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销葱岭雪:吉林北山关帝庙石碑记载着吉林将士平叛新疆(上)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一、北山关帝庙内的石碑

吉林市北山公园东峰之上,依山背崖建有一座关帝庙。历经三百多年的时光侵蚀,几经兴衰,这座寺庙至今仍光彩照人。清代,在八旗将士中,关羽被称为关玛法(老爷)或关帝,凭忠勇义气,是广景仰的“军神”。当时满族聚居的城市、村屯,都建有关帝庙。但凡出征、凯旋,将士们常会到庙中祭祀,或祈福,或酬答,极尽所能奉献出最大的虔诚。地处清代管理松花江流域广袤领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吉林北山上的关帝庙也自然香火鼎盛。

北山关帝庙中的部分石碑

在吉林北山关帝庙之中,可见许多精雕细刻的石碑。其中有一通清代石碑,为清道光年间赴新疆平叛的吉林驻防八旗将士得胜凯旋,感恩关帝护佑所立:

道光六年喀什噶尔回张格尔滋事,皇上命师声讨。副都统倭楞泰率吉林劲旅用命军前,我师战无不克、陷无不摧,旋即恢复回城。逆格就擒,槛送京师,回疆勘定。八年凯旋,功甚速也。当我师破城之时,屡蒙关圣大帝显赫神威,壮扬军势。回众倒戈相轧,我师所向无前。论功行赏,一视同仁,是皆仰赖神功之庇佑耳。副都统倭楞泰率诸将士,沥诚答庥,并刊出师官弁衔名,以志不忘云尔。吉林满洲镶黄旗协领寿昌,鸟枪营镶黄旗佐领依隆阿,满洲镶红旗协领都凌阿。道光九年己丑仲夏月敬立。

石碑上的碑文不长,记述也很简单,似乎这次平叛只是一次规模不大的出征。然而真实的历史远没有碑文那般简单、轻松。查阅史料,参与平定张格尔叛乱的吉林八旗将士,先后共有三拨,除后期随钦差大臣那彦成入疆善后的军队外,早在倭楞泰出征之前,就有许多吉林籍八旗将士远赴葱岭雪山下的喀什噶尔城,并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与叛军苦战,直至壮烈殉国。

而今回顾二百年前那些半农的八旗将士,放下农具,披甲执械,拜别父老,离开妻儿,为了保卫国家,应调远赴西域葱岭雪山平叛剿匪,耳边便不免回荡起《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诗赞——这些诗句何尝不是赞许那些恺然远征的吉林将士啊:

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

电影中的帕米尔高原即古代的葱岭

二、张格尔之乱

自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叛乱被平定后,新疆一度迎来了持续多年的社会安宁。然而在清嘉庆年间,清宗室斌静担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地位仅次于伊犁将军)后,横征暴敛、荒淫贪酷,引发了南疆各族人民的强烈不满。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闻讯,趁机潜回新疆,煽动叛乱。但不久,叛乱便被清领队大臣色普徵额率兵剿灭,张格尔慌忙逃入邻国浩罕汗国。在浩罕,张格尔投身英国殖民势力怀抱:使用英国提供的新式枪炮装备,招募训练军队,并从道光五年(1825年)开始,以小股武装试探性袭扰清朝边境地区。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对清廷极其不利的事件。在追击张格尔小股叛军时,帮办大臣巴彦巴图在布鲁特(柯尔克孜部落)牧地杀良冒功,被闻讯而来的布鲁特部武装全歼。一个不该发生的昏招,引发大批骁勇善战的布鲁特部武装加入张格尔叛军行列,并在民众中引发了更恶劣的影响。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张格尔与其英国教官进入中国境内,利用其特殊的血统身份,煽动当地群众叛乱反清。

此时,斌静已被清廷革职,京师蒙古旗人庆祥被清廷任命为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随庆祥赴任的还有一直追随他转战关内各地的帮办大臣舒尔哈善、领队大臣乌凌阿。此二将都是吉林满洲镶白旗人。虽然庆祥奋力平叛,可惜新疆地域辽阔,民情复杂,加之缺少外援,虽战术上屡有胜绩,可惜战略上的短板和后勤保障不足,使得庆祥最终只能带领一千将士退守喀什噶尔孤城。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合力撕咬下,激战两个多月后,喀什噶尔城被叛军攻破。庆祥自杀殉国,乌凌阿、舒尔哈善亦先后阵亡殉国。

在《永吉县志-人物志-忠义孝友》中,载有舒尔哈善、乌凌阿的传记:

舒尔哈善,姓葛哲勒氏,满洲镶白旗人。以骁骑校从征川陕教匪有功,予巴图鲁勇号。累擢布特哈乌拉协领。克滑县加副都统衔……道光……六年,回首张格尔叛,调喀什噶尔帮办大臣……鏖贼,身先士卒,受枪伤仍麾兵前进……城陷被戕……

乌凌阿,姓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由前锋从征教匪,累擢头等侍卫。道光三年,授伊犁领队大臣,正红旗蒙古副都统。六年,叛回张格尔拜其先和卓墓,偕帮办大臣舒尔哈善往袭之……张格尔……攻喀什噶尔城,参赞大臣庆祥檄令回援,遇贼于浑河,力战至晡(7时,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殁于阵……谥壮武……

图片取于互联网

三、入疆平叛的吉林八旗子弟

鉴于张格尔叛乱规模逐步扩大,一向以抠门闻名的道光帝终于坐不住了。他舍出大笔钱粮,命伊犁将军长龄为统帅,征调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地清军,集结于阿克苏,准备对叛军开展全面进攻。吉林北山石碑镌刻的,正是这次调兵平叛。

历史记载与吉林北山石碑碑文描述的情况相近,由于此次集结的为各地精兵良将,技战术水平过硬,平叛过程是比较顺利的。在道光六年秋季清军集结后,便在柯尔坪痛殴了不识好歹,主动阻击清军的张格尔叛匪,沉重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令新疆的清军士气为之一振。可惜因大雪封山,清军未能乘胜追击,让叛匪多了几日残喘之机。

道光七年(1827年)冰消雪融之际,清军主力由阿克苏开拔,直扑南疆叛匪。先后在大河拐、浑阿巴特(地方史料记作“洋阿尔巴特”)、沙布都尔,连战连捷,仅仅二十天,就进抵喀什噶尔外围的浑河北岸。在一年前乌凌阿阵亡的浑河岸边,清军凭快速机动,乘夜色渡河,凭声东击西战术突袭敌阵,以少胜多,击溃了五倍于己的十万叛军,一雪前耻。

在取得外围大捷后,清军顺势收复了喀什噶尔城。不久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也相继被收复。南疆形势逐渐趋于稳定。不过对主帅长龄来说,清军取得的胜利却一点也让他高兴不起来。原因在于收复喀什噶尔时,张格尔已趁乱出逃,一直不知所踪。抓不到张格尔,南疆叛乱的鬼火随时可能死灰复燃。也正因此,对长龄呈报的奏折中罗列的战功,道光帝却痛责“一派空言”。

其实张格尔出逃后,觉得在清朝境内已经不再安全,于是辗转逃到境外。经过大半年的搜捕,清军获悉张格尔行踪后,派人到境外散布消息,说清军已撤退。张格尔闻讯,带五百人潜回南疆,最终被清军歼灭。张格尔本人被清军副将胡超、都司段永福等擒拿(也有资料说张格尔逃到布鲁特部,被部落头人绑缚献给清军)。道光八年,张格尔被押赴北京,在举行献俘仪式后凌迟处死。而后,经过那彦成入疆善后(随行悍将讬云保额哲特氏,吉林满洲正黄旗人,《吉林通志》、《永吉县志》均有传),历时数年的张格尔叛乱最终被平定。

图片取于互联网

平定张格尔叛乱,令道光帝兴奋异常。他仿效乾隆皇帝绘制功臣画像,收于紫光阁内。由于平叛队伍来自清廷众多基层单位,“评先进”牵扯着各地、各团体的利益和荣誉,因此论功行赏过程激烈火爆,堪称一波百折——从人数到人选,从道光帝到有司衙署,一再权衡,一再平复,最终选出44名代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