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一)序言

 大能猫的天地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近年来,莫高窟艺术走出敦煌,在各地不断举办展览,包括一些光影展。比如2019年在故宫午门举办的“敦行故远”敦煌特展,三座复制窟就吸引了大量观众。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仍可说是迄今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览,复制洞窟达到8座,还有复制壁画、复制绢画、写经文物以及配展的现当代艺术。开展后游客爆棚,延期至5月5日。

展览入口模仿莫高窟的三层楼修建,三层楼指的是石窟外面加的木制窟檐,三层楼的第一层17窟即著名的藏经洞,经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扬名海外,敦煌遗书催生了敦煌学。

敦煌

敦煌今天是我国甘肃省西北部的县级市,归酒泉市代管。包括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据两关、列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也不是同时建立的,酒泉设郡最早,敦煌县也是归酒泉管理,10年后才单独设郡。

我们常说“敦,大也;煌,盛也”,是后人对于“敦煌”二字的美好阐释。现在普遍认为,“敦煌”来自其他民族语言的音译,可能是吐火罗语,《山海经》中有山名“敦薨”,可能是另一种翻译。

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5-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顿悟成佛后称释迦牟尼、佛陀。之后对他一生的故事有很多神化、宗教化的表达,我们在本展的壁画中也能大量看到。
雅利安人从南俄大草原南下,到了印度半岛要以少数人统治原著民,实行种姓制度,即我们所熟悉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姓。悉达多作为净饭国的王子,仍是第二阶刹帝利。
悉达多出生后当了29年王子,出家修行,35岁悟道,说法传教45年,于80岁入灭。释迦出生、悟道、初转法轮、入灭也被称为“四相”,发生的四个地点蓝毗尼花园、菩提迦叶、鹿野苑、拘尸那迦是佛教四大圣地。随着佛陀称为宗教教主,也给予他一生很多传奇故事,在敦煌壁画中也是常见题材。
(藏传佛教寺院金顶上常见的双鹿法轮就象征鹿野苑说法)
佛涅槃后100年,由于传人对佛经理解不同,举行了第二次大集结,也是僧团大分裂,分为上座部和众座部。根本分裂的由头就是僧人是否可接受金钱供养,众座部这名字明显是占多数的,更接受宽松一些的戒律,就是可以接受金钱供养。上座部和众座部,我们更熟悉的说法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一说大乘小乘仿佛就有了高低,所以学术上称上座部和众座部。相比起来,应该说小乘佛教相对更接近佛陀本人的学说,甚至有“大乘非佛说”的说法(可以看我《印度佛教史》的读书笔记之原始佛教)。
小乘佛教认为“一世一佛”,世界上只有一个佛,就是释迦牟尼,普通人最重要的是自己修行,修行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大乘佛教认为人人皆可成佛,比如我们最常念的是“阿弥陀佛”,也是佛;大乘佛教有菩萨的概念,所谓“上求菩提,下救众生”,比如地藏菩萨秉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在两汉之际公元前后传入中国,有伊存授经、夜梦金人白马驮经等故事,莫高窟中有佛教史迹画。

石窟

石窟就是开凿在离城市居民区有一定距离、但又不太远的深山之中的修行之处,并不是佛教特有,印度的Sudama石窟,就是所谓“外道”修行处。
(Sudama石窟)
山西太原龙山石窟是道教石窟,虽然我国本土宗教基本也就这么一个还算成规模的石窟遗存了。
当然分布最广、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还是佛教石窟。文献记载,敦煌地区当时有祆教寺庙,有赛祆的宗教活动,但莫高窟里没有单纯表现祆教题材的洞窟,宗教间互相吸收互相影响,元素肯定是有的。
广义的敦煌石窟是石窟群,不仅有莫高窟,还包括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五个庙石窟这些古代隶属于敦煌地区的石窟群。所谓东千佛洞、西千佛洞,就是按与莫高窟的方位命名的(莫高窟也称千佛洞)。所以本展也有部分榆林窟的壁画。

狭义的敦煌石窟——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河(宕泉河)西、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坐西朝东,与东面的三危山隔河相望。

今天景区入口“莫高窟”牌楼背面写的就是“三危揽胜”。

崖面长1680多米,现存洞窟735个,分为南区和北区,有壁画有观赏价值的洞窟是南区,因为所处地区石质为砂砾岩,不适合雕刻,莫高窟艺术以泥塑、彩绘为主,现保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尊。北区为僧人生活区(不开放),是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樊锦诗两地分居19年的丈夫,武汉大学彭金章调到敦煌后主持清理发掘的。
藏经洞出土了一件五代时期的写本《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就是安排腊八节窟内点灯,一般一窟一盏,像一些大窟比如翟家窟(220窟)、文殊堂(61窟)可以点两盏。根据这个写本,当时莫高窟有600多个窟。

这个石窟数量就是一种统计方法,也有说共有749窟,就像研究故宫有多少间房子一样,不能太较真。有一些耳洞很小,再比如藏经洞是17窟,它就是16窟旁边侧开出来的,必须要从16窟进去。

艺术

说到艺术,佛陀本人是反对艺术表现的,佛陀不仅反对偶像,也反对装饰壁画,“见法者见我,见我者见法。”但当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形成,没人能阻挡偶像崇拜及其所需要的表现形式了。
今天的敦煌研究院,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后来又改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但追溯本源,是研究艺术的,包括第一任、第二任院长常书鸿、段文杰先生,都是画家。我们今天欣赏敦煌,也不能忘了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关概念——丝绸之路,开始我以为展厅进门放的视频是丝绸之路重镇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原来就是一个莫高窟的宣传小片。而且本展也没有放地图,既然如此,就不再赘述丝绸之路了,我们进入本展。              

展览是按照朝代顺序来布展的,这也是最常见的策展方式。看敦煌可以有多种角度,比如我刚去了兰州敦煌研究院分院设的敦煌艺术馆,就是按佛教艺术、壁上丹青、万象人间等单元来策展的。

在大厅回头能够看到一幅今天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的照片,也就是莫高窟第96窟,俗称南大像,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但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层楼是千年来层层修建后的样貌,民国时期才变为九层。它今天位于莫高窟景区入口,但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不是这样的,今天的C位不是过去的C位,早期洞窟272、275等修在这片崖壁的中间位置,但唐朝修了南大像和北大像(130窟)后,后世的大窟就爱挨着这两个大像窟来修建,它们成了新的坐标。按时间切片来看,不同时期的莫高窟是不同的,莫高窟不是一个个编号,而是蜂窝式的洞窟。所以巫鸿出了一本书叫《空间的敦煌》,从空间角度去看敦煌。
好,接着说回时间吧。我们说莫高窟自公元4世纪至14世纪营建千年。建于武则天时期的莫高窟332窟前,原有一块《李君莫高窟佛龛碑》,通过残碑和拓片,可恢复原文,其中提到:
“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复有刺史建平公、东阳王等各修一大窟。而后合州黎庶,造作相仍。”

就是说最早在莫高窟开窟的是前秦(351-394年)的沙门乐僔,第二个是法良。乐僔和法良开凿的石窟,今已找不到了,可能就是一个修行龛,和后来我们所理解的莫高窟艺术,或者说就不在一个体系内。

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石窟是北凉(397-460年)的,我们今天看到的最早题记是“大魏大统四年(538年)”,这个大魏是西魏(所谓北魏、东魏、西魏,那都是我们看历史分的,人家国号都是“魏”)。前秦、北凉、西魏,这中间差的年头挺多的。

(大统五年题记)

“刺史建平公”指的是北周时期的瓜州刺史——建平公于义。北魏时改敦煌为瓜州。东阳王是指元荣,北魏时期的瓜州刺史,他是皇族,鲜卑拓跋姓汉化就改姓元,北魏分裂,西魏时期他还是瓜州刺史。

(被认为是建平公于义所修的428窟)

(东阳王元荣修建的285窟,可以说是莫高窟最知名的洞窟之一)

这些地方统治者、世家贵族,仍是莫高窟最精美洞窟的主持建造者,包括后面的归义军节度使时期的张家、曹家。但后面还有一句“合州黎庶,造作相仍”,不像云冈石窟,一开始就是皇家石窟。敦煌石窟造窟最多的时代,就是庶民造窟最多的时代,按数量计,还是庶民所造的小型龛占多数,财力有限可以结社造窟。

(428窟下壁画满了在建平公集结下共同出资的供养人)

 因为展陈空间条件,我们首先看到的并不是莫高窟最早的艺术,而是建于唐朝的158窟的复制窟,详见后文。
(非本展图)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