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宣宗“完颜珣”的第三个年号“元光”(公元1222—1223年)铸“元光重宝”,同期还铸有“元光元宝”,均属行用钱性质。元宝系小平钱为元宝,大钱均为重宝。其铸工精良,文字娟秀,近些年有少量出土。由于铸造时间很短仅两年,铸量不多,至今存世稀少,难得一见。 “元光重宝”品种多样,有折三、折五、折十型制。币文有直读和旋读两种,材质有铜质与银质,文字有楷书与篆书。其中以篆书直读“元光重宝”最为珍稀。 下面这枚银质篆书“元光重宝”,直径33mm,厚度2.2mm,穿7.5mm,币面币文高1.0mm,币背缘高0.8mm,重9.08g。背带星点,穿上下阴刻字迹颇深的“宣宗”,穿左右阴刻“壬午”,应是代表对此钱由金宣宗“完颜珣”的第三个年号“元光”铸币的纪念。 查 《金史·宣宗本纪》,公元1222年即“元光”元年,干支“壬午”。此钱的阴刻历史时辰正好能与之对应。 从钱币精湛的铸工工艺,表面覆裹的浓郁的绿、褐包浆色泽和厚实有水银浸的状态看,本藏品系出土物品。至于是谁刻的这些字已无从考证。但假如此钱铸造发行量不多,首先是当时能得此铸钱的达官贵人,为了纪念此币发行的时代和时日而刻。 从大量辽、金钱均有背阴刻文字的事实,可以推测,当年辽金人应该是有在钱币背面用刻刀刻文表达一种需要表达的意愿的习惯。 所以,对辽金铸背阴刻文钱币不能一概否定,并简单武断地判断为憶造! 2023年4月5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