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高才:从木兰山到姚家山,礼赞红军、新五师军魂

 裴高才文心飞翼 2023-04-05 发布于湖北

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木兰山革命根据地题1984.12.22

    “巍巍木兰山,革命浩气存。”笔者引用当年身经百战、历任陂安南县(今黄陂东北部、红安西南部)书记、县长,新五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题写的这十个大字作为标题,参加民政部组织的红色地名故事征文,而忝列国家二等奖。窃以为,这并非我的征文写得好,而是借光革命胜地木兰山与英雄部队新五师响当当的红色名片。

裴高才获民政部组织的红色地名故事征文国家二等奖

    “新五师”的全称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的简称,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它是1941年4月5日在湖北安陆的赵棚,由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改编而成的。早年在木兰山地区参加黄麻起义的鄂豫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

木兰山的“红军洞”(风洞)

     “黄麻起义上木兰山,秋收起义上井冈山。”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是一片红色的土壤,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的木兰山革命根据地,不仅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红四方面军的前身),走出了包括吴光浩军长(黄麻起义副总指挥)在内的新中国国家主席、元帅与将军们;木兰山革命根据地在黄麻起义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间,起到了承先启后作用。吴光浩的继任者徐向前元帅生前曾泼墨挥毫:“木兰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别山!”

徐向前元帅1984年为木兰山题

     在抗日战争期间,黄陂蔡店的姚家山与湖北大悟县芳畈的白果树湾则是新四军第五师(简称“新五师”)师部的主要根据地。当年,从黄麻起义走出的新五师师长李先念率领战友们,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为插在盘踞在武汉的倭寇及其日伪军心脏的一把钢刀。当年,家严贵辉府君就是新五师的一员,生前曾给我们讲述过那段峥嵘岁月。

1940年初,李先念(左一)率新四军挺进纵队进入鄂中地区

    正是由于这一机缘,笔者特将黄麻起义、木兰山根据地、姚家山新五师司政部史略写进《无陂不成镇》与《武汉城市史》(黄陂卷)。同时,笔者呼吁面对如此丰沛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通过多种文艺形式表现。黄陂退休教师马继田先生的电影文学剧本《新五师的儿女们》,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

裴高才(左)赴姚家山探访李先念旧居

    拜读马继田先生著述《新五师的儿女们》,勾起了我对先君参加新五师那段史实的回忆,我曾多次赴湖北黄陂姚家山与大悟县芳畈白果树湾瞻仰过新五师旧址,追寻老一辈先贤的足迹。如今,马先生已经作古,我拜读这部文学剧本的感言也算是对他的追忆吧!(下图左起裴高才向白果树新五师纪念馆赠革命烈士传记《“铸剑”先驱蔡以忱》

笔者与新四军的机缘,是因为家父裴公贵辉府君在抗日战争后期曾是新五师的老战士。记得在幼年时,每逢寒暑假笔者随早年赤卫队员的祖父春祥府君与父亲在外当放鸭郎。一到夜晚,祖父就给我讲述当年赤卫队转战牛脊岭与木兰山,家父则给我讲述有关新五师抗日与反蒋的旧事——

上前排右起张笃勤、萧致治、裴高才等专家学者参观新五师旧址

新五师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成立的。那是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当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面对这一严峻局势,鄂豫边区党委决定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2月中旬,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一、二、三、九团,进击大、小悟山区的国民党十九纵队,歼灭国民党十九纵队大部分有生力量,生俘十九纵队第四支队队长刘亚卿及以下官兵二千余人,控制了湖北礼山(今大悟)、孝感、黄陂边区。

统战部在姚家山新五师纪念馆举办党日活动

4月5日,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改编为新五师后,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等三个正规旅,第一、第二两个地方游击纵队和区党委警卫团,共一万五千余人。师司政机关相继驻扎在依山傍水的大悟新屋畈、黄陂姚家山与大悟白果树湾。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等新五师军政首长转战于鄂豫边区山区一带。

在新五师改编前后,部队与鄂豫边区党的地方组织曾在黄陂姚家山地区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第一次是1940年4月,鄂豫边区行署在姚家山地区的萧家湾召开了宪政促进会,到会代表二百多人,成立了以魏天一任县长、任士舜任书记的黄陂县抗日民主政府;

裴高才拜谒姚家山李先念司令部

第二次是19405月,李先念、陈少敏在姚家山山寨湾召开了黄陂、黄安(今红安)、礼山(今大悟)、安陆等七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到会代表二千多人,陈少敏在会上作了“组织起来、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报告;

第三次是1944年11月中旬,鄂豫边区党委在姚家山湾前的稻场上召开了农民救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三百三十多人,郑位三代表华中局作了《迎接天光》的政治报告,陈少敏代表边区党委作了《一年来农救工作总结》的报告,吴祖贻作了《秋收减租减息》的报告。

新五师不仅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还为打垮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新五师为主力的中原部队,以顽强的毅力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牺牲,服从大局,坚持了长达十个月的战略防御,有力地牵制了国民党的三十万军队,为兄弟部队赢得了时间。并于1946年6月26日成功地实施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取得了战略和战役的全面胜利。

李先念总司令颁发的复员证

如今,拜读马继田先生的电影文学剧本《新五师的儿女们》,又勾起了我童年印象中的新五师。此后,我曾多次赴湖北黄陂姚家山与大悟县芳畈白果树湾瞻仰过新五师旧址,追寻老一辈先贤的足迹,体验某种现场感,不禁让人高山仰止。

不仅如此,笔者撰写《胡秋原全传》时,通过采访当年新五师的老战士,将新五师统战工作一瞥,写成《周恩来急电营救胡康民》,作为全传的一节。拙作出版后,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湖南《书屋》、湖北《和谐》等报刊均作了转载。

电影文学剧本是一种运用电影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是剧作者按照电影表现手法也称蒙太奇手法,诸如场景、环境、人物形象、行为、动作、说白、音响及其他细节等,通过文字描述以表达自己对未来影片设想的作品。因此它必然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必须符合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豫鄂辖区行政公署印章及副主席涂云庵

窃以为,电影文学剧本所创造的形象虽然以文字为媒介,但它的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是由电影艺术本性所决定的。这就是:富于造型表现力和鲜明的动作性;形象的画面感和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时空自由转换中体现的蒙太奇效果。同时,电影文学剧本必须具备文学价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为读者阅读和欣赏。

马先生生平生活与工作在黄陂、孝感两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新五师耳熟能详。在《新五师的儿女们》里,重大史实无误,政治上、政策上总体把握妥当。通过李汉莲、喜英母女,姜兵、张国豪、沈丹萍等人物,多层面、多角度塑造了鄂豫边区军民、指战员的群像。力求史诗性、艺术性和可视性统一。可以说,这是一部“立得起、站得住、留得下”的力作

左起裴高才向老区姚家山村赠《无陂不成镇》

这部雄壮激昂的英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新五师的风采,热情地讴歌了“新五师精神”:为民族、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崇高奉献精神;同心同德、相互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开拓创业精神。

   更让人不能自已的是,马先生年逾古稀,病魔缠身,他是在病床上完成这部作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新作《新五师的儿女们》的创作过程,就是传承“新五师精神”的具体表现。可敬、可叹、可佩!

相关链接:

严昌洪:武汉的黄陂犹如上海的苏北一样,值得深入探究

裴高才《胡秋原》:一部志业中华的正气歌

樊星:潜心研究武汉文化的传灯人裴高才

潜心文化兴乡,钩沉乡贤史记-裴高才荣膺“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彭南生:钩沉杏坛魂,彰显精气神-裴高才、陈齐描绘的陈时校长精神图谱

裴高才名家论坛开讲《胡秋原:从抗战巨笔到两岸“破冰人”》

裴高才:从“无裴不成唐”到“无陂不成镇”-中美“家文化”人文交流侧记

裴高才:“仙人衬腰”有续篇,奇石玉兔俏争春

裴高才:我与马英九鸿雁传书过往

裴高才:从马英九“登陆”到见证胡秋原“破冰”

樊星:厚重的文化底蕴,隽永的哲理意味-裴高才、陈齐《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评介-《书屋》首发-喻绽有声:安妮波朗读

裴高才与冯天瑜萧致治刘谦定做客湖北卫视:谈黎黄陂逼上梁山

裴高才:行为世范 百年弦歌—中华读书报叙介《中华大学校长陈时》

彭南生评裴高才陈齐《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钩沉中华大学的精气神

樊星:裴高才的非虚构乡贤“史记”:悠悠楚魂,黄陂民魂

彰显特立独行、成事在我的精神风貌-樊星解读裴高才非虚构特色

辛亥元勋时势造,荆襄大邑出“黄陂”-裴高才解读《咏黎黄陂集》

裴高才:新版《二程传》拟献礼程颢990周年华诞

裴高才:爱国教育家余传韬拟于癸卯清明魂归黄陂大余湾

裴高才《陈时》:陈时师生斡旋,杜威来汉开讲梗概- 中华读书报2

作育英才,鞠躬尽瘁—裴高才解读陈时与恽代英师生情-行为世范,百年弦歌-中华读书报(3

裴高才:行为世范,百年弦歌-海归名师追随陈时铸“中华”丰碑-中华读书报(2

裴高才:行为世范,百年弦歌—追怀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中华读书报(1

裴高才、陈齐《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连载-诗教动心弦-舍得主播

智者光风,勇者足印——冯天瑜评裴高才高中自王琪珉《高振霄》
裴高才黄陂三中讲史明志,《“铸剑”先驱蔡以忱》书祭校友精魂

裴高才:木兰山麓的百年老校黄陂三中弦歌不辍发新枝

为“将狮子”正名—武汉黄陂李集魏家湾的将狮子-魏燕生、裴宏炎

青春作伴好读书——裴高才见证古远清教授在黄陂三中“说书”

裴高才抓拍楚剧名媛彭青莲演唱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玉兔呈祥看花灯

裴高才:重上云雾山,吟诗摄影赏杜鹃

裴高才:从马英九“登陆”到见证两岸“破冰人”胡秋原

裴高才:我与马英九鸿雁传书过往

辛亥元勋时势造,荆襄大邑出“黄陂”-裴高才解读《咏黎黄陂集》

裴高才:“城外的向阳湖”,是什么湖?

裴高才《胡秋原》:缅怀九一八走出的“战士教授”

裴高才:王文元心中的“林道静”

裴高才演绎黎黄陂的多彩人生

裴高才:“吐尽银丝慕春蚕”的王文元乡长

裴高才:黎元洪“知遇”蔡元培,原来他们“不打不相识”

裴高才:欣看黉宇信倍添,勤仁诚勇当年训-前川中学百年
梁骏吾情思-作者裴高才 主播趁心如一

裴高才:我填报的第一份高考志愿书

涂怀章:裴高才笔下的洪帮大佬抗日“斗酒”别传

裴高才:舌战倭寇,“汉声”铿锵-《高振霄三部曲 传记》文摘

裴高才:旅台乡贤陈达康理事长来函,疫情隔不断黄陂赤子助学情

裴高才:大国巨匠梁骏吾院士

裴高才、陈齐新作《中华大学校长陈时》先睹为快-周恩来为何称赞陈时是一位“具有民族自尊心的清苦教育家”?

为教育史存真,为传记文学添趣—彭南生评说裴高才笔下《中华大学校长陈时》

裴高才二程书院说“二程”:黄陂为二程夫子第一故里-张萍

裴高才:胡秋原反蒋抗日执掌“人民日报”内情

裴高才:追忆与布衣高官王文元教授的翰墨情

裴高才:探访洪帮抗日大本营:上海滩头晋福里

裴高才在二程书院畅谈少年陈时在望鲁书院、师范与小学读书趣闻

裴高才:从中华大学走出的“铸剑”先驱蔡以忱,何以取笔名“一尘”?
裴高才会同海峡两岸专家、辛亥后裔为蕲春詹大悲塑像揭幕并致词

张萍:裴高才,乡贤“史记”的钩沉者

岁末年首,杏坛书香,裴高才、陈齐《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绣梓

裴高才:民初《申报》的“武大”简称,是指武昌中华大学,那时的武汉大学只是概念

裴高才《陈时》透露:中华大学简史首见于台北《湖北文献》,黎黄陂解决其校舍

裴高才笔下的二程夫子:一个春风和气,一个烈日秋霜

裴高才《胡秋原》:一部志业中华的正气歌

裴高才:刘凤章大师倡行——读书人要能“站”得起来

《无陂不成镇》列为台北寻根人文读本

裴高才:学贯中西而没有文凭的爱国者胡秋原(视频)

高才:从“放鸭郎”到“码字匠”(1)

裴高才:早期“保钓运动”的精神领袖胡秋原

裴高才:“新二十四孝”故事,刻画最美人物

裴高才:中美高校领袖陈佳洱与田长霖的兄弟情

樊星:潜心研究武汉文化的传灯人裴高才

裴高才:老师是“鸭棚老板睡大觉”——不简单

王士毅、裴高才对话:北纬三十度与“无陂不成镇”文化精神

裴高才:“西陵圣母”故地“种葛不种麻”

裴高才:《共和先驱﹒范熙壬》,“老实”与“圆滑”之巧穿行

裴高才:中共“五大”为何转移到黄陂会馆召开

裴高才:文坛“自由人”的“尊严”观

裴高才:程朱理学奠基人,一位是“高考状元”,一位是“落榜青年”

裴高才:为“盘龙城”正名-湖北日报

裴高才:道不尽的“无陂不成镇”

裴高才:中国文化是怎样炼成的?

裴高才:李大钊介绍范熙壬加入中共的来龙去脉

裴高才:北戴河海韵-北戴河三人行(2)

裴高才:波音“巨匠”家书抵万金

拂云堆上祝明妃-裴高才《木兰传说》赏析

裴高才:台北亲身体验牙医术

冯天瑜先生缘何家藏王国维书赠“饮酒诗”

裴高才:我与蒋孝严的一段翰墨缘

《无陂不成镇》告诉你:武汉人从哪里来?

有缘识高才-“北戴河三人行”-李城外

无陂不成镇,惟楚有高才-樊星评《无陂不成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