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俗话探源:“抓不着,气老摇,气你一身大白毛”背后的含义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抓不着,气老摇,气你一身大白毛——这是许多吉林市民非常熟悉的旧时童谣。尽管时光荏苒,这种“打嘴仗”性质的挑衅、戏谑之词已经被现代口语边缘化,但是生活中还是常被人在不经意间提到。

图片取自互联网

“抓不着”,也有“打不着”的说法,无论抓、打这句童谣都是嘲讽对手伎俩未能得逞,并为了放大对手生闷气的焦躁,最终设定一个让对手崩溃的结果。

这句童谣在民间传播广泛,许多人在童年时都曾说过,或者遭受过这句童谣的霸凌。童谣的整体意思大家都懂,使用也驾轻就熟,不过“老摇”指代何物,为啥要长“白毛”,细究之时,许多人则不明就里。怎奈这类童谣实在粗陋,难登大雅,很少有人探寻其本意。几经询问无果后,自己便循着一些蛛丝马迹尝试解读。

从行文上看,“老摇”生气的原因是抓、打未遂。因此,我对“老摇”最初的理解是:人们没做成某事后,心焦气躁之际,左摇右摆的样子。即“气得某人直摇晃”——老摇是一种具象的形容。然而这种解释略显牵强:不是所有人在无计可施而产生焦躁时,都来回摇晃。万一对手心理素质过硬,他不摇晃而是微微一笑呢?另外如此解释后,其侧重的“抓不着”与“老摇”之间因果生硬,且“气”和“摇”两个动作都与一个“抓”字呼应,行文也欠流畅。

后来偶然发现“老摇”一词在四川方言中指代土匪头子,即“浑水袍哥的”的舵把子——掌舵人。借这个释意,“抓(打)不着,气老摇”就非常好理解了:在旧社会,抓人、打人是土匪欺凌百姓的家常饭,如果绑票未遂且没人可以欺负,土匪头子必然生气。只是这种四川方言如何在北方口语中流行,倒成了一个新谜题。主观猜测“老摇”的说法或是顺江而下,经过运河传到北方,形成童谣后再借闯关东者带到塞外江城吉林市。

接下来就是“老摇”生气后,为何要用“长白毛”来升华呢?其实“长白毛”的说法是斗嘴童谣中的常客。例如“跟我学(音xiáo),长白毛,撅着……”一句,也有“白毛”出现。我曾理解这个白毛就是衰老的意思,后来觉得衰老的意境很难接续前半句的酣畅淋漓。反倒是用发霉(口语叫长毛)来解释“长白毛”,兼顾衰老和“倒霉”,以诅咒结尾,才更能表达说者的“用心良苦”。也正因此,“跟我学”那句,在长白毛后,才能因发霉而接续上“……让人挠”的结果。

《地下交通站》剧照

于是“抓不着,气老摇,气你一身大白毛”的意思本来是:以抓、打别人为生、为乐的坏蛋,计划不仅落空,还要浑身上下倒大霉。这句童谣成为顽童之间斗嘴的说辞,既有旧时混乱的社会秩序参照比较,生动形象之余又能很好地宣泄愤恨,达成嘲讽戏弄的目的。

以上为个人想当然的理解,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指正。

了解更多口语方言出处,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浏览本人之前发布过的文章:

吉林往事——四十多年前的“污”儿歌

吉林纪事:养猫在吉林口语中婆娑斑驳的文化投影

吉林俗话探源——东关出秧子和西关出球子

吉林俗话探源——也说旧社会吉林的穷棒子

东北俗话探源:三吹六哨——何来三吹,哪来六哨

吉林俗话探源:令老吉林人敬而远之的“青白脸子”是啥样的人

吉林俗话探源——“闹”从何来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