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年代,吉林市“王百川大院”的庭院中曾有座漂亮的“二门”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吉林市船营区德胜路东的人民广场上,坐落着一处青砖四合院民居建筑,此处为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俗称“王百川”大院。由于几十年的城市改造,曾经极富特色的吉林市近代民居大多数已被拆除殆尽,想在如今的市区内找寻旧时吉林城内四合院民居建筑的踪影,盘算下来,也只有王百川大院一处可去了(另有一处三合院民居,为金将军纪念馆)。

遗憾的是,如今的王百川大院并非院落的原始风貌。由于历史原因,这个院落中一些民居建筑固有的建筑构件,已然消失于历史,其中最遗憾的恐怕要数王百川大院的“二门”。所谓二门是组成传统四合院的重要单体建筑,由于排列在街门(大门)之内,是外院进入里院儿的通道,故而叫做二门。二门的建筑式样丰富,其中最典型的是垂花门。

垂花门修建在分隔里、外院落的花墙之上,有屋宇式和随墙式两种。一般来说,垂花门的建筑体量虽然小,但其台基很高,建筑装饰繁复。之所以二门台基高,是因为在封建社会,这里是内眷出行的界限,正所谓大家闺秀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迎亲送友,内眷行礼到二门就算礼节到了。此外,据说有的二门在举办堂会时,还因略高而被当作演出的舞台,以便内眷不出二门观赏。

作为富甲吉林的大财主,王百川为自己修建住宅自然不会因陋就简。1932年,王百川出资,由源和德作坊马青山包工包料建设,历时两年,为自己修建了这座两进宅院。虽然院落规模不算太大,但建筑设计考究,施工精细。整个院落高出路面约半米,更显示出这栋房屋的修建耗资之巨。也因此,《吉林市志·建筑志》不吝笔墨,用很长篇幅描述了王百川大院的院落、房屋、建筑装饰等诸多细节。

已故文史大家周克让先生介绍过,王百川大院内曾建有一座垂花二门:“雕梁画柱、垂珠倒悬、蝙蝠戏金钱,花墙磨砖对缝”。不过这座二门很早就已拆除,尽管具体拆除时间不详,不过猜想很可能是在“小院变大院运动”中。总之,如今大多数吉林市民对王百川大院的二门,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甚至久而久之,似乎已忘记了这座二门的存在。

在好友贾大为先生提供的图片中,恰好有一幅王百川大院庭院照片,尽管画面斑驳,但二门、花墙依稀可见。有垂花二门和花墙映衬,院落里便自然发散出一种传统民宅才有的典雅韵味。

了解更多吉林市民居往事,请点击下方文章链接,阅读本人之前的作品:

吉林民居探秘——“倒闸”

吉林民居探秘——隔断

吉林市近代民居楼房发展漫谈

小区拆墙的鼻祖——小院变大院运动

《吉林市房地产志》中的王百川大院

空旷的庭院,缺乏曲径通幽的雅致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贾大为(易林学馆)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图片取自张驭寰先生的《吉林民间住宅建筑-图版》、《吉林市房地产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