资源,经教育部门研究决定,桃源中学停止招生,所涉学区与五中学区合并,这所铁路学校遂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虽然消失的时间并不久远,可如今的吉林市市民,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吉林市桃源路上的北宁里,曾有一所叫做吉铁四中的学校了……

了解更多吉林铁路子弟中学的往事,请点击下方链接:

子弟学校的繁荣与落幕:盘点吉林市铁路系统曾经的那些中小学

吉林往事:四川街“三角线”是如何成由地标变为地名的

吉铁一中的历史记忆

许多吉林市市民只知道铁一中、铁三中、铁四中,铁二中又在哪里?

八十年代的铁四中旧影

学生在化学实验室上课,取自《蓬勃发展的吉林铁路教育事业》


学校篮球比赛,取自《蓬勃发展的吉林铁路教育事业

文艺汇演,取自《蓬勃发展的吉林铁路教育事业

升旗仪式,取自《蓬勃发展的吉林铁路教育事业

教职工合影,取自《蓬勃发展的吉林铁路教育事业

桃源中学中建于1956年的老教学楼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