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玉,因产自贵州省罗甸县而得名,是一种以透闪石为主要组成矿物的玉石,产出的均为山料。因结构细腻致密,颜色多样等特点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深受玉石加工企业和市场喜爱。 2011年,罗甸县关固寨的发浪坡上也发现了玉石矿,2015年初,罗甸县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建设了规模宏大的玉石产业园。宣传和推广力度较大。自此罗甸玉开始走向全国大众的视野。目前有一定市场份额。且价格不断攀升。 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含有少量的方解石、透辉石、石英和铁锰氧化物。 粒状、纤维状和片状结构,质地细腻。有部分玉质内有斑花和草花状包体。 罗甸玉从颜色上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罗甸白玉、罗甸青玉以及罗甸花玉。 以白色为主,包括带有一定灰色、青色等色调,玉质细腻致密有瓷感,蜡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 呈蛋青色,包括浓淡不匀的颜色差异形成白青至青色,常隐约可见因颜色差异形成的条带,玉质细腻致密有瓷感,多呈蜡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 玉石在形成过程中有铁、锰离子浸入,形成花斑或草花状的包体,因玉质颜色不同而形成白底花斑、青底花斑,而铁锰离子浸染重时形成褐底花斑。玉质细腻致密有瓷感,多呈蜡状至油脂光泽,半透明至微透明。 罗甸玉是粒状、纤维状和片状结构,颜色有白、淡绿、黄色等。色调偏暗,质地细腻致密,较多有瓷白感。半透明至微透明,油脂至蜡状光泽,部分玉质内有花斑或草花状包体,与仿制品易于区别。 罗甸玉的折射率点测为1.60-1.63之间,密度为2.60-2.90g/cm³之间,硬度摩氏6-6.5,放大观察较为细腻的粒状、纤维状和片状结构,根据以上特征以及光谱等仪器检测,鉴定真伪。 罗甸玉,玉质细腻致密有瓷感,透明度和油润度均差;新疆和田玉,玉质温润,油润度好。玉石的质量评价主要指标就是油润度,由于形成环境与温度的差异,导致了罗甸玉比和田玉的宝石学性质要逊色很多。一般罗甸玉经过雕琢和抛光后白度、透明度和油润度会有提升,但与和田玉还有差距。 罗甸玉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明显的瓷白感,缺乏新疆和田玉的灵性,显得非常呆板。两者区别较大。 罗甸玉的优化处理主要是染色。这种染色罗甸玉,在2015年时玉石市场较多!冒充新彊和田玉黄沁籽料销售,很多玉石爱好者上当受骗。 由于罗甸玉中较多是粒状结构,染色非常容易,并且染色出来的料子颜色都是非常均匀。所以大家在玩沁料,能找到一块完美的新疆和田玉沁料是非常难得的。往往染色罗甸玉大多外观很完美,结构细腻均匀,颜色单一的应该引起玉友们高度重视。 在玉石交易市场上,有较多染成聚红皮的罗甸玉,这种染色的玉料非常容易辨别,可以看它白肉与皮色是没有过渡的,并且白色肉质部分有瓷白的感觉。 染色罗甸玉在检测机构鉴定,可以出具和田玉证书,依据国标 GB/T 16552-2007, 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的均可出具和田玉证书,和田玉名称不具产地意义。所以染色罗甸玉可以出具和田玉证书,证书上以标明颜色成因未定。所以针对染色罗甸玉,检测机构的鉴定结论没有任何意义,但可以区分材质是否是广义和田玉。 罗甸玉是继新疆和田玉之后第二个以地方名称命名的玉石,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罗甸县境内区域,远景储量达74.6万吨。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第 6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鉴定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彩色宝石的未知鉴定》、《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翡翠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和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珊瑚的鉴定与优化处理方法》、《珍珠的鉴定与优化处理方法》、《国内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方法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350 多篇,200多万字。阅读量48多万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因发布内容优质,被头条号认证为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暨首届宝玉石检验员技能大赛中省级排名第3名,并获三等奖,作为珠宝鉴定师和宝玉石爱好者。曾长期从事宝玉石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珠宝鉴定有深刻的理解。曾多次参与鉴宝活动为百姓服务。并且执着于玉文化传播,为珠宝行业发展尽心竭力。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贵州罗甸玉成矿地址特征与品质评述》、《罗甸玉的分类与命名》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