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小禅 | 南游记

 昵称46638367 2023-04-05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四时长忆 惜君如常
有趣 | 有情 | 有光
癸卯正月廿八
↑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小禅最新公众号

  周 四 散 文  

南游记

图文:雪小禅
♬ 点击聆听 主播韩枫为你播读
图片

我准备去南方过元宵节。

这个念头闪出来,我想到几个城市:广州、泉州、潮汕、三亚。我用三秒钟选择了广州。因为曾经在泉州和潮汕过过元宵节,特别是潮汕,在那里待了一个正月,写下了《潮汕记》。而三亚春节前也去过,总觉得寡寡的,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文化意味和底蕴吧。或许三亚像一个未经世事的男子,少了一点味道吧。而广州,正以妩媚的中年人的样子吸引着我。

我当下订了机票,然后去社区工作站。工作站6点关门,我5点半出发,生怕赶不上,一路狂奔——像奔向春天,“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我的北方还大雪纷飞,而我身体里的春天已花枝招展,我要奔赴自己的春天了,与任何人无关的美和招摇——我要去和春天跳舞,我要去和春天合唱。

别管我。

我已春色摇曳,你仍一身旧雪,但摇曳与旧雪都是这么好。

广州

学生大萍同去,在大兴机场见。大萍是第一次到大兴机场,惊叹机场的大和豪华,说:“真不愧是全世界最大的机场。”而它,就在我们家门口。这是2021年2月22日,辛丑年正月十一。

过过老师已经在白云机场等我了。我与过过老师是多年旧交,每年她都往禅园寄特殊的礼物:酒、茶、化妆品……前些日子《风物人间》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她快递来红酒,让我们在禅园庆祝——她是江西人,豪情却似北方人,是个铿锵有力的女子,明媚而大气,个子不高,长相清秀柔美,做起事情来仁义大道,倒像魏晋女子。她抱着两大束鲜花走过来,穿着香云纱的袍子,像是古典小说中的女子,仪态万方间全是风情。

此时的广州二十八度。我们坐上她的车子,她递给我剥好的草莓、洗好的车厘子,还有给我准备好的湿巾、牙膏、牙刷、面膜……哦,还有还有,她说:“小禅,给你准备了两条新内裤……”贴心温暖到简直让人想落泪。

大萍说:“过过老师对雪老师真是用心。”

而一路上的木棉、黄花风铃木、紫荆简直是疯狂绽放,流露出广州的热情。那些木棉的炽热、黄花风铃木的热情、紫荆的飘逸,瞬间让人觉得:人间值得。

选择广州,对了。

图片

南亭轩,夜宴,珍藏10年的茅台。

“草绿衫同、四时长忆、春风雅意、光阴知味”,红纸黑字写着这样喜庆的话欢迎我,这是我书中的文字。

过过老师的先生、小鱼、小徐……我们举杯同饮,念旧情、思故交,吃地道潮汕菜。我忘却了菜的滋味,因为一直在豪饮,本不胜酒力的我很快有了醉意,学生大萍开始和广州朋友痛饮……

我们在广州的夜色里醉了酒,我们放着20世纪80年代的粤语歌。

我,就这样来了,愿此生尽兴,赤诚热烈,一路迎着春光春花,从南向北。

“春山多胜事”,“兴来无远近”。

住在四面是山的院子里,到处是红花绿叶,有高大的热带植物,悦耳的鸟叫,而我单曲循环着《春天的故事》。

过过带着我去沙湾古镇,看祠堂、庙宇,还有潮汕爱挂的灯笼,我穿了蕾丝黑衣和黑色长裙。

居然有蚊子,这是早春二月的广州。

第二日,我们决定住到沙面附近。

仍旧选择了白天鹅宾馆。

记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很多电影中都有白天鹅宾馆,它是中国第一个涉外酒店。可能因为少年情结,我格外喜欢白天鹅宾馆——楼下是沙面古建筑群,窗外是珠江。我常常午夜去星巴克喝上一杯,在沙面的大榕树下独自唱一段戏。我太喜欢沙面了。

如果有一天我移居广州了,一定是因为这三件事:看春花、听粤剧、吃早茶。

我总觉得广东早茶穷尽一生也吃不完:虾饺、烧卖皇、蒸凤爪、粉蒸排骨、叉烧包、猪猪包、金钱肚、马拉糕、萝卜糕、肠粉……我尤喜红米肠,里面有一层脆脆的东西和芥末;还有鲜虾面、云吞面、牛肚面、碱水面、油葱饼、韭菜煎饺;哦,还有粥,鱼片粥、艇仔粥、咸骨粥……

不信,你可以来广州一试。

又去了接地气的服装批发市场——广州的“白马”“天马”“红棉”。几个女人像扫货的样子,不停讨价还价,我入手了几件燕麦色衣服,极喜欢。

图片

中午去“炳胜”吃饭。炳胜真不愧是粤菜之王,鱼生新鲜到要狂赞,菠萝包像是来负责引诱我们的,荔枝鸡、冷水猪肚、豉油皇鹅肠、脆皮黑叉烧……值得一提的是那款水晶豆腐,妈呀,入口绝味,鲜、香、辣、美,说不清的复杂味道,简直可以馋哭小朋友。如果到炳胜,一定要亲尝。

我被炳胜征服了。美食,永远是最有力的诱惑。

炳胜的行政总厨曹嗣全帅气迷人,烧一手好菜,还会赛车、打泰拳、射击……果然迷人的人到哪儿都迷人。

下午在沙面的星巴克喝咖啡,吹着春天的风。沙面的春天真美啊,我看到旧景旧人,看到熟悉的教堂,看到好朋友素心跑过来抱住我,眼睛里有泪。

图片

我们便步行去吃海鲜,穿过夜色阑珊,穿过熙熙攘攘,风吹起我们的头发。我想起素心和我一起去武汉、腾冲,想起她来禅园和我们包饺子。

短发的她像个飒爽的男生。

穿过那些大排档,看着昏黄灯光下卖生猛海鲜的人。

买了大闸蟹和海蛎子,去珠江边吃海鲜。

她撸下老银戒指送给我。

我们喝着小酒,在夜色中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不觉得自己已经中年。

她离了婚,买了新车,语气中全是自由坚强,像一朵绽放的花。

“我们去游车河(乘车兜风)吧。”

我们在珠江两岸来回走着,放着粤剧,不发一言,然而很美。

图片

这是二月的广州。

二十八度的广州,夜色阑珊中,有人抽烟,有人唱戏,迷离中,见真见意见自己,在这样的迷离间,连一句话都是多余。

这是广州的好——它明知道你有千山万水,但从来不问,因为广州自己也有千山万水:十三行、沙面、上下九、迷人的早茶、粤剧,说不清的暧昧与边缘。

广州的迷离和闲散之气真迷人啊。有钱的男男女女,五光十色的生活,适宜的温度,24小时通宵达旦的狂欢。

这金灿灿的广州令我沉醉,坐在白天鹅宾馆的廊下喝咖啡,看着珠江夜景和夜航船,知道这是广州最迷人的样子——而此时的北方正大雪纷飞,东北的大萍说:很多人一生没有离开那个村子,守着一缸又一缸酸菜和零下四十度,不知道广州的食材新鲜得让人想哭。

顺德

广东是美食天堂,而天堂之巅在顺德。

我想我来广州的动力有一半是因为顺德。《寻味顺德》是由陈晓卿先生担任总顾问拍摄的纪录片,我看完后就想买张机票直接到顺德。

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鱼生令人叹为观止,我见证了一条鲜活的鱼如何在10分钟之内被端上桌,切成薄片,鱼片不能超过0.5毫米,柠檬叶丝、蒜片、洋葱丝、花生……薄如蝉翼的鱼生和这些迷人的辅料拌在一起,淋上最香的花生油,我的天,在舌尖上呈现出的鲜、甜、香、嫩、爽、滑……让人欲罢不能。吃鱼生能让人分泌多巴胺,是啊,是恋爱的感觉呢。椒盐鱼骨椒香入味,外脆内嫩,鱼肉可做鲜美鱼粥……为了这口鱼生,我要再来顺德。

图片

还有海鲜桑拿,保持了食物的本味。香甜脆爽的沙虫,第一次吃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恶心?可一旦品尝过,太香啦!来顺德,一定要吃海鲜桑拿,直接蒸的海鲜,鲜到想哭。

但最让我留恋的,还是顺德大排档,滚烫烫啊……“豆腐焖地主鞋”,“地主鞋”是一条又大又香的鳗鱼,像旧社会地主穿的鞋。我一边吃一边感叹,由衷赞叹着大排档的人间至味。

图片

我与大萍又到了清晖园。典型的岭南园林,小桥亭台流水都是岭南派风格,砖雕木雕都色彩艳丽,散发着难以名状的热烈。站在“来凤”的拱门前拍照,木棉花落到我头上,山茶花开在石头旁,这是岭南之春。

在步行街认识了小谭,一个笑起来一派天真的姑娘。

我们和她搭讪,说专门坐飞机来顺德吃美食。她嘻嘻笑着:“原来真有这样的人啊,我原来以为是胡说胡写的。”她笑起来像一只动人的翠鸟——眼睛弯弯的,鱼尾纹生动可爱,又因为肤色白,整个脸蛋像是在笑一样。

“那我带你们去老街吃,老街才正宗。”

于是到了顺德老街上。

我真爱那条老街。

真配得上“风味人间”四个字。

《寻味顺德》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顺德,顺德的美食仿佛天下尽知,但都不如这条老街的美食来得更有风味。

渔面、何姨葛水、龟苓膏凉茶、细妹五香牛杂、椿风茶饮、民信老铺双皮奶……我坐在细妹杂乱的牛杂店吃牛杂,简直是身处贾樟柯的电影中。又要了姜撞奶、红豆奶、榴莲奶……我的口袋里,有健胃消食片。

不揣着健胃消食片来不了顺德。

我们逛着老街老巷,这里才是顺德。

图片

小谭指着一家又一家熟悉的店说,这家是给外地人吃的,那家是顺德人吃的。

后来她又决定带我们去她家门口吃鱼头,说:“那个焗鱼头要人命。”

为了这句话我们跟她上了车,并且和她开玩笑:“你把我们卖了吧。”

为了口吃的,我们和一个刚认识一小时的人上了车。大萍说:“老师,你胆儿太大了。”

我说:“我老了,你又胖,拐了没用。”

小谭快笑疯了。她四十岁了,看起来仍然像女孩子,笑声里,全是被家庭和婚姻宠溺出来的可爱和天真。

那个饭店叫“鸡棚饭店”,名字太朴实无华了。一群鸡在饭店前散步,简陋的饭店里电扇转着,有一面20世纪80年代的镜子,上面写着:大展宏图。厨房是露天的,保证有镬气的那种,大铝盘子端上来焗鱼头和粉脆肠。这是名副其实的“苍蝇”馆子:生动、热烈、接地气、真实,最关键的是:好吃。我们就一边吹着电扇,一边看着外面的车水马龙,一边大快朵颐。这是我迷恋顺德的另一个原因——放松、自在、如鱼得水。

小谭说:“明天我请你们吃早茶,不要吃喜来登的早餐,五星级大饭店的早餐没多大意思。”

第二天十点我们在顺德星巴克见,相约去“茗茶友煮”吃早茶。这是当地人来吃的早茶店,价格是广州早茶店的一半。

丁凡老师又在微信里告诉我必须要吃“猪肉婆”。我与丁凡老师、蒋文端老师相识于武汉,那时参加白燕升老师的戏曲节目《中国好搭档》,我是戏曲点评嘉宾。那真是一场盛事,四十度的武汉热火朝天,参加节目的嘉宾还有“神仙搭档”于魁智老师和李胜素老师。

我是第一次现场看粤剧,简直被丁凡老师、文端老师迷住了——粤剧有一种明媚的忧伤和说不出的神秘之美。表演结束后白燕升老师采访他们,两个人默契、真实、可爱,一派天真幽默。我才知二位是粤剧界的著名演员。之前一直喜欢任剑辉老师和白雪仙老师,二人也是“神仙搭档”。

白雪仙在任剑辉去世后发长文悼念,其中一句让人落泪:“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如果能赎回你让你活下来,我可以死一百次。

这两个女人之间的爱和情义令人动容。

那次活动结束,丁凡老师和蒋文端老师通过白燕升老师要了我的微信,他们说欣赏我敢于直言和为人率真。

我们惺惺相惜。

此次广州之行,丁凡老师一直做美食指引。他天生是好玩有趣之人,说话颇似蔡澜先生。猪肉婆果然好吃。

茗茶友煮的装修极有特点,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感觉,想必老板是怀旧之人。煎酿虎皮椒里面有满满的肉,黄椒鱼头、煎藕饼、炒蟹……重要的是姜撞奶。猪肉婆家的姜撞奶太好吃了。这个名字起得好,“撞”字用得好,强烈推荐去吃。

我才知北方的双皮奶是单调的,在顺德民信老铺,我吃到了几十种双皮奶。

佛山

下一站,佛山。佛山又名禅城,想想自己名字中有个禅字,觉得这里与自己有缘。

还有黄飞鸿、叶问。我从小爱看黄飞鸿系列电影,又看了《一代宗师》以后,来到佛山,觉得整个城市有了一份武气。

图片

先到祖庙。

佛山的祖庙里,有一种世俗的热烈。

木棉花含情怒放,黄花风铃木像疯了一样。祖庙的飞檐下,是岭南的砖雕,凤凰飞起来,小鸟喜悦着,连殿堂庙宇都是喜悦的,是庄严的喜悦。人神仿佛共存、相生,彼此是滋润而快乐的。

黄飞鸿纪念馆门前的广场上,人们在舞狮。

这是岭南的风俗,这天是正月十四,舞狮的好日子。

围观者众多,舞狮会喜庆而有彩头,狮子在跳来跳去,人群里有人打赏,天空中飘着的都是喜庆。

狮子伴随着欢快的广东音乐跳跃。

图片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广东音乐,越大越喜欢。广东音乐里,有欣欣向荣,是向上的、欢快的,即使悲伤,那悲伤里也有个红点点。

岭南的日常气氛,有种说不出的生动,花红柳绿之间全是生活之气和生生之力。

像岭南画派的画——颜色饱满,灿烂光华,是盛大而隆重的美,丝毫不节制。

我在祖庙的木棉树下站了很久,天开始微雨,广东音乐在雨声里显得有别样滋味。

佛山有条路,一棵木棉挨着一棵紫荆,都在盛开,都是壮阔热烈的树,就那样长满一条路,简直是夹道欢迎我,我都快哭了。

晚上决定去“岭南逸品”吃佛跳墙、焗肥肠和金汤燕麦花胶。菜单上关于肥肠是这样写的:钵仔豉油皇焗大肠。“皇”字用得贵气,实物好吃到哭了:又脆又香又油,嘴角上流着油,筷子又伸向了里面的花生。燕麦花胶更是糯极,燕麦柔韧,花胶已炖出漂亮的颜色。焗黄骨鱼用了特殊的香料香茅,味道怪而美,我回家一试,并没有粤菜之味,那种像木姜子的味道袭击了我,简直让人欲仙欲死。六条焗黄骨鱼,我自己居然吃了四条。

佛山佛跳墙必须要亲尝。

鲍鱼、海参、鱼唇、花菇、瑶柱……高汤文火煨制十几小时,一口下去,鲍汁花胶袭击了我。

广州

我回酒店偷偷上秤,减掉的10斤又重回来了,又痛苦又快乐。明天就是元宵节了,过过老师特意订了广州塔附近的炳胜,她说:“一定要看着小蛮腰,吃炳胜的菜、喝茅台过元宵节。”

元宵节。

早茶去了创立于1933年的“点都德”,这三个字分外有韵律,像是特意为吃早茶安排的一样。

吃早茶最能感受到广东真是物阜民丰——一个平平常常的早茶吃起来得花一二百元钱……但这是广州人的日常——他们中很多人是“包租婆”“包租公”,每天穿着凉拖和T恤来吃早茶。

一张报纸、一份早茶,这是广州人的日常。

脆皮马蹄糕、贵妃五香芋头、黑椒牛肚面、蚝油灼菜心……点了一桌,却只是菜单上的百分之一。“心有余而力不足”估计是很多到过广州的人的想法。“吃不动了,再也吃不动了。”可是,下午茶又开始了;可是,晚饭又开始了;可是,宵夜又开始了。这是一个不夜城,仿佛二十四小时都有人在吃东西。

广州降温了,天在下雨,但依旧二十度。雨中,到公园,去看木棉花。拾级而上,见山见水见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我是来看木棉花的,红扑扑的,又灿烂又夺目,是华美的赞叹,简直比热烈更热烈。

图片

今天是元宵节啊。街上人多车多,桥上的三角梅像一条粉飘带,广州的确配得上“花城”的美誉。

元宵晚宴依旧在炳胜,在小蛮腰附近。过过老师拿了10年陈的茅台和顶级红酒,有三五好友,有良辰美景。春雨中,吃上好的粤菜,谈论诗词歌赋。小徐是书法博士,给我写了挂轴:长观皓月,静读诗书。汉简之味,拙朴浩瀚。一个年轻的孩子,九零后,从河南驻马店农村走出来,自幼习书法,进入暨南大学,他留在广州,最后把父母和姐姐全部带到广州,买房、买车,生根发芽。

“我必须在一线城市生活。”十八岁时就这样告诉自己。

我是从五十岁下定决心到上海和广州生活的,并不晚。

喜欢这两个城市这么多年,决定移居是近一两年的事情。我喜欢南方的气息、态度、植物、环境、食物以及南方的人和人文。

“早点来啊小禅老师,我在南方等你。”过过老师说。

吃了黑芝麻的元宵,喝了十年陈的茅台,定了南移决心。

这是辛丑年的正月十五。这天北方大雪,家里人说:“太冷了。”

南国的早梅静静绽放,北方也有了春的气息。我们在雨中看着广州塔,惜别此时此刻。

图片

正月十六,丁凡老师和文端老师请我吃饭,在“七号私厨”。

素心开车,一路看到越秀区的老街老巷。看见路边突然冒出来一棵又一棵开花的树,上百年的紫荆,忽然吓一跳,被美袭击就是这样,一路开,一路停,一路拍。

“停下停下。”就这样一直停一下,拍了羊蹄甲、紫荆花,我在花下走着跑着,看花、探花、与花语。那几条小巷的花真是在等我来,哎呀呀,等我来。

紫荆花原来这么美,一枝枝开着,招摇又内敛。说它招摇,却又有着涩意;说它内敛,却又开疯了、开紫了,紫比红还要灿烂,还要耀眼。

终于见到文端老师和丁凡老师,三个人在紫荆花下聊戏谈人生。文端老师有端丽贞静之美,素朴中是大气和柔美;丁凡老师似我想象中幽默,张嘴就是风物人间。七号私厨是老别墅,菜品与环境皆属上乘,丁凡老师一直让我吃那粤式蒸蟹,还有那条口味绝美的清蒸鱼……

“我本来退休后想去外地生活,比如三亚,但发现全是东北人,食材上也不如广州的丰富,我还是选择广州,我离不开广州。”

“小禅,我们等你来广州。”

“晚上来看戏啊,给你留了票。”

“好啊好啊。”

“这是我自湖北卫视之后第一次演出,后来做了一个小手术,刚好赶上你来。”丁凡老师说。

“这是我的福气。”我说,我没有想到此次南行能赶上看这样一出粤剧折子戏专场。

图片

晚上,广东粤剧院。

一进门,那么多鲜花!我被粤剧戏迷震撼到了!早就知道粤剧戏迷疯狂,但没想到这么疯狂:

“祝文汝清先生演出成功——香港粉丝敬贺”

“我们最爱的丁院、端姐:扬帆艺海任驰骋,端庄妙韵绕花城”

“气宇非凡俊范蠡,端庄妙韵美西施

……

几百抱鲜花围绕着广东粤剧院的门厅。

那晚的折子戏妙啊!粤剧,早以华丽婀娜和明媚的忧伤征服了我。

“新年睇大戏”,“睇”就是看。主持人全程粤语,我几乎一句不懂,但就是觉得好听。

满座儿。

丁凡老师与蒋文端老师演出剧目是《西施》。丁凡老师饰演的范蠡俊朗飘逸,文端老师饰演的西施倾国倾城。

美轮美奂啊。

老戏迷们安静又热烈,不似北方剧场叫好不断,文雅又不失热情。

此行圆了我在广东粤剧院看戏之梦。

尤其是看到粤剧界的著名演员,如入化境。

雨中,门口的三角梅开得成山成海。我回到酒店四十三楼,望着车流灯海,煮了咖啡,伫立好久。

这是我亲爱的广州。

图片

最后一日。

决定吃完此次“南游”最后的早茶再离开。

这次是在始于1880年的“陶陶居”。

八点开门,我是第一个客人。陶陶居大虾饺、蒸凤爪、锦绣海鲜、红米肠、叉烧包、金钱肚……

我打了包回北方。

之前看了天气预报,北方三度,雨雪霏霏。

回程

从白云机场飞往大兴机场。落地后看到早春的北方:寒冷,清寂,一片萧索,还没有一朵花苞。

半小时后进家。

猫们黏了上来,黏着我,像是埋怨着:“去哪了去哪了?这么长时间。”

它们几乎寸步不离,我紧紧抱着它们,像抱着自己的孩子。

我太想念它们了,它们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如影随形。

开始是春雨,后来是春雨。

我开始剁肉馅、切茴香,包饺子吃,安慰自己北方的胃——那个吃了太多早茶的胃。

屋里二十八度,温暖如春,窗外是春雨。我放了粤语歌,边包饺子边哼唱,唱着唱着,眼睛悄悄湿了。

我刚到北方,就开始想念南方,想念亲爱的广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