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清明祭祖时

 京都闻道阁 2023-04-05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文丨师利国

今天就是清明节,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残门锈锁久不开,灰砖小径露干苔,无台枯草侵满园,一股辛酸入喉来。忽忆当年高堂在,也曾灶头烧锅台。恍觉如今只形影,故乡无人诉情怀。居他乡,几十载,重归故里以客来。门口空留教子棍,从今难入双亲怀。”作者写得入骨三分,有意境,有情怀,有伤感,写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叙述了多少人的心理世界?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
我是前几天回去挂清扫墓,感受到的正是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也许是睹物思人,一股伤感之情扑面而来,一股辛酸涌上心头。只有你身临其境,面对祖辈的坟墓,你才会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往事涌上心头,父母的恩情历历在目。也许你有很多往事的回忆,但你更多的是悲伤,是对父母的歉意。我回老家的次数比较多,但无论多忙,我都要到父母坟前看看,静坐一会儿,这也许是心灵的安慰,更多的是一种忏悔。
当我们不懂事的时候,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当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时,整天忙忙碌碌,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当我们的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时,往往忽略了孝敬老人。当我们年龄大时,有能力有精力孝敬父母时,很多父母都不在了,你会第一个想到对不起的就是父母。你连叫一声爸爸妈妈机会都没有,这是多么残忍的事。
如果父母活在时,子女尽到了孝心,心里也许平衡一些,如果子女不孝,等待父母离去时,也许你会一夜长大,但悔时已晚。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头万堆灰,清明烧纸千万张,不如生前一碗汤。现在我们有些人对这个简单道理都不懂,是不懂吗?绝对不是,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老人死后热热闹闹,所花费的钱远远超过孝敬父母的钱,你不觉得有有愧吗?你能掩盖对父母的不孝吗?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是对故人的哀思,祭拜祖先是融入血液中的眷恋。
几天前,我问一位朋友什么时候回老家祭祖?他回答得很干脆,我很少回去祭祖,清明节,春节在路边上河道里,划个圈祭拜一下就行了,何必那么麻烦。他的回答让我无语,也不想跟他理论,况且祭祖的方式各种各样,也不能千篇一律。但我对这种方式十分反感,也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到坟前总觉得缺点什么。
当然,祭祖重点是记祖,老人在世时多敬孝,死后记在心里也可以。可是在农村的坟墓长树的有不少,长草的更多。为什么叫扫墓,也就是清理坟上的杂草,如果都在外地划个圈,杂草谁清理?坟指的是一个土堆,容易生长草木。墓是指立了碑的,便于寻找,不宜长草木。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辈给祖宗立碑的道理了,为什么称扫墓而不是扫坟。如果没有立碑,多年又不回去祭祖,风吹雨淋,坟包变成了平地,很难讲你能找到坟的位置。祭祖是一种传承,也是教育引导。并且是法定节日,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也有人会说,虽然我没有回去记住,但我请人代劳了。其实这个观点我也不认同,现场的感受是不一样。昨天,我的几个亲人,从广西桂林坐飞机回竹山擂鼓祭祖,还有的从武汉随州开车回老家。他们的行为我很感动,仔细想想,他们为什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不能不说重视孝老分不开的。他们有一个共同认识,无论我们离家多远,每年清明都要回来,只有站在坟前,才知道自己来自哪里。故乡就是根,逝去的亲人长眠在这里,经常回来看看,心里踏实。

2023.4.5十堰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