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振宁凭什么获诺贝尔奖?只因发现“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中不同”

 格瑞思n5c5alhf 2023-04-05 发布于山东

说起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人会说是牛顿、也有人会说是爱因斯坦,还有人会说是霍金。然而,若要评选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其中必然少不了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杨振宁。在诺贝尔获得者丁肇中眼中,杨政宁研究贡献甚至早已超越了霍金。

文章图片1

然而,20世纪物理学领域突破性的研究是普通大众无法理解的,杨振宁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当时没有选择和其他科学家一样回国,是他加入了美国国籍,也是他与小46岁妻子之间的恋情。

那么,作为目前唯一在世的物理学领域巨擘,杨振宁为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他所提出的宇称不守恒是如何发现“镜子中的你和现实的你不同”的呢?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含义的是什么?它的意义在哪里?

天赋异禀的物理奇才

杨振宁接受采访时曾说,他曾与爱因斯坦闭门交谈,但却并未从中获取到任何灵感。倘若是别人这样说,旁人必定嗤之以鼻,但这话从杨振宁嘴巴里说出来,却不得不令人敬佩。

文章图片3

杨振宁从小便显示出了学习方面的天赋,而这天赋便极有可能遗传自他的父亲——杨武之。杨振宁刚出生没多久,父亲杨武之便前往美国留学了,先是取得了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文章图片4

要知道在1920s年代,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时期,教育也没有普及,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水平,只有地主阶级家的孩子才能念几年私塾。

龙生龙,凤生凤,杨武之在学习上的优秀基因自然也遗传到了杨振宁身上。杨振宁4岁的时候,家人便教他认字,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已经认识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所有汉字。5岁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老师教读书,结果没多久,杨振宁便将老师教授的启蒙读物倒背如流。

文章图片5

不仅在语文方面,杨振宁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也十分惊人,甚至杨振宁11岁还没有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能与父亲讨论数学题目的不同种解法。

杨振宁少年时期的天赋异禀,除了来自父亲杨武之的基因遗传,同样也离不开后天的环境和培养。杨武之本人便是一名综合发展的人才,不仅注重学习,还十分擅长足球、篮球、京剧和围棋,体魄锻炼和兴趣爱好培养样样不落下。正因如此,杨武之也十分注重杨振宁个性的自由发展,在当时的清华园中,时刻可以看见少年杨振宁在围墙角落爬树,或者是研究各种动植物。

文章图片6

在这自由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清华园,杨振宁的成长也十分迅速。1938年,考上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杨振宁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学习,他在本科期间的物理水平,就已经远远超越当时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几乎都找不到与之水平相当的本科生。

文章图片7

1942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开始了硕士生涯,但站在更高的领域,杨振宁仍然是无敌的存在。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黄昆院士当时和杨振宁是同专业同学,但他也自认为能力比不上杨振宁。当时两人一起参加留美考试,结果黄昆院士得知物理只有一个名额,果断地避开杨振宁选择了考气象学。

文章图片8

得遇良师指点

通过留美考试,杨振宁顺利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其实,在硕士毕业后,杨振宁就已经是公认的俊杰,但即便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根据杨振宁的说法,他读书时,无论文科理科都十分擅长,唯独在动手实践方面十分的欠缺。然而,正是这一短板让留美读博的杨振宁吃尽了苦头,但也让他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文章图片9

在杨振宁很早便意识到自己实践能力是弱势,但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当他即将步入芝加哥大学时,就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验室埋头苦干了一年半后,杨振宁没有任何的实验成果产出。当时芝加哥大学的学生老师都知道,只要物理实验室传来了爆炸声,那多半是杨振宁在做实验。

文章图片10

在当时的教育认知中,物理必须要做实验,不然只能是空中楼阁。杨振宁还在西南联大读书时,老师吴有训便他十分注重实验物理,对待只会理论的同学常常提出严厉的批评。在这样的认知下,杨振宁也十分注重试验物理,然而经过18个月的埋头苦干后,杨振宁发现自己的确没有实践的天赋,这也让杨振宁十分的苦恼。

文章图片11

就在这时,美国氢弹之父、杨振宁的导师泰勒找到他,在得知杨振宁的实验并不成功后,泰勒表示没有必要执着于物理实验,专注于理论同样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经过导师的开导,杨振宁终于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也终于放下了对动手实验的执着。

文章图片12

宇称不守恒定律

找到自己研究方向的杨振宁很快就在物理学领域取得成就——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

那么,什么是宇称不守恒定律呢?宇称其实是一个物理量,它所代表的是空间反射的对称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镜像对称。这就像是在照镜子,当我们站在镜子前,无论我们做什么动作,镜子中的我们也会做同样的动作,现实中的人与镜子中的人总是对称的。而宇称不守恒,也就是说“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中的你并不会做出相同的动作”。

文章图片13

那么提出该理论的意义又是什么呢?1956年以前,物理学领域认为宇称守恒是绝对成立的,因为之前做过的所有实验都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然而,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研究中发现,宇称守恒在强力方面都有实验证明。但是在弱相互作用中没有任何的实验证明。

文章图片14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因为没有人做相关的实验并不能与该实验不能成立,更何况,物理学界一直是默认宇称绝对守恒这一前提基础。而促使杨振宁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们当时对θ和τ(seita和tao)这两个介子的研究。

文章图片15

θ粒子和τ粒子是各方面的属性都一样的两种粒子,因此,就像人照镜子一样,若把θ粒子看作现实中的人,τ粒子看作是是镜中人,那么,θ粒子和τ粒子应该是完全一致的。然而这两种粒子在衰变时却又会产生不同的介子,这便不符合对称性的圆则,这种既相同又不同的现象是很难解释的。

文章图片16

对于θ粒子和τ粒子这种奇怪的现象,当时并没有人去怀疑,并且越是权威的物理学家对于宇称守恒就越是相信。

但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并没有被原有的思维固化,他们敏锐的察觉到,应该在不同强度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分别来看待宇称守恒的问题。即在强力中是宇称守恒的,而在弱力中介子是遵守宇称不守恒定律的。

文章图片17

然而当时,这只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一个想法,并没有具体的实验来证明。于是,两人又设计了能够检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是否守恒的试验,并将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几个月后,我国物理学家吴健雄在进行相关实验后发表了实验结果——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不守恒,这直接证明了宇称不守恒的可能性。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解决了物理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回避的问题,使后续的物理研究理论更加规范统一。不仅如此,后续有五次关于宇称不守恒的后续研究都获得了诺奖。

文章图片18

一般而言,只有理论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该理论的提出者才有资格被提名诺奖,而这检验所需的时间往往是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然而宇称不守恒颠覆了人们几十年来的认知,已经不能简单的用诺奖来衡量,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年便直接把奖项颁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文章图片19

人们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成就是百年内都难有人能够企及的,但是如今,当我们谈起杨振宁时,大多数人首先谈及的并不是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反而是他与比他小54岁妻子翁帆之间的花边新闻。某种程度而言,这是极其可悲的。

文章图片20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使得很多人对杨振宁心怀不满。第一件是当时很多科学家第一时间都选择回国参与国家建设时,杨振宁并没有回来。虽然,是国家要他留在外面,但是仍有许多不理解的人在网络等渠道对杨振宁进行诋毁。并且,当时中国并没有可供杨振宁进行学术研究的试验场地和设施,实验条件还比较落后。

文章图片21

第二件事是关于杨振宁的国籍。在传统观念中,一个人一旦脱机了国籍,便是不爱国,这是要受到谴责的。但是,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是在获得诺贝尔奖很多年之后,这就说明杨振宁的选择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事实上,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属于无奈。当时华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不高,想要出国进行学术交流都经常遇到阻碍,而且大多数人对我们还存在着偏见,这无疑是不利于杨振宁进行学术研究的。

文章图片22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杨振宁在美国的时候,常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我国做实事。例如,1971年杨振宁亲自参与了“保钓运动”,在美国四处演讲募集资金,同时还与其他学者在各大期刊发表文章,使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

在教育方面,杨振宁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基金会,让更多的中国学生有能够出国的机会。同时,杨振宁还十分积极的培养年轻人,经常去各地演讲,回答同学们关于物理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去努力的钻研物理学的最新理论。

文章图片23

2017年,杨振宁恢复了我国国籍,在他95岁的这年,他了却了父亲杨武之多年的期望,也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杨振宁的学术成果举世公认,其爱国情怀也真情热烈,然而普通人对杨振宁的了解还仅停留在五六十年前,那些攻击和谩骂更是不堪入耳。2022年9月,是杨振宁的百岁生日,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欠他一个道歉。

文章图片24

在整个物理学领域,杨振宁的学术贡献和地位不容置疑,然而在民间,普通百姓对杨振宁的争议却层出不穷。你对杨振宁又有何看法呢?欢迎大家来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内交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