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工作中的一面镜子”,这是毛泽东对恩师符定一一生的评价

 泊木沐 2023-04-04 发布于辽宁

1912年,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入学考试,文章《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 脱颖而出,荣获第一,通篇文字气魄雄厚、纵横捭阖,气势恢宏,不像少年所作。

时任校长的符定一翻看卷首,决定与这位考生见上一面。

当他看到身着粗布衣裳的毛泽东时,心里为之一振,禁不住发问:“他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吗?”

符定一心怀伯乐之心,拿出笔墨纸砚,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让毛泽东再写一篇。毛泽东文洋洋洒洒,大笔一挥再作奇文。

自此,符定一认定毛泽东是大器之才,尽心栽培,竭尽全力为他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毛泽东离开学校后不曾忘记老师教诲,符定一也时刻关注着毛泽东的革命运动。

1913年,符定一候补选为国会众议院的议员,离开湖南定居北平。

1918年,在杨昌济的介绍下,毛泽东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工资每月8块大洋。

在这期间,毛泽东与恩师符定密切往来,研究知识,探讨时政,交流思想。

1925年,毛泽东身体抱恙在湖南休养。符定一回家探亲、路过长沙。

一天,湖南省政府的李秘书长联系表兄符定一,从公文包内拿出一封由赵恒惕亲自签署、紧急逮捕毛泽东的密电。符定一见此,连忙拦住表弟,并用生命为毛泽东做保。

李秘书长见兄如此坚定,心中动摇,再三请求下,答应拿着符定一的名片奔走劝说公安局长和警察长,不要逮捕毛泽东。

即便如此,符定一仍不能安心,再三问询下他得到了毛泽东在湖南的住址,并托亲信带给毛泽东20块大洋,让他赶紧离开是非之地。

符定一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声望也极高。国民党因此十分看中他,意图用高官厚禄留他在国民政府任职。符定一对此不屑一顾,毅然离开重庆,前往湖南老家。

回到湖南后,他继续之前的教育工作,与当地的党组织联系,痴迷研究毛泽东的著作。

之前的符定一还能够对毛泽东的写作指导一二,今日的他则把毛泽东奉为精神导师,恨不得立马与毛泽东见面,二人之间互相切磋学问,交流知识,商讨未来。

正当他提起笔准备给毛泽东写信时,国民党的警察贸然闯入,逮捕了符定一。

在监狱中,狱卒让他认真回想,仔细交代与毛泽东的来往关系。符定一在纸上提笔写了4字——“无间师生”。

1946年,符定一回到北京,居住在被日本人严重破坏的旧宅之中。

他全然不顾自身,来到北平军事调查处执行部找到中央代表叶剑英,不仅提出为军调处的同志们安排住所,还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交通员。

他每天小心翼翼地联系爱国民主人士,接触中共地下党员,互相传递各种情报。

伴着符定一坚持不懈地支持,越来越多的同志们加入到革命宣传活动中。这一反响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符定一再次被捕入狱。

叶剑英得到消息后,组织积极营救的同时连忙将消息传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立即指示叶剑英要尽一切可能,不惜一切力量,全力迅速营救符定一。

商议之下,由北平的几位著名教授领导,动员80多名教授、学者联名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明抗议。叶剑英亲自前往北平国民政府交涉,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符定一被安全释放。

1949年1月,北京解放,大街小巷像恭贺新年似的,锣鼓喧天。

毛泽东亲电话联系符定一,邀请他和女儿做客中南海。

毛泽东向符定一提出希望他能担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久召开,大家商议推选符定一先生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符定一回答毛泽东:“我不想做大官,不想拿大权,只想出一份力。”

7月29日,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成立,符定一先生任命为第一任馆长。

毛泽东十分关心照顾符定一的生活,不仅时常派人到住在大翔凤胡同的恩师家中,还特批符定一能够随时随地来中南海。

1955年初,符定一悼念亡友,灵堂中看到逝者妻儿嚎啕大哭,不能自已,回到家中就卧病不起。

毛泽东听闻,即刻派秘书田家英护送恩师前往北治疗。

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符老病情十分不稳定,总害怕有人在药里下毒。只要护士们说这个药是毛主席送来的,他就会安静地吃药,嘴里还念叨着:“谢谢毛主席”。

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即便如此心里依然记挂着毛主席。在清醒的是时候,符定一留下遗言“家人团结友爱,努力工作,以期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多做贡献”。

1958年,符定一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