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端书写故乡的深情与眷恋

 金陵雨儿 2023-04-04 发布于江苏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七零后,湖北麻城人,是简书签约作者,擅长写乡土散文。

“每个人都有故乡,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而我,虽说现在一直在外,但也只能飘零如浮萍,总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回到那个山村。”这是《人生处处, 总有相思凋碧树》一书序中开头的一段话。

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来说,人世间,最感觉亲切的是故乡的那一缕乡音,最依恋的是故乡的那一份乡情,最感温暖是家中摇曳的那一盏灯影,最为难忘的是妈妈站在村口遥望的身影……如同王维的诗所写:“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作家黄亚洲对此深有体会,他在麻城故乡长大,对于生活了20来年的故乡充满了深厚感情。虽然,他因为生活离开了故土,去了武汉打工,然后又去了大都市上海;但,他对故乡深情依旧,以浓郁深沉的笔墨,撰写汇集成《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一书,用以纪念漂泊岁月里对故土的思念与怀想。

《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作者黄亚洲,笔名别山举水,七零后,湖北麻城人,是简书签约作者,擅长写乡土散文,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将所有的情感与思念都诉诸与笔端,真挚感人,又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寂静的寒夜,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希望寻觅心灵的丝丝安慰,我翻开《人生处处,总有相思凋碧树》这本书。一页一页,从第一辑《那些故园味与情开始》至《那些故土思与念》到《那些故里盼与梦》结束,整本书有六个辑,共有六十四篇文章。作者用简单的笔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故乡物的思、情的恋、梦的盼都一一刻画的淋漓尽致;如诗的语言散发出独特的韵味,读着读者,仿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浮现于眼帘,让我痴迷而又感动。

《味道》一文中写到“豆腐脑和热干面”,是作者在武汉漂泊的岁月,从寻觅、遇见、选择到喜欢自己合胃口的食物,从此成为贫瘠辛苦岁月里温暖心灵的慰藉。多年以后,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将铭刻记忆深处的食物通过场景与细节描述再现,“豆腐脑里放腌萝卜,用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仿佛时光并未走远,如同昨天、亦如永远的怀念。

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同时也勾引起我对热干面的怀念。那也是多年前,再次踏进学海,面对身上不多的积蓄,却不愿伸手向父母要钱,无奈面对生活的一日三餐,只能精打细算,街角一家的热干面成了我固定的早餐,味道不错,而且还很便宜。此刻回想起来,仍觉得温暖与怀念。

所以,作者通过对“味道”的怀念,是那种铭刻进骨子里的爱与习惯,在走向别处生活后,记忆里仍无法忘却的一种味道,其实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吃,而是怀念那段生命的时光。

 《雨中漫想》一文中写到“看着空中飘落的雨丝,母亲的容颜浮现于眼帘。”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抒写了对母亲的思念,虽然,此刻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母亲那温暖的话语却记忆犹新。在匆忙流逝的光阴里,在纷飞的细雨中,一直铭记母亲的教诲,且心存感恩。

《母亲》一文中写到:“成人的我依然在母亲的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意间一档情感节目,受访者诉说了与母亲相濡以沫的故事。”作者听完故事,再看看身边忙碌的母亲,突然间醒悟,无法再去漠视母亲的辛苦付出,而是应该去帮助母亲承担与分享,更需要有时间来陪伴母亲。

与其说这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不如说这是写给所有读者的,让我们想到为自己辛苦付出的母亲,给予我们反思的同时,来承担起那份为人子女的孝心。

《马不停蹄的思念》一文中写到:“姑娘,在远方,也在我心上,在看不见的角落,在忘不掉的旧时光,在我睡着的梦里漫步,在我醒着的岁月撒欢。”整篇文字语言柔美,如诗、如歌,抒写着思念的绵长,歌唱着离别的惆怅。缘啊!可以无声无息的来,却无法悄悄地去,带走了我青春的欲望,却带不走我与你共同拥有的时光,可以在游走的岁月里淡忘,却又在流逝的光阴里偶然想起。

《桑树》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述着桑树的四季,犹如青春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那些由桑树而引发的故事和记忆永远滋养着生命,丰盈了时光、丰富流逝的昨天以及无法回去的从前。

《女儿》一文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深情的文字,抒写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是满满的爱、无奈与愧疚。为了生活,不得不异乡漂泊;为了更好的未来,不得不离开妻女与温暖的家园,孤单上路,去打拼、去奋斗。简单的文字承载着女儿那深情的期盼、父亲的无奈。读来让人感动,同时也有几分辛酸,哪个女儿不想时刻拥有父亲的宠爱?哪个女儿不渴望时间拥有父亲的拥抱、撒娇和陪伴?

合上书,一句句唯美的文字依旧回放于眼帘,一幅幅纯美的画卷依旧浮现于脑海,所有的文字与画卷倾诉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我想最终,作者会实现他的愿望,停下了脚步,回到了家乡,圆了孩子渴望父亲在身边陪伴的梦,圆了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期盼,也圆了作者自己不再漂泊的心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