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费力的工作和生活方法

 布鲁斯邓bdtcis 2023-04-04 发布于江苏

梁宁在她的《产品思维30讲》这门课程中说的这句话,时不时就会在我脑海中回想起来:人是受感情驱使的动物,而理性是将人往回拉的那股力量。这个很好,因为我在不断地温习这句话,肯定会自觉地将这句话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自己领悟到“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动物”这层意思,大概是在2018年,这算是我开窍的节点之一。现在,既然别人也这么说,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动物,就算得上是一句值得去实践的断言了。

我想起李小龙的话,与其学得一万种腿法,倒不如学一种腿法,将之练上一万遍。懂得多,不如做得到。懂一万种腿法,并不能使你免于攻击的伤害。而将一种腿法练习一万遍,则能让你对此腿法熟练自如,用来自保,必定有相当大的威力。宫本武藏《五轮书》里说,细细体会,勤加练习,可不是一句空话。再简单易懂的秘诀,如果不细细体会,勤加练习,这样的秘诀也不能起作用。

前几天,网上流传“松弛感”的说法,说太过用力的孩子,走不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这话说得很对,我们上小学和初中时,就有老师告诉我们类似的意思了。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说,你不需要憋大招,不需要拼尽全力弄一个举世震惊的产品出来,你只需要先搞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最小化的产品,然后不断迭代,使你的产品进化。这就是演化的思维。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科技产品,都是演化出来的。最初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是我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从最初那个毛坯产品,演化到现在的这个样子的。

这个理论,肯定也适合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如果不去讲什么高深难懂的道理,简朴一些来说,虽然你认为人生太苦,有时候竟然有“人间不值得”的感慨,但还是请你这样去想:人生是一场冒险,充满各种意外和惊喜。我们要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有些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有些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和人际关系、物力、财力变成确定的东西的;我们的任务,恰恰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因此,别把你的人生搞得太辛苦。你付出了努力,有了小小的成就,就要奖励自己,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即使没有进展,甚至遭遇挫败,也要告诉自己,“我只是暂时没做成而已”,“再努努力,我会做到的”。

这样想,有用么?用处大着呢。这就是活得轻松,有松弛感的活法。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不费力地工作和生活,要有他们说的那种松弛感,你就不能用太多的个人意志,而要让感情自由流动。情感上的困惑,都是因为情感的自由流动受阻带来的。这就好比刚开始学驾照,你笨得很,老是被教练骂。等你学会了驾驶,养成了你个人的驾驶风格,你就不用去注意什么档位和油门刹车了,驾驶技术已经融入你的肌肉记忆,你就是一个自动驾驶的人肉机器。

要想有松弛感,要想轻松生活与工作,就要让大部分事情自动运行,只在少数事情上使用你的意志力。这也是保持精力旺盛,减少内耗,获得内心平静和幸福的秘诀。我见过意志力使用过度的情况,那样的人,一整天处于暴怒和焦灼不安的状态中,他似乎随时可能会爆发。我甚至担心他会忽然跳起来,将某个反对他的人暴打一顿。我自己也有过剑拔弩张,情绪绷紧的情况。那么样的一天下来,我经常觉得筋疲力尽,力不从心。

2月中旬的那一场大病,被动放弃控制的意志力,让我彻底体会到了放弃用意志力的巨大好处。我们只需要在必要的事情上,才使用我们的意志力。我们要尽量减少决策的次数,尽量避免在吃什么、穿什么这些事情上耗费精力。

如果我们能做到松弛,即使在那些辛苦的事情上,我们也可以不使用意志力。比如跑步和力量训练。我能在这些艰苦的训练中获得乐趣,我从情感上得到了满足,也就不存在使用意志力的情况。偶尔,为了多做一组引体向上,或者多跑一公里,或者配速快一些,才需要用到意志力。而我经常根据身体情况,加快速度或是放慢速度,绝不跟自己的微观感受对抗。

理性主义发端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在那个蒸蒸日上的时代,颂扬理性精神,是巨大的进步。但实际上,理性(有限的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人毕竟是受激素驱使的动物,如果没有了感情的起伏,没有个人的偏好,那跟机器和植物有什么区别呢?试想,有这么一个不悲不喜,无欲无求的人,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用一部机器来替代这个人,也完全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就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机器人的应用,还需要继续发展。等到大部分机械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时,我们应该会深刻思考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从这个思想实验,我们可以推论出,我们并不需要机械地完成工作的人,而是需要那些富有热情的人,做出有创意的工作。

我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我内心里住着一个极端感性的人。当然,我不是为这个感性的人辩解,我仍然相信人需要理性。我认为,在有限的理性框架内,可以让感性狂飙一会儿。

我经常跟人开玩笑说,结婚靠冲动。如果通过理性分析,恐怕每一段婚姻都不应该开始。可是,当我们上头了,觉得已经遇到了天底下最好的人,不管别人怎么不看好,不管他们如何反对,这两个人都会去结婚。

看来那些在婚姻中的争吵、伤心和失望吧,如果你事先知道了这些事,恐怕不会那么着急地投入到婚姻中了。都说有的人有“恋爱脑”,总是对爱情上头。我觉得有“恋爱脑”的人是幸福的。一个人在人世间走一遭,不是用各种盔甲将自己包裹起来,一点伤和意外都都不去遭受的,而是反过来:在人生这趟旅程上,经历过,欢喜过,痛苦过,被伤害过,也伤害过他人,成长了,开悟了,练就了一身的钢筋铁骨,能承受生活的各种打击,那才不枉活了这一生。

那些因为害怕这个,担心那个,而不敢放手去生活的人,多半是有限的理性过度。他活在虚假的自我当中,活在理性约束的角色化中。我过去就是这样的人,一路颠簸,诚惶诚恐,如今,总算到了开窍的年龄。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自己emo。感情充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压抑了感情的人,必定会因为这种压抑,给身心带来暂时还看不见的伤害。

我个人的经验是,跑步的最大好处(用你最舒服的姿势和配速跑),是随着跑步的距离增长,你断开了辩解的念头,到8公里以后,你什么都不想说。人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事,都是理性臆想出来的。只要不是那么矫情,吃点苦头,流点汗,肌肉酸痛几天,又算得了什么呢?

今天下午坚持跑完了十公里线上比赛,最后冲刺阶段,我脑子里冒出来这个想法:文明的衰落始于其过度繁荣——繁复的规则扼杀了活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