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减职工、下放干部:六十多年前吉林市的那次精兵简政运动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2023年新春伊始,一条“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按5%比例精减”的新闻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热议这条新闻时,许多上了年纪的吉林市市民也回忆起一些尘封往事——在六十多年前的吉林市,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精兵简政”运动。其中被精减的返乡、下乡人员,也派生出一个新名词——“下放”。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大跃进”以及城市“大办”工业,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快速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入城市,农村劳动力出现大规模减少。加之从1959年开始,中国连续遭遇自然灾害,多重因素下,国内粮食产量开始逐年下滑,致使粮食供应出现严重的困难,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为尽快摆脱困境,党和国家做出减少城镇人口的重大决定,并于1961年6月28日,下发《关于精减职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作为东北的重工业城市,进入六十年代后,吉林市的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过热”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城乡人口的失衡,农业人口比例过低,财政供养过重。据统计,当时“全地区人口200多万,市区加上各县城镇人口约100万,平均一个农村人口养活一个城镇人口(主要针对粮食生产)”(《吉林市党史大事本末》)。精减城镇劳动力,缓解粮食供应压力,确实是迫在眉睫的要务。

根据党中央和吉林省委下发的文件精神,1961年8月,吉林市委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处书记巩维明为组长的“精减职工、压缩城镇人口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这项工作的宣传、组织、安置工作。当时,拥有56个常设机构、59个临时机构的市直机关率先进行机构压缩,撤销了42个临时机构,合并了4个单位。

1962年,根据中央《关于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的建议》,吉林市对全地区各级党政群机关的机构编制进行精减,旨在减少城市人口,缩减城市内依靠财政供养和“吃商品粮”人口的比例。

到7月份,市委和市人委(市人委即市政府)的直属56个机关减少到43个。区县一级的党政群直属工作部门也被大规模压缩,裁减比例一般在35%左右。全地区市县公社党政群机关原有编制10341个(含行政编制和企事业编制),也被裁减2085个,裁减比例超过两成。

在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之后,吉林市内工业、基建、交通、学校等单位也进行了调整整顿。以学校为例,截至1962年末,吉林市的高校数量由年初时的7所调整为4所,另外一些中专学校也被裁、并。如吉林市文化局党委就在1962年5月4日,向吉林市市委提交了“撤校吉林市中等艺术学校、吉林市新剧种实验团,合并吉林市艺术馆、吉林市朝鲜族文化馆、吉林市展览馆”的请示,其中对艺校人员安置,提出“演员、教职员基本上安排回原调出单位工作,适合返乡精简的对象,按有关规定处理”。(《吉林市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二辑》)。

当时,精减企业职工主要是针对1958年1月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1957 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职工,确是自愿要求回乡的也可以准许离职回乡。以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为例,原计划精减职工2300人,在实际工作中,撤销合并了20多个处、科、室和5个车间,精减人数达到4700多人,比原计划多减一倍多(《中国共产党吉林市历史第二卷》)。另有大批家属也随之返乡、下乡。我家有一位女性长辈,五十年代末中专毕业分配到辽宁省本溪市,就被动员返回原籍蛟河农村,可见这个精减条件的确认应该不是吉林市的地方政策。

在开展精减工作之初,为保证精减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吉林市拨发了各种安置费用126.9万余元,并在精减工作中向被精减人员发放了布匹、棉花、衣服、鞋等物资以及补助。同时还在农村新建房屋1.5万间,用以安置返乡、下乡人员。另外,市委要求各单位对下放人员要负责到底,接收单位要妥善安置。

从目前的文献记载上看,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之后普遍受到当地党和政府、群众的热情接待,很快安心扎根。由于吉林市刚刚经历过食品供应紧张时期,加之反复地宣传动员工作及较好的安置政策,在精减运动中,主动要求回乡、下乡的人也不在少数。例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叔叔孙玉亭,就是那个年代主动要求返乡人员的一个代表。

在吉林市,党和政府确实未对精减人员“一减了之”。根据总体安排,1962年时,吉林市市委还开展了三次对返、下乡人员的访问工作。送去关怀之余,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1963年10月,吉林市共精减职工131915人,超额完成三年精减126755人的计划;全地区减少城镇人口30.6万人,超额完成吉林省下达三年减少29.9万人的计划;农村非农业人口共压缩3.98万人。

事实证明,三年的精减职工、下放干部运动,对调整国民经济、节省国家开支、克服暂时困难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另外大批返乡、下乡人员也改变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当然,大批被精减人员体谅国家困难,顾全大局,以放弃城市生活为代价,为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所做出的巨大付出也不应被历史忽视。

本文参考书目:

《吉林市党史大事本末》、《中国共产党吉林市历史第二卷》、《吉林市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二辑》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