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清明

 磐桓子 2023-04-05 发布于宁夏

写给清明

今日清明,自古及今中国传承着去祭奠、缅怀、哀思的日子,还有春游的轻松愉悦,春耕的时令播种,投射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阐述着中华文明的亘古至今。

祭奠已故的亲人,在乍暖亦寒中情感交杂。记得余光中的诗“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我心里又涌动着哀伤,这是今生都无法治愈的哀痛,只要念起,必生愁肠。父母在人生尚有归途,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怀着这份悲情,只能默默的化作一些哀思,通过清扫墓碑,布置绢花,点燃香烛,心里念着,嘴里絮叨,说说兄弟几人的情况,再说说孙子孙女,还有一些家里的大事要事,简单的仪式过程,却是一年一次,一次一年,匆匆中简单,简单中有了一份归宿,归宿中体味着人事的悲哀。与亲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阴阳两隔,人生最苦的莫过于明明不在却在心中永留,且永留到生命尽头。

缅怀先烈,这是民族精神的传扬,中华大地民族英雄总在最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一腔爱国志,满身英雄气,留下英名于世,事迹口口传颂,数千年的历史跌宕,也是数千年中英雄故事的演绎,无论是何年何朝,都是华夏儿女的一脉相承。历史给了英雄烈士最大的讴歌,让他们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没有民族的英雄是民族的悲哀,没有英雄的民族必是民族的灭亡。清明的缅怀,就是对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一次集体性追思,体味这些英雄的精神,激发当代人的斗志,更感怀没有他们何来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祭祀先祖,这是古老且隆重的仪式,上下五千年,从祭祖中慎终追远,采取“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仪式,虽然还有很多地方风俗有差异,然而大一统的是中国人的根脉,透射着华夏大地的文明亘古如新,再经历万年这些代代相传的祭祀,都会凝结为民族的魂魄,且永久的在这块土地上驻足,龙的传人,龙的故土,这份自豪、自信已然在中国人的血脉流淌,即便受到压迫也不会断灭,反而中国龙必然是飞龙在天。

抽闲驱车在黄河迎宾大道,两岸绿色连翠,柳条迎风舞动,野草绿意渐显,候鸟不时从水面掠过,湖泊河流水波潋滟,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踏春的人,三五成群,支起帐篷,点起炉火,拿着钓竿,野炊、钓鱼,一幅轻松愉悦的场景,一幅安然自乐的景象。农田中播种机、拖拉机、旋耕机,来来往往精耕细作,鱼塘里抽水机、挖掘机,忙碌不停的清理淤泥,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严寒已经消退,生机已经复苏,这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脚步,这就是“寒尽春意归,清明时节至,祭奠追思晦,踏青春耕荟”。

清明是节日又是节气,传统风俗很多,关于清明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但从这里可以理解“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种归宿感,在传统文化中大量的赋予,就是解决虚无感,只要能够切实的去体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人类的很多困惑早有答案,唯独我们是否找到且懂得了,且分享推广与世人了。

202345日星期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