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中往事:吉林市南马路灯光球场一一难忘的回忆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在北京第24届冬奥会胜利的闭幕上,我们吉林市人17岁小将苏翊鸣,夺得一金一银的成绩令吉林市市民倍感骄傲和自豪。其实吉林市在冬季冰雪项目上,一直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下面我就讲一个57年前吉林市南马路灯光球场的故事。

南马路球场是1954年安装灯光照明的,逐步改建为可容纳4000多观众的灯光球场。“夏天打篮球,冬天打冰球”,夏天职工篮球联赛冠军队是吉林市电业局队,冬天职工冰球联赛冠军队是吉林铁路局队。

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965年12月份,吉林市举办的“吉林市高中、中专学生冰球联赛”。当时有10支冰球队参加比赛分别是:吉林市医专队,电装学校队、化校队、化工技校队、吉林一中队、吉林二中队、吉林九中队、吉林十二中队、造纸厂中学队、铁路中学队。比赛是白天下午13:00~15:00,晚上18:00~20:00。

那时我在一中高二年级读书,对于体育运动是情有独钟,有幸全程观看了比赛盛况。

冰球比赛是一项充满了力量、技巧、速度与激情的运动!比赛激动人心,精彩纷呈。我们吉林一中出场的队员是:1号守门员孙铁正,人称“铁门”;2号守门员王潜,人称“福门”。这二位门神都是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主。

中锋王永龙,外号一条龙,球艺高超,无论是传球,接球,控球,抢断,打门都是身手不凡的得分高手。

左边锋高正德别看他个子小,但是冰上滑行技术好,速度快,头脑灵活善于搞偷袭破门,在与十二中决赛时,刚开场不久就打进二球,来个下马威。右边锋王成义脚下滑行技术好,杆上功夫强,有股子虎劲,经常给对方门前造成混乱,从对方门后迂回,发力回扣球门是他拿手好戏。

左后卫张大为是冰球场上的一员虎将,长的是人高马大,人送外号“一堵墙”。对方球员打反击时,很难绕过他,大为善于用臀和肩进行合理冲撞,有时瞅准机会过中场助攻,远程大力射门也挺吓人的!

右后卫刘建秋有块头,有体力,球刀滑行技术娴熟,回防速度快,杆上功夫过硬,且头脑十分灵活,判断能力强,对方前锋很难过他,他与守门员孙铁正是同班同学,配合起来更加默契。建秋虽是后卫,有时也瞅准机会越过中场大力扣杀,好在倒滑技术好,回防速度快。

还有替补队员杨洪淳等人,个个都身手不凡。这些队员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团结一致,亲如兄弟,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很少犯规,绝不打架。文明球队深受观众的好评!

58年前,那时吉林市的天气特别冷,零下20度是家常便饭,特别是看晚场比赛,温度更低,冻得我手脚麻木鼻涕直流,来回直跺脚……其实像我这样的忠实粉丝们,有好多好多,球场周围的木板墙外,大部分都是吉林一中同学们在观战,在呐喊,在助威!因为那时吉林一中与南马路灯光球场只是一墙之隔。

那次吉林市高中中专学生冰球联赛举行的是圆满成功!比赛结果:吉林一中冰球队以全胜不败的战绩获得冠军!

吉林市学生联赛结束后,当年的十二月末,在南马路灯光球场,又举行了吉林市职工冰球联赛,职工联赛结束的第二天,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雷鸟冰球队来吉林市访问,在南马路灯光球场与吉林省冰球队,进行了一场冰球友谊表演赛,当时灯光场座无虚席,现场无线电直播,盛况空前。吉林市南马路灯光球场成为几代吉林人难忘的回忆,时光荏苒,已经过去57年了,我仍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1965年卫星照片中的吉林市南马路体育场

五十年代吉林省的一场冰球比赛

六十年代吉林一中平面图

六十年代吉林一中正门

六十年代吉林一中操场和教学楼

本文为陈光亚先生授权发布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