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两则下联堪称经典

 新用户22191132 2023-04-05 发布于河南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是建立在完全由男性主导的制度之下的,这就意味着女性的地位非常低微。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就会催生出一种“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信奉着这种观念的古人,他们觉得只有生下儿子,家族的血脉才能延绵下去。所以,古时才会有这样的一副对联,上联为“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而这两则下联更为经典。

男尊女卑,母凭子贵

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发现只要制定了分工,就能保住自己的社会优势。于是,这个时期的男性就选择了外出狩猎,而女性则是被分配留在部落管理内务,或只是出去简单地采摘树上的瓜果。

有人说,这是因为男性的力量比女性大,所以原始部落中的男人才会承担起狩猎的职责。

可到了封建社会呢?此时,获得食物已经不完全依靠于力气了,此外,一部分寒窗苦读的文弱书生可是“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和农村里整日干农活的妇女相较量,但女性的地位仍旧比男性低。

这是由于男性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尝到了身份尊贵的甜头,所以,在进入了封建社会后,他们还是不遗余力地去尝试利用各种手段去巩固自己的地位优势。因此,倡导着“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就出现了。

于是,古代就形成了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因为这个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古时的人们就更渴望家中男丁兴盛,这样才有机会光耀门楣。

而古代的女性,很多时候也只有在为丈夫生下了儿子后才能得到家族的重视,这也是古人常说的“母凭子贵”。

自己生儿子还不算数,还需要儿子的媳妇继续生儿子,这样才能保证家族血脉能代代相传。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会有一众后妃,除了彰显他的地位非凡之外,这些妃嫔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皇家开枝散叶,如此一来,皇家的江山基业才有人来继承。

含饴弄孙,弄巧成拙

于是,古人就变得“求子心切”了。所以,就有了这“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的上联。

前面的“想孙子,盼孙子”很好理解,就是说在自己的儿子长大之后,就想要让他也生儿子。

可是有了孙子之后,家族就一定有福吗?实际上也是不一定的,这上联的后半句就揭示了这个道理,也就是“有了孙子是孙子”。

在这后半句中出现的两个孙子,其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前一个指代的是儿子的儿子,也就是孙辈,而后一个则是指儿子的父母辈。

虽说,有了孙子之后,家族就得以延续。可是家中一旦子嗣太多,父母来不及管教的话,就会将这养孩子的责任交托给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

尽管古人常说,老一辈最希望能看到子嗣昌盛。但是,孙子与爷爷奶奶之间是隔了一辈了,相信大家也听过隔辈亲这句话吧,他们可能会太过宠溺于孙子,以至于自己沦为了“孙子”。

这个时候的家族长辈既没有享受到晚年含饴弄孙的乐趣,反而还要忙里忙外地去伺候家中的这个孙子。

由此似乎也能说明,家里有了孙子后可能也不一定会幸福,相反,还会让上一辈的地位变得很低。在这个时候,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他们可能更希望家中有一个脾性柔和的孙女了。

两则下联,确实精妙

那么,与这上联相对应的下联又会是什么呢?与之成对的下联有两个,先来说说这第一个,即“烦公婆,怨公婆,走了公婆变公婆”。

虽然在这个下联中,形容是婆媳关系,古代社会又重视孝道,所以这些媳妇更要处处以家中的公婆为先。否则,一旦被认作是不孝的话,就会被认为是犯了“七出”之条中的“不顺父母”,就会被逐出家门。

而古人也有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出嫁的女子如果被赶回了母家,她们的父母也可能不会接纳她们。到了这个时候,就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了。

但是婆婆一开始也不是婆婆,她们也只是媳妇,等到了媳妇熬成婆了之后,她们才有管教家中小辈媳妇的资格,于是就有了这“烦公婆,怨公婆,走了公婆变公婆”。

除了这个“烦公婆”之外,还有另一个下联,即“喜当爷,乐当爷,当了爷爷乃是爷”,这个下联与“想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是孙子”是完全对仗的。

下联之中的“喜”与“乐”传递的都是在看到孙辈出生之后的喜悦心情。而在这里,似乎也就没有那么浓厚“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了,因为成为了爷爷辈,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此外,这个下联还有另一种解释。古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都会被称作是爷,但是此“爷”非彼“爷”,前者只是一个尊称。

可这个时候,假如家中没有孙辈降临的话,那么这个爷也就只是个虚称,因为只有真正当了爷爷才是爷爷。

这个下联实际上还带有一种催生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和古时候的香火传承有关。在古人看来,只有家中不缺孙辈绕膝的话,这个家族才算是人丁兴盛。

当然了,这个对联也只是古人的想法。到了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男女平等,无论生男生女,都是相同的。

内容来自U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