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上坟所见、所闻、所想

 晋南道 2023-04-05 发布于山西
清明上坟所见、所闻、所想
又是一年清明,每到清明临近,很多人都会借助社交平台情不自禁的吟诵《清明》这首诗。其实,朱子家训里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更适合今天诵读。
所见

AUTUMN


留心的人会发现,这天本村本巷一些常年家里无人甚至春节都大门紧闭的家户有了响动,熟悉又陌生的长者扛着铁锨,提着酒瓶,拎着装有子福的包袱,领着儿孙去上坟。来回的路上,碰见熟人免不了握手递烟寒暄几句。这些长者他们肯定对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着根深蒂固的见解,就如当年他们的父辈对”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的深刻剖析。

这天我们还会重复加深一个印象,我们和本巷谁是本家,还没有出五服,清明都还上同一个坟。

五服兄弟

一服:亲兄弟,即同一个父亲

二服:叔伯兄弟,即同一个爷爷

三服:堂叔伯兄弟,即彼此的爷爷是亲兄弟

四服:四服兄弟,即彼此父亲的爷爷是亲兄弟

五服:五服兄弟,即彼此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

所闻

AUTUMN


因为年代的久远,先祖们的坟茔大多不在一块,后辈们会按照长幼顺序一个一个焚香、烧纸、奠酒、插幡和磕头......

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小路上,看到熟悉地貌上隆起的新坟,免不了与家人攀谈。

我问:这谁的坟?

父辈们答:哎!这就是你**伯的坟,下了一辈子苦,到享福的时候,人却走了,叫满巷人恓惶的......他15岁出校门,就开始在农业社挣工分,干着和大人一样重的活。后来,盖厦,娶媳妇,还账......就没有歇过。这几年伏历天,白天干地里活,晚上捉蝎子,栽了早熟油桃后,为了能早早排队卖桃,凌晨2.3点戴着矿灯就走地下桃...

等不到他们把话说完,我的思绪早已飞入往日的种种画面:他天擦黑就下沟捉蝎子时的坦然;他双手端着盆卖蝎子时的喜悦;他开着三轮蹦蹦车去卖桃离老远就喊我名字时的热情;忙里偷闲会在地头与父亲谝几句闲椽,招呼着父亲尝尝他的新烟叶,半开玩笑半教导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坐办公室敲电脑,千万不要和他一样就会拿着镢头“修地球”...

想着想着,没等父辈们把话说完,我故意打岔,转移了话题...

来到爷爷的坟头,父辈们忙着点香、烧纸、奠酒和修坟,像极了爷爷当年的一番操作,像极了...

所想

AUTUMN


上完坟后,我固执的让他们骑着电三摩先回,自己则徒步回去。纵然一路的浮土让我无法躲闪,全身上下沾满尘土,但是我依然乐在其中,因为每一粒尘土都好似我的童年记忆碎片,它们熟悉我的过往,好像一位“长者”与我在重温往日的岁月。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们在柿子树下乘凉,听爷爷辈的长辈们讲述着关于我们村的传奇故事;仿佛看到了那些魂归故土的长者,重新举起镢头在挥洒着对生活的热情;仿佛看到了90年代的画面......

其实当我们把家称为老家或故乡的时候,我们已经与家貌合神离了,我们离家已经很远了,那个叫家的地方一年也回去不了几次。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长大后却梦想着回去。纵然我们住在城里,我们也会陷入一种窘迫:自己是所谓的城里人,自己却没有正式工作;自己是实实在在的农村人,自己又不会料理庄稼。

到底怎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一路的坎坷和泥泞,这值得我们这代人深思...

每一次的回家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那是抵达灵魂深处的洗礼,抛去世俗的喧嚣,你还是曾经的那个你吗?

作 者 简 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