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瓶 | 瓷器中的一尊美人

 荣纳堂 2023-04-04 发布于天津

白地黑花折枝花纹梅瓶


梅瓶,单从名字来说,就足够让我着迷。

在中国漫长的器物史中,难得有这样一种器型,充满了线条感和浪漫感。若是喜欢摆弄器物的人,对它一定不会陌生,就放在雅室一角,插一枝梅,雅致的不像话了。

梅瓶,是传统名瓷,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造型挺秀、俏丽。这一系列特征已经足够像一位美人了,大概是因为最早出现在唐代,所以它的身上,有种独属于大唐女性的丰腴之美。

钧窑月白釉梅瓶


不过有意思的是,梅瓶最初的名字并不叫梅瓶,而叫'经瓶'。

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当时“讲经”也叫“讲筵”。它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讲完之后,皇帝自然不能让大家空腹而归,所以要招待大家吃喝,当时的酒,就是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经瓶“。

明朝经筵图

所以今天在看这种器型时,其实可以理解它为何容量这样大,但是造型又这样优美。那件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的诗句,由此也可以佐证梅瓶的最初用途。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瓷器,在宋朝,民间生产了很多梅瓶且可以随意使用,一般在大小酒铺里都能见到。

宋代的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比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郎世宁 午瑞图轴

到了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这种设计和我们现代的很多便携水杯相似,说不定灵感来源就是元代的梅瓶。

在外形上,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颜色和样式也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明清梅瓶在器形上略有区别,明代梅瓶,肩部较丰,胫部肥硕。清代梅瓶,肩丰硕而挺阔,胫部内收,至近底处又微撇。在各大烧制窑中,以景德镇窑制品最佳,有各色釉和彩绘装饰。其中,肩部有墨书或青花楷书“内府”二字者,是宫内用器。

万历款青花穿花龙纹带盖梅瓶

在这个漫长的使用过程中,'经瓶'的名字也渐渐被改变,成为了“梅瓶”。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所以说古人起名确实是浪漫与实用相结合,按理来说这种容器不一定就只能插梅花,瘦竹、草叶也未为不可,只不过似乎都少了那点儿“梅”的味道。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雍正款祭红釉梅瓶


梅瓶的作用也渐渐从最初的储酒,演变为插梅摆设,直至后来也可以作为祈福和陪葬品使用,“天长地久”“久久(酒)平(瓶)安”“清(青)平(瓶)长(藏)久(酒)”等等,今天的谐音梗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从一件小小的瓷器就能窥见一斑。

时代更迭,瓷器的形制和颜色也已经有了诸多变化,但总有些器物值得我们驻足凝望,哪怕是一尊优雅的梅瓶,任风霜雨落,洪水滔天,仍可以保存内心的安然无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