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解构“死亡”,成就“温暖”

 快乐英平 2023-04-05 发布于江苏

左右滑动移开伞面

清明时节哀思深。每逢清明时节,生与死似乎是绕不开的话题。如何看待生与死?死亡一定是冰冷的、恐怖的、至暗的吗?我们需要怎样的生死观?来看一组观点。

Rain 音乐: 坂本龙一 - 1996 (Re-Mastered) 来自QQ音乐 

生命的馈赠

“去世是失去,也是馈赠。温暖的告别充满着彼此之间爱的馈赠,唤起生者对死者的怀念。死亡既是有形的躯体消失,也是无形的生命与爱的馈赠。”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

温暖而非冰冷

“死亡是温暖的,而不是冰冷的;是善意的,而不是残忍的。”

——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周程

多彩且有温度

“客观地理解,实际上人失去了温暖便是死亡。在死亡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还是殡葬从业者,通过安宁疗护、临终关怀以及殡葬活动等,让死亡及其死亡后的过程充满了温馨,从某种程度上说,死亡可以是多彩的,也可以是有温度的。”

——中国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王琦

点·线·面

“死亡不是一个点,我们今天研究认为,死亡是一条线甚至是一个面,它包含很多的内涵。”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

诗和远方

“清明,当我们扫完墓,走走看看旁边墓碑上面的彩色照片、碑文诗句,伴着陵园里若有若无的音乐,完全没有悲伤和痛苦,一样有诗和远方。”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首钢医院院长顾晋

死而不亡者寿

“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正是由于死亡在人生的终点处,所以才逼着人生去变得更好。”

——CCTV主持人、节目评论员白岩松

死亡的安顿

“如果我们因为惧怕死亡和逝去而痛苦,其实不是因为逝去本身困扰我们,主要是我们不能摆脱对逝去的某种看法的影响。”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中江

珍惜每一天

“死亡是每个人早晚都要面对的。与其去纠结'为什么我先退房你们都不退’,不如扪心自问:你珍惜过在房间里的每一天吗?”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卫生法学教授王岳

让死亡变得温暖

“我想在让死亡变得温暖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他们在默默地奉献着。我不敢说我能代表他们,但是我想让大家知道有很多人一起在努力。”

——国内生死学和生死教育探索者、《旅行中的生死学》作者陆晓娅

来源:摘自2023第五届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的发言,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陈华、卢芳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