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18孙至霄:国外全纳教育有何经验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4-05 发布于江苏

      全纳教育理念在国外形成较早、发展较快,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教育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国外的一些先进全纳教育思想与优秀特殊教育形式,积淀成为全纳教育的宝贵经验。

重视立法:完善特殊教育的法律体系

      纵观各国特殊儿童教育发展史可知,特殊教育立法是特殊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剂。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已经着手制定出台特殊教育法令。其中,美国 1975年的《教育所有残疾儿童法案》是当时世界上关于残疾儿童教育立法的典范;英国1983年通过《盲、聋儿童初等教育法》要求有关学校当局为本地区的盲、聋儿童提供教育。这些法律的颁布实施尽可能地保障了特殊教育对象的公平受教育权。[1]就我国目前来看,应该大力推动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出台,以保证全纳教育的正规化以及持续发展。

[1]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研究》韩春燕

加强投入:切实加强相关的资金投入

      国外对特殊儿童教育经费的巨大投入促进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美国的特殊教育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并且一直是持续增长的。1989到2000年,由联邦政府花费在每位特殊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大概增加了一倍。日本特殊教育人均教育经费195万日元(而普通教育小学人均经费86万日元、初中96万日元) 。[2] 我国也应该加强特殊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并积极引导各种社会资源进入全纳教育领域,为全纳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培养师资:重视培养所需的专门师资

      针对师资力量的短缺,美国提出重建师资来源途径,在各层次进行扩张,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教师的职前或在职培训,从而解决了师资力量薄弱、特殊教育质量低的问题。[3]全纳教育教师是践行全纳教育理念的一线工作者,因此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纳教育教师的培养。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英国不仅将特殊教育内容融入普通教育教师培养,以增强普通教育教师培养的全纳化,而且还专门设置全纳教育专业和开设全纳教育课程,以提升全纳教育教师的培养质量,以期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有效识别并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进而为建立全纳社会奠定基础。[4]我的小学中同样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他平时靠助听器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但是如果助听器突然没电或者出现故障,同学和老师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也没有受过处理类似突发事件的培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是非常无助的,在等待帮助的过程中也没有办法完成正常的交流。所以可见,我国不仅要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针对普通学校的教师开展特殊教育本领的培养,以处理特殊情况,配合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发展。

注重个性: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需要

      国外一些学者专家甚至官员都在反思,在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与普通儿童相同的受教育机会的同时,是否一定有必要剥夺一部分重度或多重残疾儿童选择特殊教育学校的权利?这些思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选择重新开放了一些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了部分重度或有需要的特殊需要儿童单独接受特殊辅导的时间。[5]随班就读是我国目前全纳教育的一种实现形式,践行了全纳教育理念,认为将特殊儿童放到普通教育体系之中接受教育就是为其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但这种“强行”式的安置效果如何、特殊儿童的环境适应情况、其对于特殊儿童是否是最“优质”的教育方式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为了让这些孩子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受到平等的教育,甚至在普通学校接受他们的存在。可是这样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是否真的有好处?人们企图用普通的教育来掩饰对待他们的不平等,从而也让他们失去了被“特殊”对待的机会,可能无助于提高成绩和发展智力。与其把关注点放在保护特殊学生的自尊,让他们觉得没有被特殊对待,不如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根据有缺陷的孩子的个体需求量身定制,要基于他们的特性和资质提供适切的教育。

[1][2][3]韩春燕.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6).

[4]易红郡,张礼华.英国高质量的全纳教育教师培养理念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22(10).

[5]彭霞光.欧美发达国家全纳教育实践做法、反思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20(12).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