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A系列功放成长记(四) DIY功放的挫败、思索与彷徨(2017)

 fjgsd 2023-04-05 发布于广东

​“经典A系列功放成长记”系列前三篇《经典A系列功放成长记(一) 初试A1000(2017)》,《经典A系列功放成长记(二) A1原机、仿机的对比(2017)》,《经典A系列功放成长记(三) A1000的升级改造,A100的尝试(2017)》。可以说前面的文章,为大家描绘出了一幅DIY功放的美好景象。那么这一篇,笔者将引领大家面对DIY功放经历中,最为惨痛和黑暗的一段岁月。

应该说这些内容,很难在音响器材制作者的言谈中论及,更何况是以此谋生的职业商家。但正因这些失败背后,潜藏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唯有长久的拼搏、坚持、进取,才能赢得胜利。

根据前文所述,笔者DIY的A1、A100与A1原机的对比中,各有千秋;升级改造后的A1000,则完胜A1原机了。之后升级版A1000,在与各类1万以内国产厂机、DIY机、胆机的对比较量中,均不落下风,应该说已经是个很好的成绩。

但发烧友的好奇心与要求,总是无穷尽的。作为器材设计生产者,也只有不断应对各种挑战。

升级版A1000,在频响、推力、音色上,相对于其它功放,应该说都是比较有优势的。那么如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优势能否延续?

3年多前,笔者已从事业单位辞职,全职从事音响器材定制。故决心将自己业余5年以来的产品,全面改进更新,以职业化、标准化的品质呈献给客户烧友。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音箱产品的改进逐步落实成熟。应该说,欣乐音响2015年后的音箱产品,均为HiFi达标器材,听感也足够优秀。这些经历,在笔者之前《欣乐音响至今的发展历程(2016)》一文中,已有详述。

在全面改造更新音箱产品的过程中,笔者的听音判断、器材认识、音乐欣赏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时笔者,逐渐爱上了古典交响乐。

这种爱好,应该说免不了对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之前频响完整平顺、音色耐听舒服的基础上,更有能够良好再现各类乐器泛音,声场、层次、结像、定位符合现场,轻松展现演奏作品精神这一类高层次的要求。

由于笔者主要业务为音箱定制。多年制箱,见识各家喇叭单元无数,各种尺寸、类型、风格特点之音箱,也逐渐摸索制作成功。期间多次参考对比的丹拿听众52、S1.3 Mk2,世霸小克雷蒙纳,因之后店中众多产品,音效早已超出,故几件厂箱均作转手处理。加之3年前返广东老家,匆匆一趟广州之行,也见识不少好货。自知以音箱本身而论,再难有本质性突破,于是开始致力于外围器材的搭配实践。

这一实践,必然需要从一台上“档次”的功放着手。音乐传真A1,此时早已转手。出于对进口厂机的良好印象,笔者决定再尝试一次洋品牌机子。几经上网查找,发觉2万左右的新机,挪威音乐之旅ECI5 MK2算是口碑较好的。因笔者决意连同厂制DAC一同参考,就干脆入了ECI-6D这个型号。据商家所说,这个型号就是ECI5 MK2加解码。

机子终于到手,很规范的包装,外观设计也足够漂亮!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当时接的是笔者自制的330D+AT书架箱。开机试声,马上让我明白了一个事情,这台新时代进口厂机,确有明确优点!音乐之旅(EC)那浓浓的音乐味扑面而来,温暖、精细、错落有致,实在让人有些招架不及。回想之前A1,也有这样乐感浓郁的优点,但清晰度和细腻度,却的确落下风。也就是说,EC这台机子,除了频响表现非常连贯自然,另有音质细腻,声场开阔、层次分明、乐感出众的优点。老实说,之前接触的国产机、友商DIY机、胆机,包括笔者自制的DIY机,都未能有这样的全面音乐表现。当天自我评价:这下店上的音响,总算能上台面了!

文章图片3

当时笔者家中,尚有一台国产天逸AD-3D升级版,一台友商MQA的DIY石机,一台入门300B胆机,一台自制ksa50、一台自制Pass A3。在一段时间内,这几台机子不免反复对比试音。

客观而论,音乐之旅ECI6D,尚不能称为完胜。天逸AD-3D的推力,MQA与A3的清晰度,ksa50的低频控制,以分项而言都还是各占上风。但ECI6,则以出众的细腻度和乐感,平衡全面的表现,在整体音乐表现上明确胜出。

至于系列文章的主角,升级版A1000,当时主要在楼下车库用作试音。相对于家中其它机子,也有整体性优势。但还是在与ECI6D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可以说,当时的升级版A1000,只能符合笔者对其“一万元以内”的定性判断。

在后面与各款书架音箱的搭配试音中,ECI-6D均一再证明了其优秀的细腻度、声场和乐感表现。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但客观而论,这机子也并非如想像或宣扬中的“万灵神机”,仍有其适用范围。因其声底浓郁,低频厚实,故非常适合低频量中等或较少的音箱。在笔者试音的各类音箱当中,eton/伊顿、accuton/艾卡顿、morel/魔雷碳纤维盆、seas/西雅士除涂胶纸盆外、scan-speak/绅士宝探索者系列,应该说都相当适合。如果您并非富烧、高烧,这样一台音效全面、乐感出众的功放,再配一对高性价比的好书架箱,足以享受音乐了。甚至采用这类喇叭,做一对8寸三分频落地箱,这机子也都完全胜任。

文章图片6

只可惜音乐之旅,并不很适合笔者店中制作销售最多的绅士宝音箱。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绅士宝单元,除探索者系列外的低频表现,向来是跨级别的。非常深的下潜,足够多的量感,强劲的气势,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要搞定这样高质又多量的低频,需要对低频控制非常好的功放。而音乐之旅ECI6对于低频,则明显是“推”强于“控”的。喇叭本就多量,功放再肥上添膘,势必造成低频能量的过多,从而严重影响整体清晰度。

文章图片7

笔者的最终听音要求,毕竟是家中那对12寸的300D+AT+皮亚力士XXLS。ECI6D显然无法应对这款低频下限轻松超过20Hz的怪兽级音箱。但因笔者听音已习惯了EC的细腻和乐感,所以有大半年,甚至将其改回6.5寸书架箱来听。极致宽松与大气场是没了,但也能勉强享用。

2016年初,应不少客户的要求,笔者开设了微信客户交流群。事实证明,群体的经验和智慧,总是远大于个体。上百活跃用户,在群中一年多的经验、思想交流碰撞,应该说让大家的音响发烧见识,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笔者最重大的收获则有五:

一是在实践中,充分感受到房间摆位的巨大影响。

二是在与客户充分交流中,不断认识到功放搭配的关键作用。

三是坚定采用正版CD听音。

四是实践不同类型、风格线材的调音。

五是探索普通居家条件下的音响系统录音交流。

客观而论,微信群的建立和日常交流,让本人与客户烧友,从音响器材、音乐欣赏的初、中烧见识,逐渐成长为中、高烧意识。

其中的焦点论题,是功放搭配。可以说这个话题,从开群之初至今,就一直很热。原因在于笔者在音箱方面,实践太多,客户烧友的各种疑问,几乎都能得到满意回应。但功放搭配这个事情,当时笔者需要学习实践的问题还是很多。

这里笔者冒昧总结一下多年来音响实践的核心观点:音响为电声技术,其中音箱+房间摆位,形成了“声”的核心;而“电”的核心,则是功放。

很多人热论的音源问题,笔者看法应分为“音源”和“解码播放器材”两个论题。只要您能坚持采用正版CD作为“音源”,正规达标CD机作为“解码播放器材”的话,我相信这个环节,就肯定是合格的。至于更高水准的SACD、黑胶玩法,自然是更上一层楼。

但后面的功放搭配音箱,房间摆位,倒是大有讲究。“电”和“声”的核心环节,如果搞不好,的确是有可能花钱不少,却远离理想音效的。

开群不久后,笔者与群友就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采用越高级功放,房间摆位越好的客户,对笔者研制的音箱,评价越高。不论笔者音箱产品的尺寸、规格、价位,几乎都形成了一样的共论。而且从各位客户烧友上传交流的视频、录音看来,也的确如此。当时群中,不论金嗓子原机、瑞宝前后级、英国欧其美前后级、乐圣合并机、国产声雅定制顶级分体功放、包括本人的音乐之旅ECI6,应该说都赢得了较高评价。但搭配各类江湖神机的系统,则在交流对比中逐渐沉沦。事实上,工薪白领为主的烧友群,大家一直都希望能有很好的DIY功放可堪大任,这样就能省下不少钱财。可惜2016年底以前,这些想法终是事与愿违。

自此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再提及仿机。

遇有客户做箱,几乎都在推荐进口厂机,甚至直接就指定音乐之旅ECI-6D。虽然本人,与EC代理毫无干系,连自己走个货,都是市场价。甚至因此让客户觉得总价超出预期,损失不少音箱订单。

去年3月底,笔者迎来自己向往已久的麦景图功放。

文章图片8

这台MC7300,是麦景图90年代的经典机型了。状态成色好的,二手仍需1.8万左右,对于笔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机子拥有每声道300W的强劲推力,就是买来驯服各种大尺寸落地箱的。

文章图片9

到货当天,在楼下车库,接上帮客户改造的绅士宝6640+8731+8861十寸落地箱试音。音效特征已相当出彩,平衡、威猛、大气。而且细腻度,并不输于同场对比的音乐之旅。加之清晰度方面更具优势,这台MC7300几乎可以说是完胜ECI6。

文章图片10

当天本来已相当折腾劳累,但笔者实在难以遏制兴奋之情。故勉强把这台35公斤的怪兽机子,一步步搬上了八楼,迫不及待接上自家12寸大箱试音。自此这对折腾了4年多的力作,才绽放出它华贵的光彩!

无论频响、推控,还是音色、声场定位表现,均明显强于之前功放。如果说这对全频域(20-25kHz)覆盖的大箱,之前仅有5成表现,那MC7300,终于将之提升到7成。

文章图片11

于是次日,笔者不禁将客厅中的音响设备,按照良好摆位要求,进行了重新调整。颠覆了之前居家妥协的靠墙放置,将大箱移至距后窗2米,侧距1.25米

,间距2.5米的位置。笔者家客厅,是一个宽5米长6米的房间。当天几经尝试和折腾,才调整到理想位置,实在是耗费太多时间体力。以至于因此而伤到腰,之后不得不休养了半个月。此大箱虽经分体,低音箱还是重达50公斤,再加上13公斤左右的中高音箱,以及重达35公斤的麦景图功放,另有其它设备,折腾难度可想而知。

音响系统终于调整到位,当天得到了相当理想的音效。整个音乐舞台清楚展现在面前,声场、层次、定位交待得明明白白。由此笔者终于明白了高档音响店中,天价系统音效出彩的关键因素所在:良好的房间摆位,优质的音箱,适合的功放,还有正确的音源。

文章图片12

其实好的音响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家在音响器材方面的技术经验,以及对音乐音效的正确理解。这也正是行家能够以平价器材,合理搭配得到全面好声,初烧花费巨大而仅得偏颇之音的根源所在。这方面的实践体会,实在太多,今后笔者将整理专门文章进行讨论。

笔者成功实践之后,客户烧友群中自然是热火烧旺。一些有心群友,也在房间摆位、功放配置上,进行了不少实践,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由此也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很多居家使用,无法按照音响要求,对房间摆位进行调整;二是优质进口厂机,多为高价,工薪难以承担。

关于第一个问题,笔者实在只能如此说法了:技术上尽量为之,实践上多安心听,少作攀比。毕竟现今房价,无需再说;而家庭和谐,至关重要。

至于第二个问题,当时仍然无解。实践之中,经得起考验的平价机子,实在廖廖可数。可以说成为笔者烧友群中,最为纠结之事。经过交流后,大家已知好功放的关键和出彩,要想再回到之前平价机子的听感水准,应该说不论笔者还是客户烧友,都不甘心接受了。

为此笔者在2016年,除继续做箱维持生意外,全年都在为此事,不断进行思考和实践。进口厂机的好处,大家都已清楚明了:全面、细致、乐感好。那究竟它是如何做到?如果一定要制作到这般水准,该如何解决哪些问题?

在下一篇文章中,笔者将带大家回顾去年的种种折腾、失败,还有希望和曙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