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看得几清明

 夜间列车 2023-04-05 发布于江西

草长莺飞,春和景明,又是一年清明时。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这是宋代吴惟信写的《苏堤清明即事》。

清明是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节日,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是一年中踏春游玩的好时节。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寻春游赏之景。梨花伴春风摇曳,杨柳在西湖边低垂。似乎到了日暮人散的时候了,笙歌远去,还景于自然,把杨柳还给那远方飞回的黄莺。

《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人出郊……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相互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祭扫完毕后,人们结伴出游,在山水园林间,纵情饮酒,游戏,赏花,采撷野味,别有一番乐趣。

当梨花盛开,绿柳抽条,如此这般的风吹来,带着万物生长的味道,如何不令人感到神清气明,暂时忘忧。

心动的瞬间,正是风起的时候。它吹来泥土、雨水、青草的味道,澎湃着生命向上生长的气势。

无独有偶,主持修建苏堤的苏轼,也写过一首清明诗——《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首诗是苏轼离开密州,前往徐州后,写给他的接任者孔宗翰的五首绝句之一。

苏轼与孔宗翰都是实干家,俩人惺惺相惜,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

东栏是密州官衙的那树梨花。清明时节,正是梨花如雪,柳树如烟时,春意已深,春愁渐生。

清明年年如期而至,梨花岁岁伴着漫天飘扬的柳絮,春花易逝,春光短暂,人生几何,而如寄的人生则只有一个盛年,怎能不让人心生愁绪与感慨。

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次清明。

清明,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这个节气,属于天清气朗的春;这个节日,寓意慎终追远的念。

一些人说,今年清明节是闺二月,当天祭祖扫墓不妥。我倒不这么认为——清明祭祖扫墓,缅怀先人,表达哀思,本来就是一种心灵上的思念与寄托。心诚则灵,如果过于强调时间、仪式上的规定,显得本末倒置了。

清明节源远流长,之所以能够绵延2500多年,盖因为这是寄托哀思的时节,是慎终追远的日子。

沿着春风吹拂的方向,哀悼与怀想共生,回望和远眺交织,不需要太过深刻的感悟,只有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隔世的缅怀。这是血脉的延续,这是文化的传承。

古人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孔子也曾说“未知生,焉知死?”清明的特殊涵义,就是“事死”与“知生”相互碰撞。

清明,既是哀悼,也是新生。我们带着对逝者的思念,迎候生命的不息。铭记住悲伤,才能为未来注入更多力量;知晓了血脉的延续,才更加懂得传承的使命。

木心说“人在被思念时,知或不知,已在思念者的怀里。”也许拥有着这样一份挂念,很多人才能在坚冷的世界继续走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