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路上》:离经叛道的放纵背后,是渴望认同和回归真实的自我

 枫小凌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枫小凌一起玩耍


2020年 枫小凌原创的第 8 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二十天前约的书评,书看了半个月,文章也构思了好几天,终于在ddl之前完成,耗尽了我的脑细胞……

自律的生活有点自苦。

可是,痛并快乐着吧。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一度很流行,仿佛没有什么烦恼不是一场旅行可以解决的。

想象一下,三五好友,开着一辆吉普车,车上放着最流行的爵士音乐,驰骋在广阔无人的高速公路上,是不是有一种天下尽在我手的酣畅淋漓之感。

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小说《在路上》就描绘了这样的公路旅行。


小说的主角萨尔、迪安等几个年轻人沿途搭车或开车,从繁华的纽约到纸醉金迷的洛杉矶,从冰冷严肃的北方到温暖淳朴的南方,最终到达颇具异国情调的墨西哥。

在数次穿越美国大陆的旅程之中,他们狂欢纵饮,高谈阔论,有旧人离开,有新人加入,但这群年轻人始终热情地奔跑在路上。

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彷徨,他们叛逆,他们解放自我,最终都是为了寻求认同,满足自己真正的内心需求。




1


童年吃过很多苦,成年以后才想抓住许多“甜”

迪安从出生起就一直在路上。他的父亲是一个不着调的流浪汉,长期酗酒,一贫如洗,只能带着幼小的儿子四处为家。

迪安11岁时,与父亲在铁路旁的流浪汉营地走散,父亲因为醉酒,居然躺在货车箱里被货车带走了。迪安追不上货车,好几个月没见到父亲。

这些流浪的童年经历,迪安都是用自嘲的语气说出来的。可每到一个地方,他又会怅然若失地寻找父亲的身影。可见,父母的缺失,在他心里还是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表面上,迪安放荡不羁,周旋于已婚和未婚妻子之间,毫无责任感,有了孩子也没有办法安定下来。他总是想上路,总是想要更多的刺激。

实际上,这些成年之后亲密关系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

迪安的童年生活太动荡了,导致他的内心有许多不安和空洞,因此需要不断抓住新鲜的东西去填补那个空洞。每个妻子似乎都可以满足他一部分的需要,可又无法满足他所有的需要,所以他仍然要源源不断地向外求索。

小说中还有一个叫雷米的男人。在他还是一个男孩的时候,继父便把他扔在学校一走了之,从未关心过他的生活。他在学校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没有朋友,内心同样有巨大的缺口。

等到长大了,雷米就总觉得世界是欠他的,所有人都想算计他,而他有权利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他毫无罪恶感地小偷小摸,带着萨尔去冷饮店大快朵颐,不过是为了弥补童年的遗憾罢了。

成年男人哪里需要这样吃甜食呢?大约是心里苦,才需要很多很多的糖。

他们拿走店里的冷饮和零食,好像把小时候想吃却吃不到的东西都带走,就可以把快乐的童年找回来。

“垮掉的一代”之所以垮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能从原生家庭汲取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他们厌恶道德枷锁,选择反叛和享乐来找寻迷失的精神家园。




2



今朝有酒今朝醉,本质是害怕孤独
 

萨尔曾经这样描绘过他们旅程中的狂欢派对:“你先在这个高度喝醉了酒,接着你感到疲倦,灵魂在发烧。”

显然,这群年轻人非常迷恋这种自甘堕落的感觉。他们偷车、酗酒、吸毒、纵欲、浪迹天涯,这一切都让他们感觉放松和自由。

著名德裔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人最深切的需求就是克服孤独。而克服孤独的第一种方式,就是迷狂状态。

毫无疑问,酒精和药物可以让这群年轻人精神恍惚飘然。而如果群体联合体验,快感加倍,他们与世界的分离感瞬间消失,他们可以获得巨大的精神慰藉。

可惜的是,这样的迷狂状态一旦过去,他们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失落和孤独,转而更频繁强烈地求助于这种群体的迷狂状态。

所以,即便萨尔知道自己和他们整日厮混在一起,不过是浪费时间,他也仍然控制不住自己。每次上路,他都感觉自己把所有的迷茫和无聊都抛诸脑后,只有痛痛快快的冒险。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珍妮也是这样。

小时候,被父亲侵犯的珍妮恐惧而孤独。她想变成一只小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长大以后,她果然跟着一群不务正业的青年全美国流浪,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她吸毒、滥交,就这样越陷越深,令人痛惜。

珍妮和书中这群年轻人选择这样的生活,和上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社会背景也是分不开的。当时,二战的阴影还未消散,美国与苏联冷战的恐怖气氛又接踵而至。

在那个压抑又沉闷的麦卡锡时代,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屈从于政府和世俗所推崇的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的传统路径。但他们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只好用这种消极又极端的方式做着自己的抵抗。

“垮掉的一代”之所以今宵有酒今宵醉,不过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巨大的矛盾中。他们无法从循规蹈矩的社会生活中获得认同,只能在路上不断找同类抱团取暖,好解放天性,摆脱孤独。





3



不断奔波在路上,慢慢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萨尔和迪安不一样。

迪安是个彻彻底底的反叛者,他没有办法安稳下来,他享受路上的一切。只要手里握着方向盘,脚底下有四个轮子在转动,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萨尔心里仍然是向往稳定的。他不止一次和伙伴们说,自己想找个姑娘结婚,过安定的生活,不能总是这么东奔西跑。但他又同时明白自己的缺点,他的兴趣太多,不容易安定下来。


每一次旅行结束,萨尔回归平静生活,心中“上路”的念头又会跃跃欲试。正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心中所向,他才不断地想要开启新的旅程。

就像《阿甘正传》中突然开始奔跑的阿甘一样。

当母亲去世,珍妮也离开,阿甘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大房子,却一下子迷失了,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

他不断地跑,边跑边反思自己的生命,想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就这样不知疲倦地跑了几年,他终于突破了自己人生的瓶颈,找到了自己新的方向。


萨尔也是如此。

最后一次旅程之前,他想象起了未来的子女——他们会不会觉得父亲一直这么平淡顺利?他们大概想不到,父亲年轻时曾过过这样混乱胡闹的生活。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没有安全感,只有空虚的无力感。

后来的后来,萨尔终于在纽约安定了下来。

萨尔停下来了,结束了多年的奔波。他不再摇摆于旧世界和新情感,终于回归了自己真实的精神属性,达成了内心的和解。

他成熟了。

但还有千千万万年轻版的迪安和萨尔在路上。

“垮掉的一代”之所以一直在路上,不过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年轻的他们无法立刻接受世俗和传统给他们规定的道路,企图通过背离秩序和张扬个性来对抗整个世界。


谁在年轻时候没有迷茫过呢?

乖孩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到底什么才是属于我们的路?

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只有一次次的出发和新的尝试,不断打破自己的边界,创造新的体验,我们才有机会更靠近那个理想的自己,我们才会慢慢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唯有先上路,才能找到自己内心渴望的,那个真正的终点。



你可能还会喜欢:

湾区疫情日记(2)

豆瓣8.9分《地球上的星星》:教育的目的不是标准化竞争,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沈从文塑造的如蕤,从单身到陷入爱情,从得到到放弃,一直走在追求真我的道路上

作者:枫小凌,硅谷工程师,90后文艺少女,心理学爱好者。爱生活,有梦想,渴望一生与文字相伴。个人公众号枫小凌(fengxiaoling2016)。

枫小凌

爱生活,有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