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的银行街与戏楼活化石

 胡同里的溜达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西河沿”这名字打明朝就有了,“河”说的是內城南墙(前门大街一线)外的护城河。这条胡同就在河的南岸,前门以西,落下了“西河沿”这个名字。南北走向的煤市街把前门西河沿分成了东西两段。胡同中部,如今与南新华街交汇那一带从前是“赶驴市”,进城赶脚,逛庙会,或是驮运个物件啥的,“赶驴市”提供出租驴的服务,算是“或拉拉”前身吧。胡同西段,外表陈旧的老建筑亦真亦幻地把人带回了民国年代,而胡同的东段,传统的老建筑已经和现代时尚的办公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穿越感的风景。

自清朝中期后,这条原本清净的胡同随着会馆的涌入变得热闹起来,银号会馆(220号),莆仙会馆(192号),以及渭南会馆大宛会馆如泰会馆等七八家会馆相继落户在这条街里。

1906年,随着前门火车站(如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铁道博物馆)的启用,客栈,商铺,银行票号也开始出现在胡同里。 家底厚实,民国版的央行—交通银行(9号);一度为银行界首富的盐业银行(7号); 察哈尔兴业银行(91号); 由军阀官僚为主要参股人的金城银行(29号)先后坐落在这条街上。1918年6月,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中原交易所”(196号)也在这里安家落户,西河沿街也正由此成为了京城著名的“金融街”。

中原交易所旧址西侧不远的220号(银号会馆)内的正乙祠戏楼,被称作“中国戏楼活化石”。戏楼的前身是明代的寺庙—正乙祠。康熙六年(1667)浙江的商人把这里改建成银号会馆,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会馆里修建了这座二层木结构戏楼。有专家论证,戏楼的做工与故宫的畅音阁(建成于1776)和恭王府的大戏楼(建成于1874)不相上下。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徽班进京,到民国年间梅兰芳,谭鑫培,裘盛戎等,京剧的鼻祖、大师们尽在正乙祠戏楼登台亮相,各领风骚。时光流转,岁月蹉跎。正乙祠戏楼见证了京剧的诞生,也亲眼目睹了京剧从繁盛到衰落的跌宕起伏的历史。戏楼对面的215号院,是裘盛戎先生的故居。

古老的戏楼让人有种“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感叹,而戏台两侧那副对联:“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似乎也在告诉人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下期预告:

煤市街 :泰丰楼和致美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