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3-04-05 | 阅:  转:  |  分享 
  
·86·

□□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23年第7卷第3期

2023 Vol.7 No.3

参考文献

[1] 张立源, 俞杰, 宋雪,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

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的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11): 1288-1292.

[2] 胡君, 查云飞.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MRI Pfirrmann

标准分级对照研究[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4): 91-

94.

[3] 黄定权, 李树标. 辨证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31): 3523-3525, 3534.

[4] 张瑞琳, 陈振虎. 岐黄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分析[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 35(10): 54-58.

[5] 杨旸 .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357-358.

[6] 周鸿飞, 李丹. 灵枢经[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36-37.

[7] 孙兵, 车晓明.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J]. 中华神经

外科杂志, 2013, 29(9): 969.

[8] 李俊龙, 周景, 刘斯文, 等. 中医外治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

期的应用进展[J]. 陕西中医, 2019, 40(8): 1145-1147, 1152.

[9] 李宗霖, 雷龙鸣, 潘波洋. 不同直腿抬高扳腿法对推拿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4): 343-346, 406.

[10] ZHANG B, XU H, WANG J, et al. A narrative review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especiall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J]. Biosci Trends,

2017, 11(4): 406-417.

[11] 黄灵雅, 陈敏, 陈兴华. 岐黄针结合经筋理论、推拿用于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19): 64-67.

[12] KIM H, KIM K W, CHUNG W S. Integrat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surgery: A protocol fo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 2021, 100(40):

e27519.

[13] 韩聪,赵耀东,金钰钧,等. 经筋理论结合毫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临床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 35(12): 6157-6160.

[14] 谢小梅, 庄健海, 钟树奇, 等. 清湿利腰汤对湿热型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血清PGE

2

和5-HT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8,

42(2): 140-142.

[15] 杨智杰, 施思, 崔恒燕. 经筋推拿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血瘀型腰椎

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26): 94-97.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

和免疫球蛋白E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

钟朝彦 ,梁锐记,黄醒浩

(阳江市中医医院内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于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干

扰素-γ(IFN- 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阳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8例变应性鼻

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采取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各34例。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周后鼻部症状积分(TNSS)、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

(RQLQ)评分,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IFN- γ、IL-4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治疗前比,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治疗

2、4周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IL-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均P<0.05)。结论 相

比采用氯雷他定,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更显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症状消失,且

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 ; 氯雷他定 ; 免疫功能 ; 炎症反应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3.03.0086.04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3.03.026

基金项目:阳江市医疗卫生类科技计划项目(编号:SF2020103)。

作者简介:钟朝彦,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疾病的诊疗。

·87·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年第7卷第3期

2023 Vol.7 No.3

变应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指患者接

触尘螨、真菌、花粉等变应原,引起鼻黏膜出现非感染性

炎症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等,且

该病具有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针对此类患者,临

床往往选择抗过敏药物进行救治,如氯雷他定可抑制组胺

与组胺H

1

受体的结合而发挥抗过敏作用,虽然能够控制

病情,缓解症状,但长期服用会出现胃功能紊乱、头晕等

不良反应,且停药后易复发

[1]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属

于“鼻鼽”范畴,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则是

风寒、疫气侵袭鼻窍,针对此,临床应以宣肺开窍、健脾

益肾、通利鼻窍为治疗原则

[2]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属于

经络注血疗法,结合了穴位疗法和自血疗法的优势,通过

收集患者自身的静脉血,注入选定的穴位进行治疗,人体

血液中含有抗体、激素、酶类等各种营养成分,注入穴位

后,既能让机体吸收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力,还能通过

刺激特定穴位达到活血开窍、健脾益肾、宣畅肺气、通利

鼻窍的目的,起到全面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既往已被临

床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腰椎间盘突出、顽固性皮肤疾病

的治疗中,获得临床广泛的认可

[3]

。但目前临床关于自体

血穴位注射疗法运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相关报道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阳江

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通过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

为13、21例;年龄23~64岁,平均(44.01±2.55)岁;轻

度15例,中度10例,重度9例;病程1~9年,平均

(4.91±1.33)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19例;

年龄25~61岁,平均(43.72± 2.36)岁;轻度14例,中度

12例,重度8例;病程1~8年,平均(4.46± 1.2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

疗指南(2015年,天津)》

[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中医

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

[5]

中“鼻鼽”的诊断标准者;常

年性发病,具有打喷嚏、流清涕及鼻黏膜肿胀等临床表现

者;近期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者等。排除

标准:合并鼻中隔偏曲、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鼻部

器质性病变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既往鼻部手术、大

型手术史及输血史者等。阳江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本研究的实施,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氯雷他定片(西安杨森

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0,规格:10 mg/片)

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

选择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进行治疗,选穴:一组为左侧肺

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二组为右左侧肺俞、脾俞、肾

俞、足三里。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后,将装载自身静脉

血的注射器刺入穴位0.5~0.7 cm,待患者局部有酸、麻等

针感,回抽注射器无血后推入血液,每穴注射0.5 mL静

脉血,注射期间缓慢晃动针头,保证血液顺利进入穴位。

针对脊柱旁穴位,可选择斜向脊柱内侧的方式进针。出针

方法及注意事项:注射完成后,迅速将针拔出,然后用棉

球按压片刻。嘱咐患者若出现瘀肿,治疗结束回家后可用

热毛巾敷揉使其较快消散。间隔2 d注射1次,一、二组

穴位更换使用,第2周选另一组穴位进行治疗,如此反复

共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通过鼻部症状积分(TNSS)

[6]

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计算减分率=(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

评分) / 治疗前评分×100%,显效:TNSS减分率≥ 65%;

有效:25%
≤ 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分别于治疗前

及治疗2、4周后测评患者的TNSS、鼻眼结膜相关生活

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QLQ)

[7]

评分。其中TNSS包含鼻

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等4个症状,每个症状根据严

重程度记为0~4分,总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鼻部症

状越严重;RQLQ评分共28个条目,各个条目记0~6分,

0分为无困扰,6分为严重困扰,总分168分,分值越高

表明症状越严重。③治疗前后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

血4 mL,送至检验科,其中2 mL通过3 000 r/min转速

开展离心操作,时间5 min,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法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

平;另2 mL血液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

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BC-6800)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

细胞(EOS)计数水平。④治疗期间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包括眩晕、胃肠道不适、嗜睡、针孔感染红

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法检验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s)表示,两组间比

较采用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

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88·

□□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

2023年第7卷第3期

2023 Vol.7 No.3

2.2 两组患者 TNSS、RQLQ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

疗2、4周后,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均呈降低趋势,

且治疗2、4周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 IgE、EOS、IFN-γ、IL-4 水平比较 与治疗

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

IL-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

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

生3例眩晕,2例胃肠道不适,3例嗜睡反应,总发生率为

23.53%(8/34);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但是

出现2例针孔感染红肿,总发生率为5.88%(2/34)。两

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

2

=4.221, 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通常是由于机体暴露于相应变应原而产生

的、由IgE介导的一种非感染性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长时间无法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并发多种呼吸

道疾病,包含哮喘、变应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目

前临床尚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特效药物,既往临床针对变

应性鼻炎患者多选择常规治疗方案,如免疫疗法、光疗疗

法、药物治疗等,严重者则可选择手术进行治疗,其中免疫

治疗的耗时较长,价格昂贵,非首选治疗方案,而外科手

术治疗风险较大,患者耐受性较差,也非首选治疗方式,

因此临床首选药物进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机制与机

体免疫系统紊乱存在密切关系,而采用常规西药氯雷他定

进行治疗,仅可改善由组胺诱导的鼻炎相关症状,远期疗

效不佳,甚至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8]



从中医上看,“鼻鼽”的发生机制与肺、脾、肾三脏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对照组34 10(29.41) 14(41.18) 10(29.41) 24(70.59)

观察组34 14(41.18) 17(50.00) 3(8.82) 31(91.18)

χ

2

值4.660

P值<0.05

表 2 两组患者TNSS、RQLQ评分比较( 分,x?±s?)

组别例数

TNSS RQLQ评分

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

对照组34 13.60±1.55 9.20±2.05



4.55±1.01

#

103.75±8.02 81.26±6.37



50.87±4.02

#

观察组34 13.25±1.78 7.84±1.61



3.98±0.76

#

103.56±8.21 75.34±5.01



43.02±3.49

#

t值0.865 3.042 2.629 0.097 4.259 8.598

P值>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



P<0.05;与治疗2周后比,

#

P<0.05。TNSS:鼻部症状积分;RQLQ: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

表 3 两组患者IgE、EOS、IFN-γ、IL-4水平比较( x?±s)

组别例数

IgE(U/mL) EOS计数(×10

9

/L)

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前治疗4周后

对照组34 420.40±55.10 318.33±40.10



0.23±0.07 0.18±0.05



观察组34 415.42±60.13 270.28±30.09



0.26±0.08 0.03±0.01



t值0.356 5.589 1.646 17.153

P值>0.05 <0.05 >0.05 <0.05

组别例数

IFN-γ(ng/mL) IL-4(ng/mL)

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前治疗4周后

对照组34 35.77±1.82 54.92±1.54



22.36±3.12 9.81±2.27



观察组34 35.68±1.79 59.01±1.23



22.15±3.05 7.44±1.48



t值0.206 12.100 0.281 5.100

P值>0.05 <0.05 >0.05 <0.05

注:与治疗前比,



P<0.05。IgE:免疫球蛋白E;EOS:嗜酸性粒细胞;IFN- γ:干扰素-γ;IL-4:白细胞介素-4。

·89·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中医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年第7卷第3期

2023 Vol.7 No.3

虚损有关,三脏阳气虚衰,卫表不固,外邪侵袭,外邪聚

集不散,循经而上犯鼻窍以致病,治疗应以宣肺开窍、健

脾益肾、通利鼻窍为主

[9]

。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是中医常

见的外治疗法,自血疗法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其中

提及“气味咸……并刺血热饮之”。随后不断有学者将自

血疗法与经络穴位相融合开创了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抽

取患者自身的静脉血,即刻注入机体的特定穴位,患者通

过吸收自身血液中的有效成分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且所用血液为自体血,无排异性,安全

性高

[10]

。同时,由于本病涉及肺、脾、肾等脏腑,肺气通

于鼻,故针刺膀胱经肺俞调养肺气、通利鼻窍,再结合脾

的背俞穴脾俞、肾之背俞穴肾俞能扶正补虚、补肾益脾、

温阳纳气定喘,针刺足三里能够补益气血,脏腑均得以滋

养,从而发挥补益气血、健脾益肾、宣畅肺气、宣通鼻窍

的作用

[11]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

组,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TNSS、RQLQ评分及治疗

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采用常

规西药氯雷他定进行治疗,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疗

效更加显著,能够促进症状消失,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安全性较高。

变应性鼻炎主要由IgE介导,当外界刺激性抗原与IgE

发生结合反应后,可激活、分泌机体变态反应过程中的效

应细胞,因而外周血EOS计数水平升高,从而产生较多活

性介质参与变态反应炎症过程,促使病情进展

[12]

。变应性

鼻炎存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

因子失平衡现象,IL-4则属于Th2特征性细胞因子,可增

强B细胞对T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Th细胞分化成Th2,

并分泌IgE,促使疾病发生、发展;而IFN-γ属于Th1特征

性细胞因子,可通过抑制Th2的分化而抑制IL-4分泌,从

而拮抗IgE反应,促使变应性鼻炎好转

[13]

。本研究结果显

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gE、

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表

明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效果更好,能够增强机体免

疫能力,并显著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消除炎症反应,最

终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分析其原因为,自体血穴位注射

疗法不仅能够使机体吸收自身血液中的有益成分,刺激机

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加自身免疫功能;而且还可通

过滋肾水、调肺金、补脾土来稳固根本,促进脏腑能力恢

复,并刺激正气,使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同时自身血液滞

留于穴位,能够有效延长针感,并增强穴位的功效,调节

经络,促进局部微循环,促进血液吸收,使白细胞的吞噬

能力提升,恢复机体免疫平衡

[14]



综上,相比于采用常规西药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

炎,采用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调节

机体免疫能力,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症状消失,且不良反

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伍志刚, 李秀彬, 陈筱. 穴位埋线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肺脾

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 15(19): 121-

124.

[2] 刘静, 刘钢, 吴飞虎. “调神通窍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

观察及对血清中IL-6、IL-10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

鼻咽喉科杂志, 2021, 29(2): 101-105.

[3] 甘长朋.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深圳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23): 141-142.

[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年, 天津)[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 51(1):

6-24.

[5] 王士祯.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 2 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122-127.

[6] 张贵阳. WT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螨过敏的难治性变应性鼻

炎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5): 681-

682.

[7] 张连生, 王月田, 张志洋. 针刺、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喷雾剂

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患者RQLQ评分、slgE、血清炎症因

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9, 40(4): 534-536.

[8] 李伟梅, 王玲莉, 宣伟军.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22(1): 71-75.

[9] 胡蓉, 唐森, 刘怀, 等. 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肺脾气虚

型变应性鼻炎: 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16, 36(8): 815-

819.

[10] 王亚琴, 唐李梅, 葛灏.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急性发作期肺经伏热

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5): 884-

887.

[11] 郑洁, 邵素菊, 王培育, 等.“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变应性

鼻炎 -?哮喘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 2020,

40(5): 483-487.

[12] 周蓝飞, 吴慧, 万志超, 等. 基于血清EOS和sIgE水平应用穴

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1(6): 53-56, 73.

[13] 王海英, 赵波波, 马迪将, 等. 补阳疗嚏汤联合粉尘螨滴剂对虚

寒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27(3): 380-383.

[14] 张婉容, 梁健刚, 黄臻, 等. 自血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变应

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

22(6): 422-423, 407.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