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核磁共振仪冲破40年垄断,西方媒体慌了:你们在破坏规则!

 萧然静客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核磁共振仪,因其有助医患尽早确立病因,抢得治疗黄金时间,被称作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明珠”。

作为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的“照妖镜”,核磁共振仪被西方各国凭借技术优势,长期占据市场,迫使我国耗费巨资引进,不仅给经济投入带来额外负担,平均1000元/次的费用,也让很多病患望而兴叹,难以广泛普及应用。

好消息近期传来,伴随国产3.0T核磁共振仪问世,这一西方各国垄断近40年的技术壁垒,终于被突破!

01. 坚定自研决心,不做西方“聚宝盆”

零部件太“宝贝”,成了西方国家高价出口核磁共振仪的借口。据了解,一台进口核磁共振仪成本高达3500万美元。研发核心部件超导磁铁,需要一个大国数十年的科研储备做支撑,相关技术被美、德两国长期垄断,不单独售卖给我国。

为了仪器磁场稳定存在,还需配置真空容器、超导线圈、液氦等搭建使用环境。可以说,其制造难度,完全不输于某些高端半导体设备。且一旦意外关机,液氦冷却剂会迅速挥发,重新填充一次要花60万元。据统计,我国每年投入这种仪器的花费,仅次于半导体和石油,且大多进了西方厂家的腰包。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生物科技领域,哈佛大学于2013年发现的“爱沐茵”核心物质,对抵抗人体老化作用积极。其制取技术率先由美日两国掌握,尽管其售价高达2万元/克,仍牢牢把控市场,富人被迫重金求购,平民更是难以触及。

2018年,北京核磁共振中心10台仪器发生故障,原厂家德国布鲁克公司借此“狮子大开口”,表示先支付23万劳务费才能维修,却对故障原因不做丝毫回应,为尽快恢复使用,我方被迫 “卡脖子”,同意对方要求。

显然,西方把我国进口渠道当作“聚宝盆”,妄图借此长期获利,想摆脱任人宰割的局面,必须把这一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里。

2.国产3.0T核磁共振仪问世,打破西方40年垄断

我国真正研究核磁共振仪的时间仅不到20年,相比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完成首次试验的美国,其中差距可想而知。

但困难从未吓倒中国人,由中国科学院领衔的数家顶尖科研机构同心协力,在200多个厂商、数万名员工的配合下,终于研制出了首台国产3.0T强磁场共振仪,据悉,这款仪器核心组件均为自主研发,手握124项发明专利,其问世宣告西方用40年筑起的技术高墙,碎成泡沫。

自研仪器的优势立竿见影,在某次批量采购中,国产高端3.0T核磁共振仪的起拍价格仅为290万,相比从国外进口,成本降低足足92%。损失关键销路的西方厂商瞠目结舌,一些媒体更是指责我们:拉低高科技产品获得门槛,简直是破坏行业规则!

技术封锁不只局限于医疗器械,同为高端科技领域的生物健康行业,“中国创造”也在较量中成功突围。由我国自然酶法技术生产的“爱沐茵”核心物质,成功砍掉超过90%的制取成本,其成品目前已被京东正式引进,改写了日本、美国瓜分此类市场的格局。

根据商智数据,“爱沐茵”累积销量已接近百万,其消费人群也呈现从高净值群体,向三四线城市普及的趋势,略读其20000余条店铺评论,如“睡眠很安稳”“食欲有改善”“身体更轻松”等认同占据多数,在我国日益兴起的“健康老龄”风向下,其市场或将进一步扩张。

国产核磁共振仪普及后,患者使用费用有望大幅降低,为医保减负。以此为缩影,中国自研技术,正在纷纷加速突破。

03.谁有不如自己有,自研科技带来底气

全方位发展自研科技,显然能在西方各国的有意围堵下,带来更多底气。

曾经我们加入国际空间站遭拒,如今“天宫”翱翔深空,实现常态化运转;华为公司在过去3年中完成了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在西方拼命围堵下,仍坚定走向自力更生;国产C919问世以来,也备受各国航空公司关注,其预订合约数量甚至超越了美国波音和法国空客的总和。。。。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前沿科技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相信在国产技术的持续突破下,受制于“进口”的时代,终将一去不返,我方也将在大国博弈中,争得更多主动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