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美国的这7年,我如何一次次从挫折之中爬出来

 枫小凌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枫小凌一起玩耍



2021年 枫小凌原创的第 18 篇文章



我至今仍然能回忆起西雅图的那个春天,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土腥气,而我的心中,长满了一丛又一丛的杂草。

那是2016年,我来美国读化学博士的第二年,学业的压力让我焦灼又慌张。

写作,成了我灰暗生活中唯一的光。

那时,国内的新媒体和知识付费都还在刚刚兴起的阶段。

我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写留学感悟,写旅行见闻,写自己身边的故事。

但苦于自身积累不够,我的种种尝试都只能算作小打小闹。

于写作和传媒这一行,我完完全全是个新手。

离上稿大号最近的一次,是奴隶社会的编辑问我:“你现在的写法太干了。你愿不愿意改稿子,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讲怎么走出低谷?”

我担心暴露过多的个人隐私,本能地拒绝了。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的真诚讲述,或许比流于表面的干货,更容易打动人心。


很快,我自由书写的日子结束了。

因为一场病,我的生命轨迹彻底改变了。

25岁那年,我决定退学,永远都不再接触化学试剂。

我转行去了美国最好就业的计算机,开启了一段炼狱时光。

那两年过得可真苦啊,写不完的作业,刷不完的题,上课、面试、实习、考试……我就像一只陀螺,被抽打着不断旋转向前。

有时候,我也会自怨自艾:假如我的自媒体能做得风生水起,我是不是就不用辛苦重学一个新专业了?

偶尔,我也会有灵感,在深夜焦虑得睡不着的时候,我会把那些文字悄悄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里。但第二天醒来,我依然会乖乖地打开编程作业,默默计算着面试时间。

那些灵感片段,我一个字也没有发过。

等我终于抬起头,三年前和我一起写作的小伙伴,许多都成了大V,出了书。而我,找到了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也错过了公众号最好的红利期。


2019年夏天,我工作了。解决了生存压力,我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写作了。

市面上的各种课程让人眼花缭乱,每一条文案看起来都吸引力十足。我着急忙慌地进入新媒体行业,想要快点补上自己落下的写作功课。

当时,今日头条对新作者的扶植力度很大,我很快就获得了奖金1000元的青云计划。

正当我斗志满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我失恋了。

我找各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加入读书会,报名写作课,逼着自己不断输出。

可结果,都是徒劳。

我每天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整宿整宿地失眠,体重掉到83斤,根本没办法兼顾工作和写作。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两个月,读书会邀请我写一张荐书卡。我一拖再拖,实在被催得不好意思了,才硬着头皮坐到电脑前码字。

神奇的是,就是那张短短1000字的《未来简史》荐书卡,让我重新找回了写作的心流。

那种流淌于灵魂深处的愉悦感,让我迷失已久的心,又回归到了实处,安全,熨帖。

文字是有魔力的,文字是我的救赎。

每个写作者都是从文字里获得真正的宁静和成长的力量。


我专注于内心的成长,却也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考验。

美国疫情爆发后,上班仅仅9个月的我,被迫切断了一切社交,在家办公。

受困于小小的卧室,写作成了我唯一的精神寄托。

因为不喜欢追热点,我把焦点放在了书评影评上,同时自学心理学。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会有迷茫痛苦的时候。

有时候,我甚至需要从自己的文字里获得勇气。

每当我逃避自我,我就会翻出那篇《国王的演讲》的影评,鼓励自己勇敢面对真实的内心。

后来,有朋友告诉我,她偷偷收藏了我的好几篇文字,每逢低谷,她就要拿出来读一读。

那一刻,我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文字,是治愈心结的良药。


2020年下半年,我细细品读了5个月的《红楼梦》。

因为过于沉浸,我整日哭哭啼啼,情绪特别汹涌。

我不再是那个逻辑严谨的工程师,我变回了那个多愁善感的文艺少女。

16岁时,她为了当好学生,坚定地选择理科,哭着写下《挚爱的文字》,毅然决然地与自己的梦想告别。

19岁时,她因为错过文理兼收的戏文专业,心痛到无法呼吸。那天,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操场,她却如坠冰窖,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一个理科生,要拿什么来当作家呢?

她曾经以为这一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却未曾料到,在异国他乡,那个关于文字的梦想仍然执着地召唤着她,让她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写作,大概是上苍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当我再次遭遇情感的重创,又是写作救了我。

因为约了一本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我不得不把自己按在书桌前阅读。

这是一本深奥的哲学书,我反反复复咀嚼其中深意,却还是不知所云。

终于拖到交稿的日子,我从天明写到天黑,好不容易才凑够了2000个字。

写完以后,我边哭边笑,仿佛爬了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山顶雾气缭绕,我什么也看不清,但是我知道,我成功了。

这篇文章是我为自己写的——即使前面有那么多艰难险阻,可我们仍然可以手握长枪,坚定地融入这未知的丛林中,承受住命运一次又一次的刁难,勇敢地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丰富人生。

这一切的生命体验,没有人能拿走。

受了伤又如何,就当是我在积累写作素材好了!


在浮躁的网络大环境下,自媒体人想要完全抛弃功利心,很难,我也不例外。

被高额的稿费吸引,我写过头条上的征文、写过图书文案,也尝试了拍视频、做读书博主。这一切,无疑都在消耗着我的精力。

当我再次因为别人涨粉快而焦虑时,我猛然惊醒——我的初心是写作,而不是当网红啊!

被流量裹挟,稍不留意,就会跟随所谓的风口迷失自己。

戒掉了小红书这个焦虑源泉,我的世界清静了。

每日读书写字成了我的日常习惯,我终于回归了平静的内心。

《奇特的一生》当中有这么一句话,一辈子的时间那么长,足够你把喜欢的事情干个够。

我还不到30岁,我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读书写字,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既然这是我一生所愿,我又急什么呢?


心态变了以后,我也变得更踏实了。

我开始练习拆文,慢慢悟出了文章中的结构和逻辑。

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修改文章,即使被拒稿也没关系,自己有进步才是关键。

我把读过的书,努力用自己的话分享出来,锻炼自己复述故事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我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记录在了自己的素材库中,指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从前,总是觉得别人跑得好快,我怎么追都追不上。现在想来,或许他们在起跑之前就比我积累得多得多。而我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花更多时间去补上罢了。

那些曾经的焦虑、彷徨、不甘心、不服气,都是我与自己和解、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可是我乐在其中啊。

如果没有写作,在美国这些孤独的岁月,我要如何艰难地度过呢?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本一本地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

继续读书,继续思考,继续积累,继续写下去。

我对世界的理解会不断加深,我对人生也会有更强的觉知。

慢慢来,才比较快。

等到某天回过头,或许我会惊讶地发现——原来,我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我知道这两年写自己写得少了,主要是因为我的生活并不安稳,有时候我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

好在我现在慢慢找到了平衡

以后的写作方向,我想分为3个部分:

1. 自己内心所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是我最擅长的

2. 为平台写的读书文化类稿件,督促自己不断输入和输出

3. 现实向的故事创作,希望早日完成心中的长篇小说

欢迎朋友们的反馈和监督~~






你或许还会喜欢

国王也有缺憾,我们普通人又怕什么?找回真实自我,才能走向新生

《西西弗神话》:人生没有意义?那就去创造意义呀

我的2018年终总结:从煎熬到新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者:枫小凌,硅谷工程师,90后文艺少女,心理学爱好者。爱生活,有梦想,渴望一生与文字相伴。个人公众号枫小凌(fengxiaoling2016)。

枫小凌

爱生活,有梦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