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八十年代吉林市江沿天主教堂的旧影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吉林市天主教堂始建于1917年。是由法籍天主教神父兰禄业主持,中国神甫刘焕云监工,辽宁盖平县穆工程师及其施工队按照法国工程设计承建的。工期历时9年,到1926年方告竣工。因45米高的塔楼与22米高的拜堂正厅鹤立于江沿,自建成后,江沿天主教堂便成为吉林城极具吸睛效果的人文景观。随着江沿街修缮,以及江桥的兴建,扼守桥头的江沿天主教堂也逐渐成为吉林市标志性景观,深入每位市民和到访游客的心间。

江沿天主教堂为欧式古典主义建筑,除礼拜堂和塔楼外,还建有僧侣院二层楼,整个建筑群高出松江中路2.5米。据记载,教堂修建之初,曾垒石条并任其自然下沉一年才在周围圈砌青砖围墙,可见其地基的扎实。另外,这座教堂的青砖为特制(30*15*8厘米),石料为江南阿什哈达采运而来的优质花岗岩,教堂主体由14根石柱支撑,屋顶为青砖、石拱构成多拱结构,无木梁、木柱,因而建筑本身较同时代的传统建筑更为坚固。

除施工细致,造型精巧外,江沿天主教堂还有很多建筑细节堪称瑰丽。如礼拜大厅东西两侧窗户均为彩色玻璃窗:“上下二十八扇狭长的花玻璃窗,上窗为花卉,下窗为人物,都用铅条镶嵌,质地坚韧,形象生动”(《吉林市建筑志》)。无论是阳光透射还是灯光映衬,那彩色玻璃发散出的绚丽光彩,使教堂平添出幽深肃穆的美感,一眼望去,令人叹为观止。

1962年时,江沿天主教堂的钟楼尖顶曾被雷电击毁,次年修复并安装避雷装置,这在当年也是大事,但潜移默化中也开启了教堂建筑遭受破坏的先河。十年动乱中,江沿天主教堂遭到一定破坏,宗教活动也被迫停滞。直到1979年,政府拨款并于第二年开始进行了维修,天主教堂重新恢复了宗教活动,现已成为天主教吉林教区宗教活动中心。

以下这组照片拍摄于八十年代,在照片中,教堂建筑已被修缮一新。虽然教堂风貌与现在相近,不过临江城广场一侧,景物还是有很大变化。而彩色玻璃窗的特写,恐怕即便是吉林市市民,也值得仔细浏览一番。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