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四马路···1.溯源“红粉街”

 诡秘藏书馆 2023-04-04 发布于辽宁

“布道街”在上海滩,即便是古稀老人也大多陌生,更遑论一班后生辈。不过,若要说起四马路,知其者则大有人在。其实,它就是现今东起外滩中山东一路,西至西藏中路(人民广场)的福州路。至此,读者诸君定会生出些许疑:这福州路和本书所要探本溯源的“红粉街”又有何瓜葛?细说由来,也许话还长着哩!

上海滩开埠之前,黄浦江西岸沿线原本也没有路。除了萋萋满目的荒草和渔民、纤夫们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泥路之外,几无可行之通道。那时,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的、以农本为主业的升斗小民,无需通衢大道。1842 年8 月29 日清政府迫于英帝国主义的霸权,在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款写进了:“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也就是史称“五口通商”,但一个拖字却让英伦洋夷慢了一年多才真正地进入上海滩。及至 1843 年 11月17 日,清政府不得已才正式宣布上海为华洋通商口岸,而英帝国主义所委派的第一任领事官巴富尔上尉乘坐“密求沙号”轮船也抵达上海,于黄浦江西岸西洋泾浜(现今的延安东路外滩)处抛锚登岸。从此,上海就成了大英帝国的一块新版图。巴富尔从殖民生利的原则出发,挟《中英南京条约》之余威,硬要上海道台宫慕久划定一块专供英国人居留的地皮。在清政府的“垂范”下,宫慕久以上海道台之名,在 1845 年 11 月 29 日,以著名的“一号道契”通过了《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东至黄浦江西岸之地皮,租与英商建房居住。次年9月,双方义订下西面以界路(今河南中路)为界。从此,这块总面和达830亩的地皮,便成了英国殖民主义的租界。鉴于此,英国殖园主义者在外滩一线进行架屋筑巢的范围扩展到了河南中路一带自 1851 年起,随着大马路(南京路)、二马路(九江路)、三马路(口路)的相继建成,四马路(福州路)也修筑成功。

福州路曾名“布道街”的由来,得之于在马六甲、马达维加等地传教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麦杜斯 (MEDHURST WALTERHFNRY,1796-1857)、也就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墨流书馆和英华书院(今虹口区继光中学)创始人的动议。他于 1854年7月的上海租地大会上被推选为工部局首届董事会五人董事一。由于他将基督教伦敦布道会讲经布道的场所放在了今山东路-带的麦家圈,所以新辟出的这条路,便被命名为“布道街”。后来由于此地新闻、出版、印刷等文化事业的兴起,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工部局决定将布道街向西延伸至第二跑马场(今湖北路)。所谓第二跑马场,只是相对于第一跑马场而言的。

第一跑马场是 1850 年麟瑞洋行大班、英国人霍格、吉勃、蓝格伯、魏伯、派金等五人出于锻炼身体的目的,发起组织上海跑马总会,以极低廉的价格购进花园弄(今南京东路)以北界路(今河南中路)间的八十亩土地辟筑而成的。翠年,举行了上海开埠以来第次正规的赛马活动。这里,除了赛马之外,还在跑道圈内花园东南开设了一个抛五柱球的球房,以作健身之用。所以,这块地皮也曾被称作“抛球场”,或“老花园”。1853 年,上海城内发生了“小刀会起义,大批有产业的华人涌入租界避难居住,此地便日见繁荣。跟着地价飞涨。跑马总会见有利可图,在 1854 年以高价售出。从此这一带便广筑住宅、商店,成为上海滩最为繁华之地。与此同时,跑马总会仗着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势力,又以低价强行购进今湖北路北海路、西藏中路(旧名泥城浜)、芝采路范围内的170 亩土地建成新跑马场,旧称第二跑马场。其看台,设在今六合路上海第一百货公司旁边,有“新花园”之称。1860 年,此地又渐趋繁华。跑马总会在1861 年,以5 万两白银售出。至于后来在今人民广场西端重建的第三跑马场(俗称跑马厅),那就是后话了。

第二跑马场迁地之后,由于商业、文化、无烟工业(妓院)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工部局于 1864 年再度延伸筑路至泥城浜(今西藏中路)。至此,这条从外滩起至西藏中路止,全长 1453 米的通衢大路便全部辟筑成功。翌年正式命名为福州路。说起福州路的得名倒也还有一段轶闻。工部局五董事之一的、一个名叫马太提的英国人,当初乘船从海上来中国时,曾在福州登岸游览。遇见当地一美貌女子,便强娶为妾。此公有疾,自从得了此美女后,便“乐不思蜀”,不再想念远在英伦三岛上的发妻。在董事会商议为延伸后的布道街取路名时,他居然以得其妾之出身地为名,提议命名,以示回报之情。董事会一班“赤佬(开埠初,上海县城里的人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一种蔑称)”,在探得了马太提这段风流艳史的底蕴后,在惊艳羡色的唏嘘声里,一致鼓掌通过了马太提的议案,此路遂称作“福州路”。你说,荒谬不荒谬?!

那么,福州路又何来“红粉街”之称?话还得从这“红粉”二字

说起。中国的红粉业,即娼妓,可以上溯到三皇时代。《事物纪原》云“洪涯雏三皇暗人,娼家托始。”,清人李调元在《无极斋琐录》中说“伎,女乐也。洪涯妓,三皇时人,娼家托始,见《万物原始》。”而上海之有娼妓业较北京等地迟。清道光之前,此地作为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水路航运的港口,虽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之称,但县城里还没有一家挂牌营业的妓院。到了 19 世纪20 年代,即道光初年,妓院方才出现。由于县城老西门一带是清兵兵营所在地,所以这一带的妓院较为集中。而老北门内沉香阁东面的朱家庄,也是一处红粉笙歌之地。随着 19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租界的出现,上海的娼妓业中心由老城厢热闹的洋泾浜向北转移至五马路 (广东路)宝善街一带,如公兴里、东公兴里、公顺里等里弄,成为妓院相对集中的地方。这时,作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租界繁荣昌盛荣的另~象征,福州路(四马路)便异军突起。自第二跑马场之后,这里的书局报馆出版业、酒楼茶肆梨园行,比比皆是。这无疑为红粉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时间,福州路的娼妓业成了上海滩的花魁之首。及至 1861 年,庚辛之交,太平军占领南京及江南一带且实行禁娼,南京、扬州、苏州等到地的妓女便随着逃难大军到[海进入租界。“士女自四方至者,云臻雾沛,遂为北里巨观”。由是租界红粉业便迅速得以发展起来。福州路的久安里、清和里、尚里、东西荟芳里、日新里、同庆里、西安坊、普庆里,以及最为著名的会乐里,麋集了旧上海名妓花魁,令沪上一班新老冶客近悦远来著名学者、政论家、报人王韬在《红豆薄幸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当时这一繁华盛景:“十里之间,琼楼绮户相连缀,阿阁三重,飞临四面,粉黛万家,比间而居。昼则绵绣炫衢,异秀扇霄。夜则笙歌鼎沸,华灯星灿。”,真是“女闯之盛,已甲于天下”。然而,好景不长至1864 年(同治三年)6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王气日衰,上海租界内的“富商殷户皆各回乡”。而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采取的“创兴商业,效管仲设女间”的措施,网开一面,允许在上海等地开设效院。“一时士女欢声,商贾集,河房榛莽之区,白舫红帘日益繁盛(徐珂:《清碑类钞》第 11册.娼妓类)。相反,由于大批富商、豪绅以及苏州、南京的妓女纷纷返回秦淮河,上海租界人口大减,娟奴业也由此而萧条。据统计,妓院的数量,已从原有的 1500余家,减至600 多家。

至民国初年,上海由于棉纺织业、航运业等迅速发展,以及南城乡人口的大量涌人,上海城市的规模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至1900年,外地移民人口竟然占了上海人口总数的 82%。其中,大h的妇女除了在纺织业工作外,一般是做女佣、艺人或妓女。1915年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正俗科调查,当时的“长三妓女”(仅限缴花捐者)有 1229 人,“么二”妓女有 505 人,“野鸡”4727 人,“花烟间”妓女孩子 1050人(载于《中华新报》)。而这些妓院,又多集中四马路(福州路)沿线。如:福州路上的 726弄,也就是老上海都知道的“新会乐里”,不过百步的短短的一条石库门弄堂里,就有在册妓院 151家,妓女 587 人。这里的妓院档次较高,基本上以“长三堂子”为主。及至上海解放前夕,小小的一条“新会乐里”所拥有的妓院数量,就占了当时上海妓院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加之青莲阁、神仙世界的“玻璃杯”女郎,以及夜幕里如同幽灵似地游动在街头巷尾的“垃圾马车(低等妓女)”和半开门的“咸肉庄”,这一条街路岂不成了红粉世界?况且,那近在咫尺的汕头路群玉坊的风化区里 502 家妓院、3259 名妓女与其相呼应,难道还不足以营造出一个名副其实的脂粉玉钩的欢喜场?再则,望平街上众多的报馆书局、茶肆酒楼又位泰其间,一家家银行、商所、酒楼菜馆鳞次柿比地在此扎根开业:一时间,又有多少文人学士、商贾店董,跌入青楼勾栏的温柔乡里怡情遣趣,多少个性情中人于此夜夜笙歌欢乐今宵,演释了多少出缠绵啡恻的活剧,硬生生地给原本是肉欲场上的秽闻丑剧犀进了些许雅韵丽音?那时节,一侯华灯初上,东迄升平街,西止会乐里,“书寓”、“长三”“么二”门前彩灯高悬,红粉香脂、浪声蝶语,弄得一班色中饿鬼但求伏惟尚飨以至于“无论魏晋,不知有汉”。兹时,坊间里巷,粉妆玉砌,烟花流;正如当时的一首《竹枝词》所批评的那样:“红绿灯光凡道开霓裳仙子舞瑶台。西人检束华人浪,一样欢场两样才“。此情此景,别其号为“红粉街”,宁不精准?!至此,红粉街头的由来,也便昭然若揭,并非是笔者的硬装椎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