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或许“死”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曾仕强 2023-04-05 发布于北京

作者/俞孔慧

01

沙砾,因为懂得放弃自己的棱角,舍弃暂时的光明,才得以于蚌壳中蜕变为珍珠;

壁虎,在遇到危难时因为懂得舍弃自己的尾巴,才得以获得自由与新生;

大树,因为懂得抛弃自己的果实,让飞禽走兽取食,才得以遍布大地。

《易经》告诉我们,益是自损之果,损极而益。

我们常常感慨,人生苦乐参半,幸福在苦中求,正是这样,我们才有修炼的机会。

一个人老想获得利益,而不愿意付出,那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害人害己,啥都得不到。

从现代科学能量守恒法则的角度看,想要“得到”必然要“付出”,而《易经》也告诉我们想要获益,就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损失掉一些东西。

这就是“修损就是增益”。

先损后益,就是要先舍弃,而这是违法人性的,人性多数是舍不得自己已有的东西,这也是本能的表现。

而我们要修养的正是要把自己身上的动物性,慢慢修养成人性,让自己越来越像“人”;

同时,我们要舍弃人性里面的贪念、邪念,减少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很多的时候,就算全部能满足,必然也需要消耗体力,从这个角度看,减少欲望,能让自己身心健康。

人们常常嘲笑有的人穷得只剩下钱。这个社会有这样的人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当然有了。

这样的人,常常喜欢买各种名牌,全身奢侈品,家里也是金碧辉煌。

越是追求表面物质的人,往往精神是最匮乏的,精神越贫乏,道德就越衰落,德不配位,必定遭殃。

所以,我们自损的目的是为了修自己的道德品质,是要损掉物质,增益道德,而往往我们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2

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最后“空空地”走。

世界上一切有形的东西,金钱、房子、珠宝……就连“我”的躯体,皆不属于“我”。

每个人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身体也不过是“旅店”。然而,人人都是带着使命而来,完成任务就离开。

任务完成了,说离开就离开,回“老家”去了,又或者接受新任务,进入下一个轮回。是呀,或许“死”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从这个角度看,死何惧?生之时何不努力发奋,积极进取,塑造良好品性,为下一场“旅行”做好准备呢?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今生就要不断的养成良好的品性!

尘世中的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看着像“天堂”,实则是让灵魂迷失自我的“人间地狱”。

多少人因美色而家庭破裂?多少人因钱财而失去生命?多少人因私欲膨胀而如同“行尸走肉”?

可怜!可恨!可悲!人唯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一身浩然正气,才能抵御尘世各方的“妖魔鬼怪”。

当你达到一定高度,有你的地方就有光明,其实你已经在“天堂”,这就是“人间天堂”!

过减法人生,简单地生活,修行品德,收获今生的幸福,为下一场“旅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清明节来临之际,感慨万千,思念曾师,感恩曾师,在我困顿之时给予我无限的能量解开迷惑,给于我勇往直前的勇气!

此文为近期学习感悟,谨以此文纪念尊敬的曾师!

俞孔慧,广西梧州人,易经思维践行社3班学员,深受曾仕强教授的教诲和感化,终生践行曾师智慧,为传承中华文化尽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