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伤,还是不悲伤?

 菊斋 2023-04-05 发布于江苏

中国人的生死观,与西方不太一样。

1880年,瑞士画家阿诺德-勃克林完成第一张《死之岛》(《死之岛》至少有五件,创作于不同年份,尺寸、细节略异)——暮色黄昏里,冥王哈迪思的船夫卡戎,一袭白衣护送着棺木靠近柏树丛下的黑暗港湾,由此,亡者将进入冥界。


阿诺德-勃克林 《死之岛》

一如死亡常常带给人的感觉,阿诺德-勃克林的《死之岛》,肃穆,安静,哀伤,带着深深的克制和压抑。

死亡,是否一向如此?
古早的中国人说,不。

早于阿诺德-勃克林大约九百年,中国辽代某个佚名的画家在一座墓室中留下一张同样描述亡者的画,此画后来被称作《深山会棋图》或者《山弈侯约图》,很多人未曾注意细节,以为它画的是隐士在深山中会友、下棋。


辽 佚名 深山会棋图

但实际上,《深山会棋图》和《死之岛》是一样的——它们都描述了亡者将穿过一个隐秘的入口,前往与生者隔绝的地方,只是情绪不同,去处不同,愿景不同。

《死之岛》里卡戎带着亡者穿越的隐秘入口藏在一片柏树丛的黑暗里,《深山会棋图》里的的隐秘入口是一个山洞——这个山洞非同寻常。

中国画是非常有趣的。读中国画,很象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流行过的《仙剑奇侠传》之类的RPG游戏,常常可以在画中找寻到秘密、彩蛋和隐秘的线索或进程。读画的起始,常常要从画面下方(立轴画)开始,所以中国画的下半部分,往往画得要比上半部分复杂得多。

在《深山会棋图》里,我们也将从下方开始,进入这个会找寻到秘密、彩蛋和隐秘线索的游戏。


辽 佚名 深山会棋图局部

崚嶒的岩石和松树之间,画面靠近最下端,有一行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戴着高冠、曳杖徐行的人,他身后有两个童子,一个背着酒葫芦,一个扛着琴,这个三人小组,很象其它隐士图或春游春图里经常出现的旅游小分队,但当然不是。

因为他们前往穿越的这个山洞,是一种特殊的山洞,在道家语境里,它被称为“洞天”。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之说,洞天,即是仙人在人间居住的地方。凡人偶然可以因难得的机缘通过狭窄隐秘的洞口进入洞天——它应该不是一个实质存在的固定所在,而是与人世并行的多维空间,类似于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相当多的古画里描绘过这样的洞天,比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我觉得武陵渔人进入的“仿佛若有光”的洞其实也是个洞天。

洞天可遇不可求,《深山会棋图》的洞天,却慷慨地敞开了大门。

现在,我们跟着这个曳杖者往前走。
他走上三级台阶,穿过一扇敞开的朱门,沿着若隐若现的、曲折的朱红回廊一直向上走,最后进入一个仙宫,仙宫的露台上有两个人在下棋,他们的身旁,还有一个旁观者。
此棋局,谓之“仙弈”。


辽 佚名 深山会棋图局部

仙弈,便是仙人对弈。
围棋和神仙的关系自来密切。汉武帝曾与仙人下棋,王质在烂柯山中看神仙下棋,王积薪于蜀中遇神仙婆媳——最迟在东汉,弈棋已经与神仙信仰对接,此后,弈棋更成为道教炼养的方式之一,也是
生活在洞天之中的仙人最具象征性的理想游戏——也许是为了消磨长生不老的漫漫长日,也许是因为围棋中蕴含着另一个小宇宙,也许是我们凡人还没有悟到的其它原因,总之,棋枰中充满了仙机。擅画道释人物的画家,大多曾画过“仙人对弈”的内容。

曳杖者行到这里,若不想一直看仙人下棋,可以继续往前,穿过另一扇为他打开的门,站在这里,会看到缥缈的云山,群峰,以及更远处的青绿山头。
很有意思的是,除了这扇门,左边仙宫的两扇门都是关着的,意味着若要向前,惟有此路可通——古人作画常常有很精妙的设定,即使整张画上画得满满的,他也仍有办法用一扇开着的门,一条有明确方向的路,将读画者的视线牵引过去。



辽 佚名 深山会棋图局部

行到此间,我们已随着曳杖者穿山入户,驻留洞天,完成了这趟隐秘的行程——这趟旅程的原因只有一个。

此画,于1974年春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辽墓群中的一座辽代砖墓里被发现,墓内有一架“小帐”式建筑的棺室,棺室内有石棺一具,东西壁悬挂山水和花鸟主题的画作各一幅,花鸟画是《竹雀双兔图》,山水画便是《深山会棋图》,有意思的是,棺室内还真有一副漆木的双陆棋盘,上面散乱放着三十余枚棋子。

这位墓主,据推测是个身份贵的人,有可能是萧太后,但至今未被确证。由《深山会棋图》可知,墓主希望在死后经由洞天进入仙境的愿望是很强烈的。

为了表达这种愿望,画中还散布着诸多的彩蛋——这些彩蛋或含有深沉的喻意,或有着特殊的象征,不过,没看懂彩蛋也不要紧,它们只是静静地待在画中某个角落,看不懂也并不妨碍这一趟行程:
比如,曳杖,葫芦,古琴,和青绿的山头。


辽 佚名 深山会棋图局部

曳杖,暗示此人年事已高。画中人年老而无须,可能是个女子。
松柏、葫芦和琴,都是和棋戏一样与仙境关系密切的物事,葫芦也许还暗示着“壶中天”。
青绿色的山头,并不仅仅为了表示远山,青绿与道教的关系亦深,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起源就是道教的“春生”概念——“春生”的意思,就是“长生”与“不死”,山水中的青绿,多是表现仙境的一种程式化手法。此中的青绿,暗示着这是洞天之上的仙境,而打开的朱门,意味着墓主将从人间洞天继续前往天外仙境。

青绿,松柏,仙弈,葫芦,洞天,当这些道教世界里的特产成群出现,那么,无须怀疑,这不是某位隐士前往深山与友人会棋,而是一种愿景,画中虽有六人,而惟一的主角只有这位年事已高、想要在死后进入极乐仙境的墓主。

都是关于死亡,《深山会棋图》和《死之岛》面对死亡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死之岛》里卡戎带着亡者穿越藏在一片柏树丛里的港湾,柏树有着双重喻意,它既寄托着“万古长青”的哀思,也隐含着新生的寓意,而港湾象征着女性生殖,《死之岛》的真正意义,是亡者将开启下一轮的新生。

《深山会棋图》这位佚名的画者,画的却并非新生,而是亡者离开人世,前往仙境的喜悦。这种喜悦,来自于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

面对生死尤其是死,人应如何看待?又何超脱生死困境?道教对此有深刻的看法。在道家看来,人生是一段短暂的旅途,即东坡先生所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游死归,死亡方是生命真正的归宿。

故而,道家会认为,生固可喜,死亦不可惧,因为解除了生时的种种负累、束缚和压力,死亡是一种解脱和自由,也只有死亡,能使灵魂轻盈地飞度绝壁幽壑,无所阻碍地进入洞天与仙境,与万古同在——在《深山会棋图》中,在葫芦、棋局、云山中,我们确能感受到这种轻盈、自由、闲适和喜悦。

生亦好,死亦好,2500年前的中国人早已通透地知晓,生有生的意义,死有死的意义,生死一体,死生俱善。

一年又清明。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看看


菊斋 |  文人  | 美学

欢迎个人转发、扩散。

投稿请在后台键入“投稿”

商务合作请请在后台键入“合作”

公号转载请在后台键入“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