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不担心机器变成人,但我担心人变成机器”

 文刀米 2023-04-04 发布于江苏

星标我 星标我 星标我

“技术带来新的体验,我们要用它,但是怎么用需要很谨慎,我一点都不担心机器会变成人,但是我担心人变成机器”,说这话的是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魏农。

秀开始前,我们在上海K11一楼聊了半个多小时,原本以为这样的采访多少有些场面话,或者说“官方”,但他既带有学术深度又真诚直面行业需求还自省教育现状的思考,颇有些大侠的风范,金句频出的能力完全不输坐在一旁的设计师苗苒。

苗苒(左)、魏农(右)

如同拿着剧情片里设计师角色的苗苒(以前写过他的专访《退学、国外任教授、给国际大牌当设计顾问|他的人生剧本好敢》),现在又给剧情加码了:当年他在华东师范大学读到大二,想出国看看,便退了学,而支持他这么干的除了有学院的艺术总监倪志琪,还有院长魏农。

早前苗苒在米兰男装周上的发布

后来,他成为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最年轻的教授,担任过国际品牌Missoni 的设计顾问,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miaoran。这一次,他回母校指导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实验性的课程。

从左至右:欧阳金铭、苗苒老师、彭心玥、孙铭

早前,他跟我说,你一定要来看看这场秀,算是这个课程的结业秀,包含虚拟与真实的结合。大家都在说元宇宙、说数字技术,教育体系也试图让学生接轨这样的时代骤变,探讨技术升级在艺术设计领域有可能怎么发生。

本元宇宙惯例吐槽者,确实想知道,现在的学生在玩什么,怎么玩。

“次元镜像”

秀前的采访,无论是魏院长还是苗苒,都透露出一种认知:元宇宙是一种技术手段,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教学强调艺术感和审美。

设计师:闫瑞璇

这场名为“次元镜像”的时装秀发布了42件作品,由21名学生设计,他们从去年还在封控的9月开始这个实验课程,学生自由选择,没有年级限制,所以其中既有大二、大三也有研一研二的学生,同时,专业也放开限制,差不多一半并非服装设计专业,这样操作主要是为了保证参与该课程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爱好。

设计师:陈颖哲

21位学生尝试以独立设计师和品牌主的身份去完成从品牌与设计概念的主题搜索、草图、款式图、工艺制图到打版、样衣制作及3D数字化时装制作的全链创作过程,甚至要设计自己的品牌logo,合力打造了一个虚拟的元宇宙买手店“CUBE 21”。

设计师:孙铭

走秀时,真人模特与出现在大屏上的虚拟模特相对而行,视听氛围跟成熟的品牌发布基本没有区别。

设计师:彭心玥

从设计上来说,有的创作天马行空,强调创意,也有很多设计较为实用,走的商业导向。可能很多学生并非来自服装专业,反而拓宽了思路,有些作品不那么像衣服。在加入元宇宙这个概念后,让人好奇的反而不是这些衣服在虚拟世界中是什么样,而是设计师如何将创意做成实物。

设计师:皮明珠

设计师:明静
秀的尾声,学生们上台谢幕,然后各自带着自己的模特走到屏幕后面,观众可以真切看到屏幕后的设计师和模特,虚拟与真实在这一刻发生一种奇妙的融合。

这并不是一次毕业发布,而是基于一次实验性课程的秀,我问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学校给这个课支付的成本可太高了。

魏院长说:“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事情办了。其实我们这代人不喜欢数字时代,但不能逃避,学生将来要直接面对这样的时代,要让他们对未来有所探寻,希望他们在探寻的过程中遇见自己的未来。这是学校的责任。现在的效果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能给出的最好水准”。

设计师:郭孜怡

砸锅卖铁”带来很高的课程配置:设计师苗苒作为指导老师和这场秀的艺术总监,叶晓舟参与课程中品牌创立的梳理,这两位都是聘请的校外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师,另外,学校技术服务中心的夏国富老师和安博老师进行数字技术指导。秀的发布安排在K11的The Garage剧场,这其实是车库的一部分,场地非常酷,曾经也有其他设计师在这里办秀。

设计师:吴欣柔

秀场外的露天花园则是秀前圆桌会议的举办场地,魏院长、苗苒、手机天猫3D行业总监索亚男(肆叶)与我一同探讨了新时代技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苗苒、魏农、索亚男(肆叶)、文刀米(从左至右)

看秀嘉宾不仅有国内外设计院校的老师,还有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对外首席代表,时尚行业各环节的从业者,包括买手、媒体等,俨然成熟品牌做发布时的配置。

这场秀还拉来了天猫作为元宇宙合伙人,以手机天猫作为展出平台,在5月份上线数字孪生版的元宇宙时装秀,并同时为学生设计的3D服装提供线上交易平台。

设计师:皮明珠

采访了几位学生,大家除了感谢,也提到几个课程的感受,比如彭心玥觉得整个课程系统性很强,逻辑也很缜密,让她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即将要做什么;闫瑞璇提到课程容量很大,在设计和制作过程学到不少新技能,看到成果能增强成就感;孙铭则认为能真正了解怎样做一名设计师。我想,反过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如何调动积极性。

设计师:常琬栀

篇幅有限,不可能完整呈现所有作品,这里附上参与该项课程的学生名单:陈颖哲欧阳金铭、彭心玥、孙铭、邵宇煊、温碧霞、皮明珠、李宜霖、赵智玉、吴欣柔、郭文慧、刘雨蘅、常琬栀、李蔓馨、诸梦芸、熊烨、郭孜怡、闫瑞璇、王娇娇、明静、南希美惠子。


“我一点都不担心机器会变成人,
但是我担心人变成机器”

元宇宙对时尚行业的影响,以及相关教育该如何迎接这样的时代变化,没有谁能打包票说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教育端也在努力探索。

秀前,魏院长的话非常引发思考,特此将这部分“摘抄”刊出:

设计师:赵智玉

设计师:邵宇煊

有人就会有虚拟世界,现在用技术手段来呈现元宇宙,它不是今天才有,游戏也不是今天才有,大部分人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虚拟世界中,这个东西不是新鲜玩意,新鲜的是两件事情:一个是技术地介入,另一个是提出了元宇宙这个名字。

设计师:郭文慧

西方喜欢做成游戏,通过技术手段来满足你在现实世界满足不了的部分,它也是市场,但消费的是你的精神世界。国内对元宇宙地介入,更现实的一点可能是将虚拟元宇宙与真实世界进行关联,这样就使得国内元宇宙对市场的敏感性要超过西方。根据我们的判定,潜在的市场存在,如果能够把虚拟世界的架构与市场营销的方法、商业模式的创新进行对接,是存在市场转变、转型的可能,存在虚拟与真实的结合。

设计师:熊烨

我们办学坚持到现在,宗旨就一个:成就学生。你能不能帮助到学生,让他有所成就,这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在国际上的排位很好,但是这个意味着什么呢?跟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没有成就学生重要。

设计师:诸梦芸

当时包豪斯面临的形势跟我们今天一样,也是手工艺的生产、设计转变到工业化之后的批量生产,包豪斯讨厌批量生产,认为批量化的东西没有灵性,就让艺术家和工艺师结合在一起,让批量生产保持一定水准,原来是反对批量生产的,但是在反对的过程中恰恰为批量生产制定了标准,那它的意义就是在这里。

设计师:李蔓馨

我们今天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个根本性的时代转变,变成了数字经济时代,在这里我们依旧是将艺术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教育走到这个节骨眼上,你必须回答问题。我在学院一直强调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审美性,因为我觉得设计师如果没有审美,没有对品质的把握,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对社会有危害。

设计师:温碧霞

现在,怎么把新技术用进来,这个度非常难把握。因为当我们把信息技术,包括ChatGPT、包括元宇宙,会产生一个问题,学生的审美会变成电脑的审美,是机器审美,自己的灵性被磨灭了,如果学校不注意,学生就拿电脑上拼出来的东西交作业,这个教育的根本又丢掉了。我们一方面要正视新时代的到来,技术带来新的体验,我们要用它,但是怎么用,要非常谨慎,我一点都不担心机器会变成人,但是我担心人变成机器。

设计师:刘雨蘅

我们学院现在还保持一个课程——暗房,它跟数码不一样,是训练人脑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坚持手绘训练,而不是机器出图,因为设计有个底层逻辑,也有个顶层逻辑,底层逻辑是生活和市场,顶层逻辑是审美、哲学、文化、品位。

设计师:王娇娇

艺术和设计中有些东西一万年都不会变,比如审美、比如品质,但是有些东西每天都在变,是我们生活灵感的来源,还有技术的发展每天都在变,去年还在元宇宙,今年已经ChatGPT,走得非常快,但不管它怎么快,依然要审美,设计是人做出来的,是一个灵魂产物,是生命产物。我们滥用技术就会造成以电脑输出的标准来决定人的标准,这就搞反了。

我们不一定成功,但是我们去努力。

设计师:闫瑞璇

-----------------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元宇宙或者说数字时尚的看法是很矛盾的,也不积极。我不渴望看到虚拟的衣服穿在虚拟的我身上,我只渴望漂亮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以看到实物,摸到,甚至闻到,而数字技术在其中是辅助我更好的做选择,而不是取代我去体验创造力。
这次看秀,参加活动,以及采访和讨论,又激发了我一些新的思考,正如魏院长和苗老师说的,我们需要直面新时代,即便现在没有准确答案。

PS:关于数字技术对时尚产业影响的预测,我之后会单独开一篇

感谢孙凡丁老师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星标我 星标我 星标我

近期推送

在上海时装周“烧钱”的年轻设计师,抓住市场了吗?

爱马仕+优衣库+马丁·马吉拉≈Lemaire

没等来报复性消费的时尚业,怎么办?
假如Tom Ford回归Gucci
从国际流行到中国创造,下一个卖点在哪里?
白天忙带娃,晚上忙着“拯救”中国时尚业
事实就是,这位日本设计师对中式元素的运用至今影响“国潮”
将中国神怪画到全世界 | 她是“天授”画家吧
复苏?买手也难,品牌也难
用时尚史和中国智慧推演:下一个中国巨头是谁?
当精神病院里的女人开始做衣服
眼下服装业怎么赚钱?改行
爱豆要做潮牌喊我当顾问,但他公司只想割韭菜
张艺谋的中国美怎么又行了?
关于Balenciaga的严肃评论:对抗与隐匿的因果
Balenciaga的审丑与审美根据我在中国丝绸博物馆讲座内容修改的稿件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联系后台

在公号回复商务合作查看相关明细

全网多平台同步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